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肺消炎丸平喘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肺消炎丸是治疗哮喘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但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采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筛选及评价体系分别对清肺消炎丸及处方中的八味中药材进行了活性筛选,其中中药麻黄显示了较高的β2受体激动剂活性;进一步采用豚鼠离体气管收缩和组胺引喘的活体动物实验观察药麻黄、清肺消炎丸及麻黄阴性药物的平喘作用,发现清肺消炎丸的平喘作用均强于含有同浓度麻黄碱的麻黄药材.研究结果表明:清肺消炎丸发挥平喘药理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中药麻黄中的麻黄碱.处方中的其它味药材能够增强麻黄激动β2受体的能力,药物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GPR41稳定细胞株,从RNA、蛋白水平验证了GPR41的表达并利用cAMP和钙流检测验证了GPR41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细胞株可以用于筛选受体激动剂.从海藻来源的黄曲霉中提取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用于筛选GPR41的激动剂.实验结果还表明,2-吡喃酮类化合物(37号)在1μmol/L浓度条件下即可具有GPR41受体激动活性.这是首次报道2-吡喃酮类化合物具有GPR41受体激动活性.  相似文献   

3.
海马在陈述性学习和记忆中起关键作用,海马内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突触机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在海马中大量分布.实验室先前工作表明,在CA1和CA3区,β1受体和β2受体有不同的亚细胞分布.大量的研究工作证实了β1受体在LTP中的重要作用,而关于β2受体在LTP中的作用所知甚少.研究应用在体场电位记录方法,研究β2受体激活对CA1区LT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1区内给予β2受体激动剂Clenbuterol(10 ng)能显著抑制晚期相LTP,但对早期相LTP没有显著效应;Clenbuterol对晚期相LTP的抑制效应能被β2受体拮抗剂ICI 118551所逆转.这些结果提示,海马CA1区内β2受体的激活抑制晚期相LTP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以细胞表面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为靶标,利用噬菌体筛选技术,通过Exendin-4竞争性洗脱筛选GLP-1受体激动剂,得到了12肽模拟物EPA.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EPA和Exendin-4均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活性,在40~200μmol/L内,EPA比Exendin-4的活性高5%~25%;在100mmol/L高浓度葡萄糖毒性下,EPA通过抑制bax基因和上调bcl-2基因表达及抑制Caspase-3活性来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EPA是具有高活性的Exendin-4短肽模拟物,可通过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以β2GPⅠ为目标分子, 在噬菌体表面展示肽库中进行亲和性筛选, 经过4轮筛选后, 噬菌体的收率从2.4×10-5%提高到1.1×10-3%. 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 测定其与β2GPⅠ的结合活性, 选取其中结合力较强的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 得到一组保守序列(YFSAF), 经与人凝血酶受体前体序列(271~278)比较, 发现它们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经竞争性ELISA分析实验, 含有该序列的噬菌体克隆能够抑制β2GPⅠ与抗磷脂抗体的结合, 抑制率可达20%左右.  相似文献   

6.
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高通量筛选细胞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GLP-1受体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将GLP-1受体质粒和报告基因质粒(3×CRE/3×MRE/SRE-LUC/pGL3)按照1∶5的比例共转染到CHO细胞中,建立GLP-1受体激动剂筛选细胞株。利用GLP-1内源激动剂探索和优化每孔细胞接种密度、荧光素酶表达时间、Bright-GloTM试剂用量、DMSO浓度等筛选条件,建立可靠的筛选方法。当细胞数目为4×104个/孔,激动剂孵育时间为8 h,Bright-GloTM试剂4倍稀释,每孔DMSO终质量分数小于1%时,系统Z′-因子为0.75。利用此模型对中药提取物库进行检测,发现有5个样品显示出活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用于GLP-1受体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硅胶柱、TLC和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离舌橐吾Ligularia veitchiana(Hemsl.) Greenm根部分离得到了7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akkenolide A(1),phthalic acid isodibutyl ester(2),dibutyl phthalate(3),eremophila-7 (11),9-dien-8-one(4),6β,8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5),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β-olide(6)和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7).其中,化合物1、2、4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个从离舌橐吾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螺环骨架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6与化合物7为一对非对映异构体.采用MTT法对所有化合物针对人胃癌细胞株(HGC-27)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HGC-27)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抑制活性,其IC50为31.10 μg·mL-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受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将110例COPD患者设为COPD组,62例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免疫磁珠法分离外周血早期内皮祖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早期内皮祖细胞中 β2肾上腺素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培养早期内皮祖细胞,分别使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激动剂以及siRNA下调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早期内皮祖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COPD组内皮祖细胞中β2肾上腺素受体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COPD组迁移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β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浓度的增加,COPD组迁移细胞数逐渐增多;随着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增加,COPD组迁移细胞数逐渐减少.siRNA转染早期内皮祖细胞72 h后,COPD组迁移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β2肾上腺素受体在COPD患者早期内皮祖细胞中存在高表达;下调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能够提升COPD患者早期内皮祖细胞的迁移功能,促进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肽库中筛选β_2糖蛋白I的小肽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2 GP 为目标分子 ,在噬菌体表面展示肽库中进行亲和性筛选 ,经过 4轮筛选后 ,噬菌体的收率从 2 .4× 10 -5 %提高到 1.1× 10 -3 % .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 ,测定其与 β2 GP 的结合活性 ,选取其中结合力较强的克隆进行 DNA序列测定 ,得到一组保守序列( YFSAF) ,经与人凝血酶受体前体序列 ( 2 71~ 2 78)比较 ,发现它们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经竞争性 ELISA分析实验 ,含有该序列的噬菌体克隆能够抑制β2 GP 与抗磷脂抗体的结合 ,抑制率可达 2 0 %左右  相似文献   

10.
绿色荧光蛋白α2b-干扰素融合蛋白的表达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 32a( )/GFP-α2b-IFN,转化大肠杆菌BL 21,以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用镍金属螯合层析柱进行纯化.SDS-PAGE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46.0 kD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正确的表达,并具有α2b-IFN的抗原活性.受体结合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能够与W ISH细胞上的干扰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在激发光下呈亮绿色荧光.采用细胞病变法测定分离纯化的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比活力为1.0×107IU/m g.表达的GFP-α2b-IFN融合蛋白具有α2b-IFN的特性与荧光活性,为研究α2b-IFN受体功能以及IFN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细胞表面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为靶标, 利用噬菌体筛选技术, 通过Exendin-4竞争性洗脱筛选GLP-1受体激动剂, 得到了12肽模拟物EPA. 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 EPA和Exendin-4均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活性, 在40~200 μmol/L内, EPA比Exendin-4的活性高5%~25%; 在100 mmol/L高浓度葡萄糖毒性下, EPA通过抑制bax基因和上调bcl 2基因表达及抑制Caspase 3活性来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 EPA是具有高活性的Exendin-4短肽模拟物, 可通过bcl-2/bax…Caspase 3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从山楝枝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包括4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及1个甾体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15-羟基-α-杜松醇(1),1S,4S,5S,10R-4,10-愈创木烷二醇(2),4(15)-桉叶烯-1β,6β-二醇(3),4(15)-桉叶烯-1β,6α-二醇(4),3α,16β,20,22-四羟基麦角甾-5,24(28)-二烯(5).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山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3、4对卤虫(Artemiasalina)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提示该类化合物在杀虫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选取了甲基丙烯酸(MAA)作为功能单体,莱克多巴胺与MAA的比例为1:6. 本实验建立了基于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 在阳极氧化铝 (AAO) 膜上合成莱克多巴胺印迹聚合物纳米管膜的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对MIP纳米管膜的形态进行表征, 结果显示, 在AAO表面成功修饰了MIP纳米管膜. 经过一系列的吸附实验, MIP纳米管膜, 相比NIP纳米管膜, 对莱克多巴胺及其类似物有更高的吸附容量和更好的选择性. 本实验建立了MIP纳米管膜萃取与HPLC联用, 针对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检测的方法. 莱克多巴胺(RAC)的线性范围是10-1000 μg/L, 克伦特罗(CLEN)、肾上腺素(EP)和多巴胺(DA)的线性范围为100-1000 μg/L, 特布他林(TER)的线性范围是200-1000 μg/L. 检出限的范围在0.074–0.25 μg/L. RSD范围是2.79-4.34%. 此方法成功应用于加标的猪肉样品中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检测, 在两个浓度梯度下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32%-96.95%和87.84%-95.73%. RSD范围在2.67%-5.72%. 结果表明,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能对猪肉样品中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实现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4.
β受体(分为β_1、β_2受体)阻滞剂是对抗肾上腺素对心脏的兴奋作用(β_1受体作用)和对血管、支气管的舒张作用(β_2受体作用),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及心室壁的张力降低。解除血管的β受体功能,使全部血管的阻力有所增加,从而降低心脏排血量,减少心脏工作量和心肌耗氧量。由此产生降低血压和心绞痛的发作。由于β受体阻滞剂种类繁多,根据对β_1和/或β_2受体阻滞作用不同分为无ISA作用和有ISA作用。  相似文献   

15.
EphB2受体在细胞生长、分化和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其在胃癌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功能,检测了EphB2受体刺激胃癌细胞后的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利用Ni-NT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将在E.coli中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EphB2受体的N端球状区进行纯化,并经Western印迹进行确证和ELISA方法检测该蛋白活性,得到纯度95%以上的融合蛋白,并有结合其天然配体的活性.EphB2受体诱导可以使胃癌细胞发生明显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的改变,即通过反向刺激其ephrinB配体引起了胃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一些信号分子酪氨酸磷酸化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野木瓜藤茎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以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β含量;Ho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表明:从野木瓜藤茎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得到两个皂苷类化合物均可显著抑制NO释放;其中化合物1可显著抑制IL-1β产生,且能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两种皂苷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色谱法和重结晶的方法从野番豆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和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将化合物的结构依次确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亚油酸甘油单酯(3),牡荆素(4),4′-羟基-7-O-β-D-葡萄糖-2,3-二氢黄酮苷(5),柚皮苷(6),橙皮素(7),高北美圣草素(8),其中化合物4~8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4~8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7及8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94.92±4.37)、(41.40±3.68)及(38.70±3.32)μmol/L.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BS)新型药物靶标,应用分子靶向对接技术从痛泻要方化学成分中虚拟筛选具有活性潜力的天然小分子.创建了包含239种化合物的痛泻要方活性成分数据库,以色氨酸羟化酶1(TPH1),5-羟色胺跨膜转运蛋白(SE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1(CRFR1)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为对象,采用配体库构建、受体蛋白准备、对接位点研究、对接参数设定、分子对接批量打分、结合模式分析、相互作用分析、药效团分析的虚拟筛选流程.结果显示,123种天然成分显示了良好的配体-受体结合作用潜力,呈现"单靶点,多配体"的特征; Paeoniflorin、Deltoin、Naringin和β-Vatirenene等天然成分具有"单配体,多靶点"的潜力. 4-O-methyl-paeoniflorin、iso-Paeoniflorin和Gallotannin; iso-Benzoylpaeoniflorin、iso-Paeoniflorin和Benzoylpaeoniflorin; Paeoniflorin、Albiflorin R1和Albiflorin; Deltoin、Galloylpaeoniflorin、Galloylpaeoniflorine和Benzoylpaeoniflorin等13个化合物为最具潜力天然成分.药效团模型分析揭示,TPH1配体包含了2个氢键受体和3个氢键给体,SERT配体包含4个氢键受体、2个氢键给体和1个疏水中心; CRFR1配体包含1个氢键受体、2个氢键给体和1个疏水中心,TRPV1配体包含3个氢键受体和1个疏水中心.本研究为IBS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了候选化合物,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痛泻要方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RP C18等柱色谱技术,从云南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树叶甲醇和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了7个化合物,包括3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三萜和3个甾体化合物,经综合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4',7-二羟基-3'-甲氧基-8-甲基黄烷(1),7-羟基-4'-甲氧基高异黄烷(2),2',4,4'-三羟基查尔酮(3),(22E)-3β-acetoxystigmasta-5,22-diene(4),lanost-9-en-3β-ol(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测定了化合物1~3改善Hep G-2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化合物1~3能显著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人面果中酮的抗糖尿病活性,筛选具有较强活性的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了化合物对HepG2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了胰岛素抵抗模型(HepG2/IR),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了不同浓度化合物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人面果中酮中化合物1、3、4(除化合物2、5)能够明显促进HepG2/IR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