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在女性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从《方舟》到《银河》,张洁和张抗抗两位作家都从“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女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和自我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探索,凸现了女性灵魂深处的“男人情结”。  相似文献   

2.
戏说:女人喜找高大的男人为伴为的就是让他总是要“俯首贴耳”,其实,这或许是女人仰视男人的另一种说法。在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里,男人一生下来就比女人高大,男儿打天下,以他们跑马行船的胸怀,山丘般的肌肉,睿智的头脑容纳和构造这个世界。女人仰视男人,她们用葡萄藤般的手臂紧紧缠绕着男人的颈项,把自己也把男人囚禁在爱的小屋中,然后甘愿去忍受爱的围困、寂寞。女人活得没有自己,她们活着是为男人,她们的价值在于为男人献身,这是几千年传统的道德伦理所赋予女人的,现代女性也在劫难逃。  相似文献   

3.
虚弱,这仿佛是一个专门给老人和女人准备的词儿。男人总是以“强者”的形象出现,男人们谁也不希望被冠上这个词儿。但现实是:由于男性的生理特点与习惯嗜好,比起女人来,男人是更容易“虚弱”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换位思维”往往能够产生新的思维。两个仿佛对立的思维,往往是各执一端,都拥有一个片面的“真理”,如果能够换位想一想,就有可能把两个“片面”合成一个“全面”,甚至超出原来的水平,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看问题,人们的认识就发展了。据说,犹太人的经商秘决之一是“瞄准女人做买卖”。他们积上千年的经商经验认为,男人是赚钱的“工具”,女人是花钱的“机器”,女人支配男人得到的钱,维持家庭生计,造福整个社会。为此,要想方设法“夺取”女人的钱。而今,瞄准女人经商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然而,从前的商品开发,大多是以男…  相似文献   

5.
我们这一群女人在讨论.派谁去报复那个高傲的男人,男人知道.几个女人一起行动有司能.也知道概率很小.但永远不知道女人一起行动的破坏意味着什么……这个报复者.我们命名为“索罗玛宝女人”,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悬念 爱情 一夜情 时尚 虚拟 网络 城市生活方式 31岁男人 30岁女人 索罗玛宝.来自最残酷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杂志日前评选出2006年度有关“人类本性”研究的十大发现,包括男人比女人的IQ更高、结婚之后比单身时期更有钱、有子女的父母更为压抑等等。这些“发现”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让你对人性以及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多一层认识、多一分感悟。一项研究显示,和其他视觉画面相比,色情图片可以使女人的神经元细胞以超过正常20%的速度活动起来,而且这种兴奋程度也比男人高许多。不管这个人对看到的色情画面是否有清醒认识,一幅性爱场景就可以影响她身体的内部反应。在感情世界中,男人和女人是地球的两极。这是由于不同性别当中负责处理…  相似文献   

7.
天南地北     
怪癖男子俱乐部在日本东京的繁华区,有个专为有男扮女装嗜好的男人过“女人瘾”的“怪癖男子俱乐部”。该俱乐部目前有6000多名成员,其中有工程师、经纪人、商人和警务人员等。他们大多避着家人到这个俱乐部来。在那里成员只需花上不多的钱就可以穿上高跟鞋、裙装,浓妆艳抹,忘却男人的烦恼,扮成女人去跳舞、听音乐和参加“最佳服饰”比赛。  相似文献   

8.
稚童哲学     
想男人由于工作原因,小稚童的妈妈要在北京学习三个月。期间,妈妈非常想念他。一天打电话回家,正好是小稚童接的电话。聊着聊着,儿子突然问妈妈 :“妈妈,你想我是不是就不能想爸爸了?”“为什么?”“因为一个女人只能想一个男人呀!”……—— 一个女人不可能只喜欢一个男人,一个男人也不可能只喜欢一个女人。妈妈喜欢爸爸,是因为他是妈妈生命的另一半。妈妈喜欢童童,是因为他是妈妈生命的延续。所以,妈妈既想童童,又想爸爸。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有着情感、生理、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又不可能完全同时从另一个人的身上得到满…  相似文献   

9.
《科学世界》2007,(10):9-9
研究表明,男性在选择配偶问题上不如女性挑剔。在约会中,几乎所有男人看一眼女人的外貌后,便能做出决断,佴女人则需要经过一番“带有歧视性”的挑选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男人赞美女人,是“异性相吸”的效应,女人贬低女人,是“同性相斥”的效应。记得一位朋友说过:“我爱女人,爱女人就爱了人类的1/2,我不是很伟大吗?”对于男人来说,赞美女人就象赞美花朵一样自然,即便是恭维也不乏几分真诚。而对于女人来说,情形就有些微妙了。能真诚地赞美比自己更能干、更漂亮的同性,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曾经与一位“同行”共处一室。她博学多才,思想深刻,尤其令我自愧不已的是她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韧性。她在工作中成绩斐然,很快崭露头角。我心里很钦佩她,然而却从来没想过对她说些什么。反而在她面前生出了某种压抑感,或者说是“不自在”。我以对她的钦佩之情,说出了那种“不自在”。没想到,她听了我的话后,说:“呀!我对你也有同感。我一直有几分‘妒忌’你的敏感和明快……”  相似文献   

11.
淡蓝色的小小药片,可以立时让你老当益壮,青春勃发,它的名字曾让“男人笑哈哈,女人羞答答”。然而它当真那么神寄?“伟哥”——有人说是性爱毒品,有人说是壮阳神丹。  相似文献   

12.
张洁在枟无字枠中的男性批判经历了从“神”到“鬼”的嬗变过程,她笔下的男人由开初的单纯、可爱、很有味道渐渐被异化变形成为复杂、冷酷、诿过自保和唯利是图.但是,张洁对于男性批判并没有拘囿于打击报复某一两个伤害女人的男人,其真实意图在于从历史革命大背景中寻找、挖掘男人性被政治、被男权文化异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这部中篇的标题很容易引起秉洼严肃的滨者的误解:又是“男人” “女人”。就这样,打开了小说,一路翻过去,粗粗地。一连串不太令人愉快的意绪不时地闲过:不就是写了这么一点——“那个”吗?照直说呢,关于一个男人的性功能障碍的故事,还值得用近十三万字的篇幅?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性”,他把“性之美”的美学观贯穿于各部作品之中,通过重新调整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通过使性爱获得解放而变得健康,解脱当时的工业化社会。作品的大胆性描写,透露出崇尚自然美、崇尚原始美、崇尚肉体美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5.
其一男与女慈禧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她是个女人,一个末代皇朝神秘的女人。在一个以男权传统的社会,慈禧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内忧外患,还要面对“女人乱政必亡国”的逻辑结论。跟男人比或者跟女人比,都需要看可比度。男人中能够比的,就是历朝的末代皇帝了。而女人中可比的,则只有武则天。末代皇帝从秦朝胡亥或者子婴以降,至明末崇祯皇帝,多逢衰世和乱世,既便意图崛起,也是无力回天。而慈禧以坚强的决心和成熟的手腕,在晚清列强环伺、千年积患的空前危机中,不仅创造了“同光中兴”的局面,而且启动了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其业绩又有哪…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的平均寿命无论高低,都存在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女人的平均寿命比男人长。对此,科学家们的解释见仁见智。例如有人认为男子的Y染色体的构成是使其比女人短寿的重要原因。讲究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十分令人费解的现象:女人比男人爱患病,而死亡率大大低于男人。这又是为什么呢?许多人为此大伤脑筋。美国一个名叫奥多诺万的心理学家最近对这种矛盾现象给予了一种新的解释并在医学及学术界引起  相似文献   

17.
张洁在《无字》中的男性批判经历了从“神”到“鬼”的嬗变过程,她笔下的男人由开初的单纯、可爱、很有味道渐渐被异化变形成为复杂、冷酷、诿过自保和唯利是图。但是,张洁对于男性批判并没有拘囿于打击报复某一两个伤害女人的男人,其真实意图在于从历史革命大背景中寻找、挖掘男人性被政治、被男权文化异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1998,(5)
这个世界仿佛是男人的。男人不但可以买卖飞机大炮轰轰烈烈,还可以为女人设计服装调配口红,赚了大钱还一副怜香惜玉的样子。三百六十行,仿佛行行的状元都是男人。事业的领空充满了男人,似乎不留余地。难道真没有一方角落被男人遗忘,难道真没有一方空间可供女人开拓?有。女人的空间往往是自己,  相似文献   

19.
以往对《包法利夫人》的评论往往着眼于作品的社会批判指向 ,掩盖了男权话语对爱玛的“极度诱惑”和“本文骚扰”这一基本事实。从爱玛不仅能够看到了父权文化体制下话语本文对她“诗意的征服”,还能够察觉到体现在女性身上的典型的“书本的迷恋”和“语言拜物教”倾向。男权话语的本文诱使爱玛沉溺自己的“爱情妄想”,禁锢在自我羞辱之中 ,由此我们更深刻地意会到“使女人作为女人——而不是作为男人——去阅读”的必要和艰难。男性故事话语的本文给读者设置了迷途错径 ,女性阅读理论所做的就是在此竖起雷区标志 ,帮助人们尤其女性通过危险地带  相似文献   

20.
张贤亮是一位很有胆识的作家。他在《绿化树》的开头谈到,要在“总标题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下写“九部‘系列中篇’”。作者试图写出一部中国式的“苦难的历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揭示中国知识分子横遭亵渎,但终不悔报国图强的壮志的历史动向。这可以说是这“一部书”的总主题。这一主题从《绿化树》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可以说逐渐深化了。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对人的价值、人的本性、人生逻辑的艺术探索更深刻、更有特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