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法律术语翻译历来是法律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受不同国家、地区语言和法律文化影响,不同法律体系都有其独有的术语系统。不同法律体系之间术语的不对应,导致了法律词语空缺现象,构成了法律术语翻译的最大障碍,并在翻译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站在决策者的高度,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这同时也对译者自身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法学术语的多义性为法律文本的准确翻译造成了障碍。法学术语的正确理解和翻译离不开语境。法律译者在翻译法学术语过程中必须考虑各种语境因素才能确定多义术语的语境含义。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了法学术语翻译的认知推理过程以及影响语境重构的因素,构建法学多义术语翻译的多层次认知语境模型,从而为译者正确翻译法学术语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翻译单位是翻译学科中的基础问题。不同学者从语篇、语段、小句和词等层次均有深入论述。而术语的翻译单位,尤其是中医术语的翻译单位较少有人分析。与一般科技术语不同,中医术语具有模糊性、歧义性和笼统性的特点。大多数译者在中医术语翻译研究实践中常将整个自然术语词语默认为翻译单位。魏迺杰将单字作为中医术语翻译的基本单位,杨明山则主张在单字的组合规律上探讨中医术语翻译问题。在梳理相关概念和分析中医术语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现状和术语实例分析,文章提出中医术语翻译应以基于语义的最小搭配结构为翻译单位,并建议未来开展中医术语翻译单位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专业翻译角度讨论了翻译和术语的关系,分析译者面临的术语问题以及解决这类问题最合适的策略和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译者在术语工作上不同程度的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5.
英汉法律术语不对等现象存在英汉法律语言、法律文化、立法者意图和法律译者水平等四个方面的差异原因。由此,我们提出法律术语翻译适用“变译”策略。通过八种变译手段与实例论证英汉法律术语不对等现象翻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术语汉译方法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历时的方法可以勾勒出中国术语翻译的大致框架,描述出各个历史时期译者在翻译术语(对社科术语为例)时采用的方法,分析影响译者的动机、社会、文化等因素,同时评述不同时期产生的有关术语翻译的典型方法。  相似文献   

7.
术语翻译和术语标准化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本文从术语翻译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发挥术语翻译对术语标准化的积极影响问题,又从术语学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术语的标准化翻译问题。文章指出,译者必须掌握和运用术语学知识,才能实现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对术语的标准化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术语的标准化工作也必须在术语学建设的宏观框架中拓展视野和范围。  相似文献   

8.
李健民 《中国科技术语》2011,13(2):27-31,40
术语翻译和术语标准化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本文从术语翻译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发挥术语翻译对术语标准化的积极影响问题,又从术语学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术语的标准化翻译问题.文章指出,译者必须掌握和运用术语学知识,才能实现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对术语的标准化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术语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军语是表达军事概念的术语,军语的认知体系不同使得军语翻译难度很大。文章以《美国军事术语解读词典》中air术语群的翻译词条为语料,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探讨军语在认知基本域中的语义翻译路径及其理据。翻译军语时,译者需明确军语的空间域、动作域和战争域三个基本认知域内语义的不同特征,继而通过语义认知域路径识别、遵循认知域规范选词、结合军事知识结构确认等步骤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0.
非遗术语翻译是跨语表达非遗知识的重要实践形式。当前,国内以非遗概念为本位的翻译理据虽然积极促进了非遗译名的规范化实践,但就如何厘清非遗术语核心概念要素这一问题,还缺乏深入的路径反思。文章在评析概念理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非遗术语翻译的知识理据,即非遗知识具有层级性的特征,可从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予以划分,且隶属于不同知识层次的术语具有差异性概念特征。文章以剪纸术语系统及其翻译实践为例,论证了知识理据的应用有效性,即知识理据可指导译者在非遗知识体系的场域中明确对象术语的概念内涵与相应的翻译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解法律术语蕴含的文化意义才能析取其恰当的语义、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提出简明性的翻译原则是基于该类术语出现的法律语境及蕴含的文化意义,是法律术语翻译一致性原则的延伸,在简明性翻译原则指导下采取直译的翻译方式有助于提高该类术语翻译的质量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过程中涉及多个专业的术语翻译,如法律术语、国际贸易术语、保险术语和金融术语等。作者认为在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教学中除了讲授国际商务合同的基础知识、语言特点、句法结构和合同的整体构成以及普通翻译技巧等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对术语基础知识和术语翻译原则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术语意识,提升学生的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质量和水平,并给出了培养学生术语意识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科技翻译角度探讨术语学建设问题。在分析翻译实践中标准化术语使用情况、术语特点与影响术语使用的因素之基础上,指出术语学的研究与建设应根据翻译实践的需求,拓宽研究领域,在大力推动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同时,进行非标准化术语的研究工作,开展针对翻译人员的术语学知识教学。同时,还须重视面向翻译的术语库建设和翻译力量在术语学建设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科技术语汉译特点分明。西汉至宋元时期,有零星的术语翻译现象。明清 时期,西方科技著作被大量译介到中国,利玛窦、徐光启、傅兰雅、徐寿、严复等中外学者创造性地研究 利用汉字或汉字系统,奠定了科技术语汉译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大量日本人用汉字翻译的西方术语也 进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科技术语的汉译方法形成了五种常用方法:意译、音译、形译、意音 兼顾和创新译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国家间的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人员的术语能力逐渐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文章就科技术语翻译人员应具备的术语能力问题进行简要探讨,提出科技翻译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翻译理论基础,拥有良好的外语和专业水平,熟练掌握术语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较强的术语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