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有效控制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的为害,用10%杀虫葳、40%氧化乐果、4.5%高效氯氰菊酯、25%灭幼脲和1.8%阿维菌素等5种药剂的不同浓度对黄刺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圃间防治试验,并对结果作方差分析。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种药剂和浓度对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林间防治以10%杀虫葳的4000倍液喷雾效果最佳,杀虫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姚历勇 《武夷科学》2006,22(1):92-95
为了有效控制茶卷叶蛾的为害,选用3%阿耳发特、24.5%全力和2.5%天王星等3种杀虫剂的不同浓度对茶卷叶蛾进行防治试验,并对结果作方差分析。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几种药剂种类和浓度对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复合杀虫剂对幼虫有良好效果,最佳组合为A1B1C2,即阿耳发特6000倍十全力5000倍十天王星14000倍液,杀虫效果达97%,此法简便易行,在生产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生物学研究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8℃和相对湿度75%条件下,完成:嬉生活史约需30d~40d。仓储玉米在玉米象发生盛期,玉米粒受害率达40%,被蛀蚀与未蛀蚀的玉米粒比较。损失净重达34.6%。药剂熏蒸试验,56%磷化铝丸剂、26%磷化钙丸剂两种药剂对玉米密封熏蒸散气通风10d后杀虫效果可达85G以上,以26%磷化钙丸剂杀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测定9种不同药剂对斜纹夜蛾的触杀效果。结果表明,乐斯本、甲维盐、菜蛾速杀和威克达等四种药剂效果最好,用药72h后累计死亡率达到92.5%以上;其次为米满和虫瘟一号,500倍浓度下累计死亡率达到60%~70%的;锐劲特、除尽和印楝素触杀效果比较差,较高浓度下累计死亡率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分离、鉴定和扩增了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sNPV。初步的生测实验表明:1×10~7PIB/m L、1×10~6PIB/m L、1×10~5PIB/m L、1×10~4PIB/m L、1×10~3PIB/m L感染扁刺蛾幼虫后2 d内扁刺蛾幼虫出现了死亡;扁刺蛾幼虫死亡率随着感染剂量增加而相应提高,1×10~7PIB/m L、1×10~6PIB/m L、1×10~5PIB/m L 3个浓度感染扁刺蛾幼虫后8-9 d内,扁刺蛾幼虫死亡率都达到了100%; 1×10~7PIB/m L、1×10~6PIB/m L、1×10~5PIB/m L 3个浓度的的半至死时间都为4 d左右、1×10~4PIB/m L、1×10~3PIB/m L、1×10~2PIB/m L、1×10~1PIB/m L的4个浓度的半至死时间分别为6 d、7 d、8 d和8 d,表明此毒株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逐年增加的大麦条纹病对啤饲大麦发展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八种药剂对啤饲大麦种子进行湿拌种处理,以探索各种药剂对条纹病的防效。结果表明,2%立克秀湿拌种剂以干种子重量比0.2%用量湿拌种,12.5%科胜水溶剂以0.05%浓度拌种,15%粉锈宁以干种子重量比0.2%用量湿拌种,10%浸种灵以0.3%浓度拌种,25%金力士以0.05%浓度拌种,五种药剂处理对啤饲大麦条纹病均有较好防效,其中以立克秀和科胜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泡桐叶甲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苏云金杆菌、2 .5%敌杀死、50 %甲胺磷、4 0 %氧化乐果、杀虫威等几种药剂进行不同施药方式、不同药剂林间对比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对泡桐叶甲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注射法和喷雾法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甲胺磷 氧化乐果 (1:10 0 0 )混合农药注射防治效果较好。苏云金杆菌 (5× 10 7孢子 / ml) 敌杀死 (1:50 0 0 )喷雾防治泡桐叶甲幼虫比单纯使用化学农药效果更好 ,菌药混合液防治后 2 5d林间虫口明显低于化学防治 ,林间天敌种类和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8.
苏芸金杆菌防治果树害虫较好,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无残毒,是理想的无公害农药,通过室内试验,60A、HD-73防治核桃缀叶螟、1013防治苹掌舟蛾、HD-73防治舞毒蛾、1013 HD-73防治中国绿剌蛾,杀虫效果均达93.33~100%。对蚕有药害,HD-1、对4龄蚕杀伤88-90%,HD-73、60A、1013杀伤18-50%。故不能应用于蚕区桑树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9.
用自动式树干注射器注射20~50倍农药,防治梨二叉蚜、梨瘿华蛾、大蓑蛾、杨枯叶蛾、中国绿刺蛾、舞毒蛾、梨木虱、苹掌舟蛾等害虫,杀虫效果较好,具有省药、省水、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害虫天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淮南地区致病性刺蛾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采取定点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南地区常见致病性刺蛾幼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该地区致病性刺蛾常见的有5种,即桑褐刺蛾(Setorapostornata)、丽绿刺蛾(Parasalepida)、黄刺蛾(Cnidocampaflauescens)、褐缘绿刺蛾(Parasaconsocia)和扁刺蛾(Thoseasinenois)。同时基本查明了上述刺蛾幼虫的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季节动态、种群密度、生活习性、幼虫天敌和其致病物质等。结论为上述刺蛾幼虫均具致病性,刺蛾幼虫皮炎的发生与刺蛾幼虫的季节动态基本一致,刺蛾幼虫为刺蛾幼虫皮炎的病原虫。  相似文献   

11.
宁睿  王德辉 《武夷科学》2012,28(1):97-101
采用摄入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含有毒死蜱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对成年意大利蜂的急性经口毒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7种杀虫剂对成年意大利的急性经口毒性均为高毒;毒力由高到低的顺序是:10%阿维·毒死蜱乳油>12%高氯·毒死蜱乳油>50%毒死蜱微乳剂>30%甲维·毒死蜱乳油>30%毒死蜱·三唑磷乳油>20%毒死蜱·氟铃脲乳油>22%吡虫·毒死蜱乳油.另外,22%吡虫·毒死蜱乳油对供试蜜蜂24h和48h的致死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其24h LC50值约是48h LC50值的12.6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选用CP-Sil 5CB型毛细管柱,ECD检测器,快速定性检测蔬菜中菊酯类农药,通过优化分析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对蔬菜和水体中菊酯类农药的分析检测方法.以氯氰菊酯为例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其线性回归系数为0.998 7,加标回收率可达78.30%~102.7%,相对标准偏差(n=7)为4.887%.相对国标法《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40min),该分析方法缩短了样品检测的时间.拟定分析方法用于蔬菜样品中微量菊酯类农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五种杀虫剂对芦笋十四点负泥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芦笋十四点负泥虫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芦笋十四点负泥虫成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毒死蜱、辛硫磷、阿维菌素、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通辽地区的芦笋十四点负泥虫成虫对毒死蜱和辛硫磷敏感性较高,而对阿维菌素、敌百虫和高效氯氢菊酯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采用间苯氧基苯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物在碱性条件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直接与二氯菊酸酰氯及氰化钠反应,生成一种高效低毒和杀虫谱广的拟除虫菊酯,即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15.
《武夷科学》2019,(2):115-121
丁草胺及其复配剂是防治稻田杂草的重要农药品种,为明确此类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在稻区进行杂草防治时避免和减轻对水生生物的毒害,分别测定了50%丁草胺乳油、70%丁草胺·异噁草松·吡嘧磺隆乳油、75%丁草胺·噁草酮·乙氧氟草醚乳油、78%丁草胺·噁草酮乳油对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4种制剂对斜生栅藻72 h的EC_(50)分别为4.143×10~(-3), 3.207×10~(-3), 1.936×10~(-4)和1.144×10~(-3) mg a.i.·L~(-1),且均为高毒;大型溞48 h的EC_(50)分别为1.576、2.165、1.284和1.595 mg a.i.·L~(-1),且均为中毒;斑马鱼96 h的LC_(50)分别为0.440、0.407、0.871和0.445 mg a.i.·L~(-1),且均为高毒。结果表明,丁草胺单剂及3种复配剂对大型溞的安全风险性较低,但对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安全风险性很高,因此在施用农药时应注意对藻类的危害,避免在雨天或鱼类敏感水区及保护区附近施用。  相似文献   

16.
对宁波地区出口蔬菜20余种298个样品进行了农残监测,检测结果发现,有机磷检出阳性的比例为检测项次的3.2%;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检测结果表明,直接判定为不合格的只有6个样品,占2.6%;BHC、DDT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内外有关限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触破式微胶囊农药的降解和残留及对天牛的药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HPLC法对触破式微胶囊农药的残留量及降解规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施药 45d后残留农药为本底值的 36.6% ,这与杨树天牛生测得到的规律完全吻合的 ,施药 38d生测时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死亡率为 90 %。说明了触破式微胶囊农药具有残效期长、使用安全、杀虫效果好和对环境安全的特点 ,是防治天牛类害虫较为理想的农药剂型  相似文献   

18.
二点委夜蛾幼虫防治药剂的筛选及活性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夏玉米的一种新害虫,筛选有效的化学药剂对于其田间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浸虫法测定了12种常规杀虫剂对采自田间的二点委夜蛾5龄幼虫和室内饲养的4龄幼虫的触杀效果。供试药剂中40%辛硫磷乳油、480 g·L-1毒死蜱乳油及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对二点委夜蛾4龄和5龄幼虫的触杀效果相对较好,其他杀虫剂触杀效果较差。40%辛硫磷乳油、480 g·L-1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对二点委夜蛾4龄幼虫72 h的LC50值分别为0.244、0.308和0.406 mg·L-1,相对毒力指数分别是30%乙酰甲胺磷乳油的5.9、4.7和3.6倍。杀虫剂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触杀活性与活性测定方法、杀虫剂种类、剂型、当地用药情况以及幼虫的龄期等因素有关。建议生产上优先选用辛硫磷乳油、毒死蜱乳油和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在二点委夜蛾低龄幼虫期进行喷雾、灌根或毒土防治。  相似文献   

19.
氯氰菊酯对大型溞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农药氯氰菊酯对大型 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大型 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24h-LC50为4.81mg/L,实验毒性为中级,同时也研究了国际标准毒物重铬酸钾对大型 的毒性为24h-LC50为0.38mg/L,表明该大型 对毒性较为敏感,最后讨论了实验条件对大型 24h-LC50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