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云南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全球变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是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及Hardley Center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①近50年来云南降水量夏、秋减少,春、冬季增加,年降水减少;②云南年、四季降水有着明显年代际变化趋势;③相关分析发现,全球、北半球平均气温升高有利于云南春季、冬季降水增加,不利于夏季、秋季及年降水增加;④云南年降水量、春季降水、夏季降水及秋季降水都存在一个或多个显著性突变点,而冬季降水没有检测出突变点;⑤近50a来云南降水量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及秋季降水量基本为西增加东减少型,春季降水为全省一致增多型,夏季降水几乎为全省一致减少型,冬季降水滇西南减少其余大部增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全球变化已不仅仅局限在全球气候变化上,内容已扩展到全球人口增长、大气成分变化、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土地利用和覆盖的改变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方面,未来全球变化研究将重点放在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系统中CO2浓度升高,营养、温度、水分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景观水平上的研究以及人类决定的反馈生态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云南不同气候带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1961—2008年逐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云南不同气候带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云南6个气候带的年平均气温总趋势上升,其中高原气候带增暖最明显.除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增暖突变发生在90年代外,其余气候带增暖突变都发生在80年代.②云南不同气候带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不同的年代际变化.③云南各气候带的气温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有较好的正响应.各个气候带年平均气温在全球气候偏冷期(偏暖期)较多年平均偏低(高).④云南各气候带气温变化与亚洲极涡的强度、面积,西太平洋副高的面积、强度、位置及印缅槽、西藏高原高度和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在1961—2008年间亚洲极涡面积减小,强度减弱,冷空气偏弱;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增大,强度增强,西伸脊点偏西;印缅槽减弱;西藏高原高度和增加,不利于水汽向云南输送,这些因子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引起云南各个气候带气温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结果,既涉及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与人类对地球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区域环境变化是全球环境问题在区域上的反映和缩影.探讨区域环境变化问题既能丰富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内容,又可以为实施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可以优先资助从区域的角度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并注重研究区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具体研究方向:(1)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循环;(2)东亚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3)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4)区域碳平衡及典型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5)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管理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主题,同时也是人类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和自然资源循环再生的一个重要生态学途径。笔者在分析森林碳循环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全球变化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阐述了碳循环及其管理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管理的内容、方法、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12):1522-1522,1527
1.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拟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2)亚洲季风环境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3)高原与极地环境变化过程及其与东亚环境变化的联系 (4)陆海相互作用与河口海岸带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7.
固碳过程对于改善土壤质量、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缓解气候变化趋势等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农田土壤的生物与非生物固碳过程,阐述了土壤质地、水热变化、全球变暖和人为因素对农田土壤固碳过程的影响。总结了目前较受重视的一些农田固碳措施(施肥、灌溉、秸秆还田、生物炭质施入等)及其对农田土壤固碳能力的改善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彭少麟 《科技潮》1999,(6):34-37
人类在实现经济和科技的飞跃发展时,往往忽视自己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把自己从众多的生态平衡关系中抽出,对地球资源进行绝对的控制和任意的榨取,从而逐渐与自然界形成全面对抗和尖锐对立,导致了生态与环境的危机。全球环境变化现象则是生态与环境危机的集中反映。全球环境变化的因果全球环境变化这一术语,意指在地球环境方面的自然和人为变化导致的所有全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1990年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议案》中,将全球变化定义为"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以及生态系统的改变)。"狭义的全球变化主要指大气臭氧层的损耗、大气中氧化作用的减弱和全球  相似文献   

9.
湿地科学是由地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融汇的边缘交叉科学,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成演化规律及保护与利用的科学.中国湿地研究最早起步于全国范围内沼泽和泥炭资源的综合考察,目前则更多在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滨河口湿地、海岸红树林湿地等不同类型湿地方面开展了基于生态过程的研究工作,在湿地概念、湿地分类、湿地系统综合研究、湿地与全球变化、湿地恢复及工程湿地建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未来我国湿地研究还要进一步界定湿地的科学概念,建立完善的湿地学科体系;加强湿地水、土、生物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强化湿地生态水文、湿地对全球变化影响与响应、退化湿地恢复的理论、技术与途径研究;开展湿地保护、管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10.
清代云南铜矿开发是中国矿业史、清代经济史及云南地方史等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近30年对清代云南铜矿业开发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有近百篇,通过对这些论文进行梳理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云南铜矿业的生产性质及其衰落、清政府针对云南铜矿开发制定的相关政策、滇铜京运、云南铜矿开发与西南地区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每一研究范畴内的侧重点会随着时间变化而转移。  相似文献   

11.
The theory of ecology is based on over 100 a of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all centered on aboveground patterns and processes. However, as contemporary ecologists are increasingly acknowledging, belowground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are some of the most poorly understood areas in ecology. Thi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belowground ecological processes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advance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The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belowground ecology began to flourish in the 1990s, along with the expansion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and quickly gained momentum. Belowground ecology aims to investigate belowground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orresponding aboveground features, emphasizing the responses of belowground systems under global change conditions. Key research areas include root ecology, belowground animals, and soil microorganism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boveand belowground ecosystems, root ecology, root biogeography, belowground biodiversity, as well as research areas with particular challenges and progress. This commentary emphasizes certain theoretic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responses of belowground processes to global change, and concludes that belowground ecology is a critical research prio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给全球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影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简单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历程,着重论述了云南省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事实,及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河川径流量、河流泥沙、冰川和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通过研究进展的综述,指出目前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水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云南白族作家文学中的生态意识探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生态文学日渐丰产的今天,当代云南白族作家的创作,在形成独特的文学价值趋向的同时有着强烈的生态文化意识,在对白族文化的认同和生态现状的揭示批判中,表达着改变生态现状的强烈愿望和对诗意栖居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生育进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特性研究,表明攀西地区蚕豆与云南蚕豆的生态类型比较接近,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相近,攀西地区的蚕豆的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云南蚕豆高,更能充分利用强光;阿坝、甘孜州蚕豆的生态类型与攀西地区蚕豆相差较大,偏向于春性品种,南移后生育期长,植株高大,结实性差,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较高;成都地区的蚕豆表现为冬性较强,南移后,虽能正常结实,但产量较低,对高原亚热气候区生态条件适应力较差。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及其在生态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S”技术即遥感(3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由于具有快速、实时(或准时)地采集、存储、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与地球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能力,“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自然灾害动态监测与防治、资源调查与开发等一系列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3S”技术概况及其在生态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The role of stomata in sensing and driving environmental change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Hetherington AM  Woodward FI 《Nature》2003,424(6951):901-908
Stomata, the small pores on the surfaces of leaves and stalks, regulate the flow of gases in and out of leaves and thus plants as a whole. They adapt to local and global changes on all timescales from minutes to millennia. Recent data from diverse fields are establishing their central importance to plant physiology, evolution and global ecology. Stomatal morphology, distribution and behaviour respond to a spectrum of signals, from intracellular signalling to global climatic change. Such concerted adaptation results from a web of control systems, reminiscent of a 'scale-free' network, whose untangling requires integrated approaches beyond those currently used.  相似文献   

17.
结合《滇南矿厂图略》的内容(主要是下卷),并参考其他文献资料,从运输线路、运输成本、运输管理等方面.对清代云南铸币铜矿的运输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运输线路的变迁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各类森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将对森林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森林管理是一项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因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经营管理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及树木分布、生理生态和物候、森林生产力、碳循环、生物多样性、森林水文、森林灾害等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并针对气候变化下的可能影响,从基因、物种、森林生态系统、流域和生物圈多个尺度阐述了适应性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各生命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生态足迹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时间和区域两方面比较了我国人均生态赤字的若干特点,研究表明,我国1961~1977年为生态盈余期,1978~2003年为生态赤字期,进入21世纪以来,东部经济发达区内的上海、广东等16个省市是我国一类生态赤字区,陕西、福建等14个省市是我国二类生态赤字区.仅有西藏、云南是我国生态盈余省区,我国人地矛盾激化的现实,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1996—2008年间,云南省各个县级行政区的耕地变化情况。运用GIS地统计的自相关性分析,得出云南省耕地变化的时空特性,为我们理解云南耕地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全省的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ndex=0.299 5,显示云南省县级行政区的耕地变化率有较弱的正相关性。局域自相关系数空间分布图,显示云南省县级行政区的耕地变化有六种模式。最后得出结论,每种模式都是经济利益与政策双重影响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