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产量大、分布广,除了用作燃料、饲料、工副业生产原料和直接还田外,还有许多剩余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农民使用秸秆主要有建房蔽日遮雨、烧活做饭、去暖、养畜、积肥还田等优良传统,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人们放弃,而现代科学的秸秆利用方式和意识还尚未建立起来,致使农作物秸秆出现大量剩余,导致露田就地焚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秸秆资源,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废料是人类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大部分秸秆被用于焚烧供能且热能利用率极低。对其有效经济的处理,无疑会带来双重优势:首先秸秆焚烧产生大气污染以及伴生的固废、水体污染现象将得以解决,农村环境质量将大幅提高;其次秸秆变废为宝,将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经过多方面综合分析,本文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在河北省、山东省等六地大面积推广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的秸秆砖代替原有的普通红砖的对策,并对秸秆砖的性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一地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政府秸秆禁烧工作的模式和难处、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秸秆综合利用知识的传播、秸秆综合利用的模式与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加深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发展草食畜牧业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饲草资源已成为发展草食畜牧业的“瓶颈”。机械化秸秆加工青贮转化利用方式的出现,为创立“秸秆经济”意识和建立秸秆饲草转化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胡晓峰 《科技信息》2012,(26):420-42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日趋完善。实行节能减排、实施惠农政策、关注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阜阳市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循环农业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然而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等因素,造成了农户大量焚烧秸秆、政府屡禁不止的局面。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农户焚烧秸秆不能简单归结于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和政府查禁力度不够,但此举确实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种种危害。秸秆焚烧问题仍然严重困扰着阜阳地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春来 《科技信息》2011,(25):350-350
在每年的夏秋粮食丰收季节,喜获丰收的农民都会为大量堆积的小麦、玉米秸秆如何进行处理而大为烦恼,常常付之一炬,既浪费了生物资源,又污染了生态环境,这是一个从上到下长期关注的、而且亟待深入解决的问题,因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概况,论述了农作物秸秆生态环保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蕴青 《科技信息》2011,(26):162-162
通过对农作物秸秆资源潜力分布、综合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农作物秸秆收集贮运体系等调研,对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将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和秸秆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土壤中,研究了秸秆还田后对玉米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模式下,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株高促进作用的顺序为:2.0%秸秆炭1.0%秸秆炭0.5%秸秆炭腐熟秸秆破碎秸秆;秸秆炭处理均能提高玉米的叶宽。在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单穗籽粒重提高5%~7%;秸秆炭处理都能提高玉米产量(P0.05)。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户用上煤气的占了绝大多数,秸秆作为燃料的时代已基本结束,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如何简单、实用地处理好秸秆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秸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稻草秸秆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可再生建筑材料,在农村建筑节能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设计了一种自保温混凝土-秸秆复合砌块,组成方式为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孔洞中填充秸秆芯材.根据传热学基本理论对秸秆填充率分别为30%,35%,40%,45%,50%且长宽比不同的15组混凝土-秸秆复合砌块模型进行热工性能理论计算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复合砌块的热工性能随着秸秆填充率的增大而加强;秸秆芯材横截面长宽比对复合砌块的传热系数影响很大,长宽比越大,传热系数越小,热工性能越好;当秸秆填充率为50%,且秸秆芯材横截面长宽比在规定范围内最大时,复合砌块热工性能较好,传热系数为0.851 W/(m2·K),保温性能远远好于相同尺寸下未填充秸秆芯材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节能率达到56.2%,充分体现出该新型复合砌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田金宝 《天津科技》2013,40(1):79-81
我国农、林可再生资源丰富,每年产生的秸秆量就有7亿吨之多.秸秆大量焚烧不仅造成农村生态污染和可再生资源的浪费,还产生了如影响交通、危害防火安全等社会问题.秸秤气化工程可使农村产生的大量秸秆等作物得到综合利用,减少烧秸秆随地焚烧产生的污染,节约能源,大大降低使用者的燃料费用支出,还可以给农民带来增收,同时减轻了燃烧煤炭、石油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秸秆气、沼气是生物质再转化的清洁能源,山西省阳城县农村特别适宜使用秸秆气和沼气.在当前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时候,研究、推广、利用秸秆气、沼气对解决农民群众生火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阳城县推广使用秸秆气和沼气的基本情况,基于推广使用秸秆气和沼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农作物秸秆,包括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甘蔗渣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了烟曲霉、绿色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总乙醇产量最高的是甘蔗渣,其乙醇体积分数为6.285%;而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相差甚微,分别是6.200%和6.195%.用2%(体积分数)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甘蔗渣,再用烟曲霉在28℃下降解甘蔗渣,最后用缺陷型酵母发酵预处理滤液和烟曲霉降解液20~25 h,可以提高木质纤维素降解、转化乙醇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庄浪县通化乡通过试验研究和探索新型绿色环保型集雨保墒栽培技术——秸秆粉碎覆盖垄作集雨保墒技术,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秸秆覆盖量12000 kg/hm2时,平均产量达到35200.0 kg/hm2,居第一位;覆盖量10500 kg/hm2时,平均产量33200.0 kg/h...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镉胁迫下秸秆还田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重金属污染并在土壤中施用油菜、小麦秸秆,研究不同秸秆处理对水稻在重金属胁迫下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和小麦秸秆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小麦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生物量;油菜秸秆处理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淀粉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小麦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地上部的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了地下部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因此,秸秆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对重金属的抗性,不同秸秆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6.
在微型振动反应釜内,在铁基催化剂存在下,考察了玉米秸秆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对胜利褐煤和玉米秸秆共液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液化产物的红外光谱研究了玉米秸秆和胜利褐煤共液化协同效应的机理。结果表明:秸秆和褐煤共液化存在正协同效应,协同效应随着秸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当反应温度为375℃、初始氢压为4MPa、反应时间为0.5h和秸秆质量分数为90%时,油产率高出对应的加权平均值5.87%;反应温度的变化对不同液化产物的协同效应影响不同,低温时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沥青质的生成,高温时则体现在促进油的生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液化产物得出秸秆裂解的自由基能促进褐煤中大分子芳香结构裂解,但在促进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供氢反应;共液化过程中协同效应部分体现在前沥青烯中酚类物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科技》2006,(1):26-27
在乡村,农民不要的农作物秸秆常常被付之一炬。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生物提高作物秸秆饲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生物(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物)发酵玉米秸秆对饲用价值和奶牛饲喂效果的影响。实验处理为用筛选的微生物制剂发酵纯秸秆粉、纯秸秆粉补充氮源(豆粕粉)和碳源(玉米粉),对照为清水发酵上述原料。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粉经微生物发酵后有机酸(以乳酸计)含量接种后24h内大幅度提高,之后持续缓慢增加,而清水发酵的对照则没有酸积累现象;与清水发酵对照和不发酵原料相比,微生物发酵处理纯秸秆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发酵原料中补充碳、氮源后,微生物发酵处理的粗脂肪、维生素B含量大幅度提高,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奶牛试验表明,与清水发酵玉米秸秆相比,微生物发酵秸秆处理产奶量增加了17.0%,乳脂率增加了1.01%。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其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幸芳  李刚  韩敏  葛伟  刘圣勇 《河南科学》2011,29(12):1464-1469
以2000—201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为数据基础,对河南省作物秸秆的种类、资源分布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是河南省主要的作物秸秆种类,其资源量比重分别达到47.30%和25.09%,累积占全省秸秆总量的72.39%,属于优势秸秆资源;其次为棉花和水稻秸秆,而油菜秸秆、芝麻秸秆比例分别为1.71%和0.83%,属小比例作物秸秆.根据各类作物秸秆资源量年度变化情况,小麦、玉米秸秆资源量逐年稳定增加,其它作物秸秆资源量则相对减少.河南省作物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周口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新乡市和安阳市(河南南部和东北部),累积占到全省秸秆资源的67.82%.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改良盐碱土壤的肥力状况,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肥还田以及不同投加量对盐碱土土壤肥力的改良效果和小麦植株的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堆肥还田,盐碱土壤的p H降低了0.30~0.85个单位,秸秆直接还田,盐碱土壤的p H降低了0.05~0.49个单位,秸秆堆肥还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比秸秆直接还田改良效果显著,且秸秆堆肥以1:12(质量比)覆土,更利于小麦生长和盐碱土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