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瓷器与丝绸是中国的两大金字招牌,这两种东西,是古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独门绝学",既挣来成箱的黄金白银,也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天下谁不知道"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当然,这两条路并非中国人自吹自擂,而是西方学者的馈赠。  相似文献   

2.
素有“欧洲门户”、“风车王国”、“花卉之国”等美称的荷兰,地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贫乏,只有天然气储量比较丰富。但却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前10位国家之一。被人们称为“地理上的侏儒,经济上的巨人”。这是和她成功地实行了卓有成效的能源和气候政策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  相似文献   

4.
“不丹”在梵语中的含义为“西藏边陲”,又称“雷龙之国”,因此不丹人都坚信自己是龙的传人。布满大街小巷的壁画以及民居的装饰图案,甚至是国旗上,龙的形象无处不在。然而最叫人感到诧异的,也是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不丹人对生殖器的崇拜——难以置信的是,不丹人的生殖崇拜竟然可以和严肃的佛教信仰互相结合。对我们而言,这可真是一次文化震荡!  相似文献   

5.
挪威行     
从挪威森林来到更加陌生的没有树木的冰火之国,以旅游和渔业为主的国家——冰岛,开始不明白为什么没有树。下了飞机一看才知道,到处是火山灰,我称它是火山田。冰岛全国只有30万人,这两个月都是来这里玩的欧洲人。这两个月晚上11点才天黑,早上三四点天就又亮了。  相似文献   

6.
loop和circle是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中常用的两个词。目前,这两个词的汉译词多半均译为“环”.很容易使读者误认为“loop”与“circle”是同义词。那么,这两个词究竟是同义词,还是两个不同义词?这在汉语定名时具有一定意义,不得不认真推敲。从两个词的原意来看,如果将“circle”译为“环”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民主的问题,由于其重要性,在环境能许可的条件下,总会被学术界所关注。然而,科学与民主显然决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自从五四运动提出了在中国要引进“德先生”与“赛先生”之后,虽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两位先生对于中国的意义,但至少在普及性的宣传中,或者说,甚至在目前由于“科教兴国”的政策口号下越来越成为出版热点的科普读物中,就真正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来说,情况仍然不尽人意。长久以来,我国科普界和出版界似乎一直持有一种大可商议的观点,认为科学普及主要是普及科学的知识。实际上,这是一种相当陈旧的…  相似文献   

8.
自宋朝的沈括提出以“十二气历”代替阴历以来,中国屡有废除阴历的呼声。20世纪则明显形成了“废历”与“护历”的两大主张。这两大主张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在废除旧历后,依然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习俗。考虑到废除阴历并不废除24节气,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日在废除阴历后完全可以依据24节气来重新安排。  相似文献   

9.
再谈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两次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的中国数学史研究,在李俨与钱宝琮、吴文俊的倡导下,出现了以“发现”和“复原”为主流特征的两次运动。为了回答对20世纪中国数学史研究存在两次运动的提法的质疑,进一步论述了李钱运动中的“复原”研究与吴运动中倡导的“古证复原”的本质差别。20世纪的中国数学史研究范式的转变,可以看作是科学编史学的一个案例,值得认真的对待。  相似文献   

10.
将“李约瑟难题”置于李约瑟科学史思想与科学史研究工作的背景下加以分析,可以认识到它的真正内涵是下述三个问题:1)什么因素是造成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科学超越?2)什么因素促成了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融合?;3)什么因素造成“融合”与“超越”之间的时间差?李约瑟着力解答了第1、第3两个问题,而忽视第2个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是“李约瑟难题”留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自中国领导人习近平2012年提出“中国梦”以来,国内学界就其英译尤其是Chinese Dream与China Dream两种译文孰优孰劣的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两种译文各有优势,也都存在不足之处,不宜笼统谈论何种译文更加恰当。事实上,“中国梦”的说法早已存在,在中国当代语境下,至少存在两种主要用法:民间的“中国梦”和作为政治术语的“中国梦”。对这两种不同的“中国梦”在翻译中进行区分,更能够展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促进中国政治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万物皆数”观念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俞晓群,王前在数学史上,“万物皆数”的观念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流传着另一种“万物皆数”的观念。比较一下这两种“万物皆数”观念的异同,及其对中西科学发展的影响,是很有...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科学:永恒的话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鼓吹“德先生”和“赛先生”,认为“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从而竖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80年过去了,民主与科学仍然是我们今天纪念五四的核心话题。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专制传统太强,而民主传统甚弱,“脸皮厚,心黑,胆子大”的皇帝(季羡林语)同一帮“帮忙”或“帮闲”的大臣(鲁迅语)狼狈为好,大搞“造神”运动,善良的老百姓又总是习惯于把希望寄托在“圣君”或“英主”身上,一但“救星”出现,他就成了民意的当然代…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6,(11):42-43
朝鲜,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也被称作高丽。朝鲜的国名释义,为“朝日鲜明”,意即“晨曦清亮之国”。它是亚洲大陆东北部伸向太平洋中的一个半岛,面积约22.7万平方公里,三面环海,北与中国接壤,东北角与俄罗斯相连,西隔渤海、黄海与中国大陆相望,东隔日本海与日本列岛相邻。朝鲜民族就生息繁衍于这样一个空间之中,并建立发展成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14世纪定国号为朝鲜。在历史上,朝鲜受半岛地理条件的限制,除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之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在很大程度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保持着独特的民族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平与发展”,“环境与发展”,这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如果我们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可能便于在更深的层次观察和理解这两大主题。因而我在这里提出生态文化问题,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之国,这不但与日本的科技发达有关,还与他们广为坚持实行的健康十训有关。这十训是:一、少肉多  相似文献   

17.
在区分“生物进化思想”与“生物进化论”这两个既相关又有别的关键概念的基础上,本从理论和实例两方面都得到了与李思孟先生“中国古代没有生物进化思想”相反的论据和结论-即中国古代特殊的人(特别是有机自然观的科学思想传统)和地理(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农作物及家养动植物的起源地之一)环境,不仅有助于而且可以产生丰富的生物进化思想,这些生物进化思想在激励和指导中国古代遗传育种的伟大实践中反过来又被进一步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2003年至2005年初,亚洲乃至世界各地经历了“非典”和“禽流感”风暴。在这两场风暴中,一向在消费品市场中默默无闻的消毒产品及杀菌制品被突然惊醒,冲到前沿充当了“防非典战役”及“防禽流感战役”的主力武器。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及东南亚的消毒产品消耗量是近10多年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求是”与“致用”,作为学术研究的两种理念,它们之间究竟何者更为根本,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剪不断”的话题。不难看出,近代以来,中国学人关于学术理念的探讨一直在这两者之间左右摇摆:或主张学术研究就是“为学术而学术”,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纯粹“求是”,学者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或主张学术研究必须“学以致用”,求真只是手段,致用才是目的,学者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清末时期章太炎的“实事求是”与康有为的“通经致用”之争就是这两种学术理念的典型代表。当然,这种极端的观点必然逃不脱被扬弃的命运。梁启超曾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他给“学术”下的那个定义——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就是对康梁学派过于强调“致用”而“借经术缘饰其政论”致使“其业不昌”的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里程碑。从那时起,中国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欺辱。也因为这样,人们通常将中国近代衰弱的主要原因归罪于列强的侵略。笔者窃以为,历史事实非也。中国古代是世界上强盛的文明大国,这一点恐无人非议。那么,强盛保持到了什么时候就完结了呢?或这强盛的最后记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强盛的最后记录是郑和下“西洋”。1405年到1433年这28年间,明朝初年的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三十多个亚非国家。若以郑和“下西洋”和哥仑布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