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科技信息     
<正> 木粉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通过鉴定聚氨酯是当今世界重点发展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之一,我国聚氨酯工业起步较晚,原材料国产化进程缓慢,成本较高。为提高效益,降低成本,郑州工学院新材料研究室经三年工作,近日完成木粉聚氨脂硬质泡沫材料的研制工作,并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这种技术是以锯末、刨花、木屑等为起始原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碳纳米管通过原位聚合合成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材料,对聚氨酯材料进行改性.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仪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酸化前后的碳纳米管性能及结构的变化,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碳纳米管改性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比了未酸化和酸化后的碳纳米管对改善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可以增强聚氨酯材料的力学性能,经过酸处理的碳纳米管增强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聚氨酯弹性体(PUR)用的A料和B料.并用所研制的原料合成了PUR材料.原料和材料的性能均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碳纳米管进行酸化处理,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分别利用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材料,利用碳纳米管的性能对聚氨酯材料进行改性。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研究了酸化对碳纳米管性能的影响,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和数字超高电阻、微电流测量仪对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材料力学、热力学和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了两种制备方法对改善聚氨酯材料性能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均可以提高聚氨酯材料的力学、热力学和导电性能,原位聚合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在性能上的提高要比共混法更为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一种重要的紫外光固化用基础材料——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PUA)的合成原理及合成方法,并讨论了其性能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基互穿网络聚合物阻尼材料聚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合成的网状聚氨酯为基.采用"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化技术、引入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系, 通过改变聚氨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软硬段配比. 软段中异氰酸酯和羟基比例以及交联密度等因素,合成了一系列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各因素的影响递次.确定出最佳合成工艺,并采用频率响应法测定了材料的阻尼性能,用PE-TMA热分析仪检测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区间.  相似文献   

7.
<正> 前言聚氨酯胶粘剂是目前的八大合成胶粘剂中重要的一种。由于这类胶粘剂具有一系列的优异性能,特别是柔轫性、耐磨性、抗剥离、良好的低温性能、弹性以及对各种物质表面均有较强的粘附性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建筑、制鞋、汽车、塑料加工、复合材料、纺织,机械紧固和密封,家用粘结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正是由于上述特点,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非常迅速。以美国为例:1979年产量为55000吨,1985年约72000吨,每年以5~10%的速度增长,且品种达数十种之多。我国的聚氨酯胶粘剂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在每年最大产量不到900吨,商品化的品种也只有一两种。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是一类理想的固体推进剂粘合剂。以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PET)、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采用预聚法(二步法)在预聚温度为900C、反应温度为1100C及预聚反应时间为1.5小时的条件下,合成用于含能材料粘合剂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  相似文献   

9.
以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利用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在封端剂的存在下合成了一种水性聚氨酯;探讨了影响预聚反应和封端反应的因素.研究表明,在促进剂存在下,以亚硫酸氢钠为封端剂反应可制得水溶性聚氨酯.  相似文献   

10.
科技信息     
<正> 开发超离子传导性物质以研制超高纯度材料为主攻方向的科学技术厅无机材料研究所,最近成功地合成了一种具有超离子传导性、耐高温性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钛和镓的聚合氧化物,呈细长状,类似玻璃纤维。这种物质除了可以用作耐热,保温材料之外,还可以用来开发高性能的电池等。因此,人们希望它具有广泛的用途。这种新合成的物质,是由15个钛原子、17个镓  相似文献   

11.
江小梅  曹媛 《河南科技》2023,(1):131-134
【目的】分析水性聚氨酯应用于涂料、织物、纤维,所具有不同的技术效果,使得材料具有透气透水、耐磨、抗污等性能,为本领域工作人员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检索统计了水性聚氨酯在织物中应用申请量的趋势、专利申请的分布以及技术发展情况。【结果】得出了不同官能团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以及对涂覆水性聚氨酯的材料的性能影响。【结论】分析了织物通过水性聚氨酯处理后所具有的性能以及应用前景,供相关领域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于永春 《河南科技》1991,(4):27-27,26
<正> 一、前言作为工业材料,金刚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金刚石除具有最硬的特性外还具备耐磨损性,很高的折射性、光学性质(如透紫外线性、可见性和透红外性)及耐药品腐蚀性等等。因此在精密机械工程学、电子工程学、应用化学、光及医疗工程学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迄今为止,在气相法合成金刚石的范畴中,已报  相似文献   

13.
科技信息     
<正> 自行车无气轮胎美国加里佛尼亚州的一家国际尿烷技术公司利用离心制造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无气自行车轮胎。无气轮胎使用的材料主要是聚氨酯材料。其加工的关键是离心铸造技术。这样的自行车轮胎会使骑车者感到舒服而不担心车胎漏气。除自行车轮胎外,这家公司还打算在1989年研制生产一种客车备用无气轮胎,这种轮胎比原来的尺寸小,按每小时50英里速度的承受力设计。离心加工技术是在加工过程中将少量液态聚氨酯放进一个同心放置在两个园板之间  相似文献   

14.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一种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泡沫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保温、建筑保温、民用家电保温等领域。随着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应用愈加广泛,人们对它的阻燃性能也愈加重视,低烟低毒阻燃泡沫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阻燃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专利申请,统计分析了申请量趋势和主要技术分支,以供相关领域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它是用含有羟基的聚醚树脂(或聚酯树脂)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聚氨酯主体,再添加用异氰酸酯与水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发泡剂或是用低沸点氟碳化合物作发泡剂而制成的。按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聚酯型聚氨酯泡沫塑料和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按性能又可分为硬质、半硬质和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目前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应用。象家具、包装、假肢、汽车、航空及冷藏设备、造船、电器、建筑、飞机制造等方面都用到了这种塑料。另外,由于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良好的耐油、耐寒、防振、隔音  相似文献   

16.
室温固化PU/PEMA IPN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多元醇为原料合成了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物,探讨了滴加顺序和反应时间对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影响;确定了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甲基丙烯酸乙酯预聚物的影响;采用“同步”互穿技术合成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互穿聚合物网络。TMA对玻璃化转变温度区间的检测结果表明,该IPN的玻璃化转变温区在-26.32℃~23.90℃,IPN技术有明显拓宽玻璃化温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佳  孙秀丽 《河南科技》2011,(23):66-67
<正>膜技术作为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所使用的膜合成材料中,聚偏氟乙烯(PVDF)因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抗紫外线辐照性、耐气候老化性及易成膜等优点,成为一种理想的膜分离材料,近年来吸引了国内外科研人员对其性能及应用技术进行各种研究和探索。但是,由于PVDF的表面能低,憎水性极强,所以在用于水体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两树脂的机构共混,化学共混即核-壳型聚合过程,及设计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等方法,研究了用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的红外光谱特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材料中存在着氢键行为。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硬泡外墙保温系统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墙的保温.其保温隔热性能优良,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外墙保温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现场喷涂聚氨酯发泡与墙体会紧密结合,不仅可以保护结构主体,延长建筑寿命,还可以防水,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外墙墙体渗透难以解决的质量通病问题,所以,掌握现场喷涂聚氨酯发泡外墙保温系统施工技术要点对建筑节能及材料的广泛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聚氨酯/双酚A环氧树脂互穿网络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酯型聚氨酯/双酚A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测定了产物的力学性能,探讨了IPN中聚氨酯对环氧树脂增韧过程,结果表明,当IPN中聚氨酯/环氧树脂=15/100(质量比)时,增韧效果较为理想,产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而且通过IPN增韧法与半-IPN增韧法对比,发现IPN的综合合增韧效果优于半-I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