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形态特征和成因为原则,对马家沟流域的地貌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并且通过微地貌的研究得出流域中部和南部地块近期存在上升动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系统认识和分类土壤是土壤资源管理的基础.土壤又是陆地最为关键的环境要素之一,深入认识土壤特征对于了解和解译地球表层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丰富的土壤类型和复杂的土壤分布格局.由于我国土壤发育的独特性,直至目前为止,国际上尚没有任何一个分类系统完全适合于我国,因此,无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生产实际出发,必须创建适合于中国实际的土壤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3.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结果,既涉及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与人类对地球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区域环境变化是全球环境问题在区域上的反映和缩影.探讨区域环境变化问题既能丰富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内容,又可以为实施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可以优先资助从区域的角度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并注重研究区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具体研究方向:(1)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循环;(2)东亚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3)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4)区域碳平衡及典型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5)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通过组织有关领域科学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大科学问题的讨论认为,由于我国不同区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环境、灾害及产业结构问题,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必要。在现有条件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积极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原理和评估体系;区域可更新资源的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环境质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InVEST模型的黑龙江省生境质量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InVEST模型评估黑龙江省的生境质量,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影响生境质量的自然和人文要素作用空间尺度差异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山地地区生境质量较高,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地生境质量较低;2)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出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作物种植面积、高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以及年均温度分别在62、44、43、43、43的局部尺度上影响生境质量,而年均降雨量、PM2.5排放总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土壤表层pH在近似全局尺度上影响生境质量;3)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会经济要素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呈现显著负相关,高程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土壤表层pH呈现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预期下的粮食产量与生态效益权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一定经济发展预期下的粮食产量与生态效益的权衡问题.以黑龙江省为试点,对黑龙江省的土地利用进行了优化配置,得到不同发展模拟情景下的2035年土地利用状况预测.研究结果以期对黑龙江省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参考.同时,研究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气候楔状体是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在地层中保存的楔状沉积物。其形态、规模、沉积物质特征各异。在中国北方、气候楔状体分布的南界大致在37°30′N,西界为107°20′E左右,在此以北、以东广泛发育着不同类型的气候楔状体。换言之,在这个区域内气候楔状体存在形态上和沉积特征上的差异。根据楔状体的充填物质特征可将中国东北、华北气候楔分为三类:1、冰楔;2、冰楔假形;3、砂(土)楔。三者都是不同气候作用的产物,同时存在着时间上的继承性。一般认为,气候楔状体的形成在年平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在相对湿冷的环境下利于冰楔和冰楔假形的形成;相反在相对干冷的环境下利于形成砂(土)楔。在中国东北、华北以上三种类型的楔状体在空间上存在着东西差异。大兴安岭以东冰楔、土楔分布较多,以西砂楔为主。楔状体类型的空间差异反映出中国北方在晚更新世晚期东部湿冷而西部干寒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9.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了当前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方法,同时提出了几种提高学生实践的技能的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工作,以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