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封育季节放牧干扰对青海云杉种群 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格局指数、聚集强度指数和集聚均数,研究了哈溪林区夏季封育和冬季封育草类青海云杉林优势种群空间格局的差异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格局整体呈 聚集分布,不同封育季节种群格局对放牧干扰有不同的反应,夏季放牧对不同龄级种群格局的影响远比冬季放牧时的大;造成夏季封育和冬季封育草类青海云杉林不同龄级种群分 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季节放牧干扰所致。  相似文献   

2.
天山云杉林物种组成及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山云杉林6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天山云杉林群落内物种组成以及主要种群的径级结构,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群落内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天山云杉林物种数较少,乔木层仅天山云杉和天山桦两个种群;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种群的径级结构均呈正态分布,两个种群密度差异较大,天山云杉为217.5株/hm2,天山桦为20株/hm2;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聚集型分布为主,天山桦种群的最大聚集强度大于天山云杉种群,而最大聚集规模小于天山云杉种群;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的种间关系为负关联。  相似文献   

3.
根据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寺大隆自然保护站青海云杉林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云杉林不同龄级的分布格局及不同龄级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样地青海云杉龄级C在所研究的较大尺度范围内表现为比较明显的聚集分布.龄级B、D均表现较大尺度范围内的随机分布;除在小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相关外,不同龄级间关联性不明显,但是在尺度3 m时,龄级D与龄级B、C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调查样地曾受人类砍伐的干扰,影响青海云杉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群落β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选择该保护区6个保护站具有代表性的青海云杉群落(Picea crassifolia Kom.)设置400 m2的样地16块,对群落的β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植物物种集中分布于海拔2 700~2 900 m,平均种数12.25种,2 700 m以下随海拔梯度的降低和2 900m以上随海拔梯度的增加,物种数都呈减少趋势;随海拔梯度升高相邻样地间共有种数、SΦrenson指数、Cody指数和Jaccard指数大致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沿海拔梯度升高,苔藓青海云杉林组成种类呈减少趋势,共有种数、SΦrenson指数和Jaccard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ody指数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草类青海云杉林共有种数、SΦrenson指数和Jaccard指数逐渐降低,Cody指数则先降低后升高;青海云杉混交林组成种类、共有种数呈减少趋势,SΦrenson指数和Jaccard指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Cody指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二类资源调查数据总结了青海湟水流域祁连山南坡的青海云杉林的分布及生境、组成与结构、林型、生长规律及更新与演替。调查结果表明:云杉林分布地区属于山地森林气候,分布区降水量在400 mm左右,海拔2 560~3 060 m;多为同龄的单层纯林,是乔木层主要的建群种;林型有草类青海云杉林、灌丛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红桦混交林、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青海云杉-糙皮桦混交林、青海云杉林-山杨混交林、青海云杉-青杨混交林共7种;在郁闭度大的林分中天然更新一般较差,只有低海拔地段的青海云杉-白桦、红桦混交林下更新较好;在自然条件下,青海云杉林内其他树种难以生长,也抑制本身幼苗的生长,可通过封山育林、造林等人为干扰,更新成为相对稳定的针阔混交林或复层林更为有利于各类生态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邸华  刘建泉 《甘肃科技》2014,(5):135-138,125
用样地法对祁连山北坡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群落进行调查,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Margale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Jaccard指数(CJ)、Cody指数(βC)测定了青海云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有不同的表现:苔藓-青海云杉林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趋势最明显;草类-青海云杉林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趋势不明显;灌木-青海云杉林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青海云杉林种群结构及演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甘肃科技》2007,23(10):238-239,279
青海云杉林的种群结构受其物种分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影响,青海云杉林有着迥然不同的种群结构,在垂直结构上可以分为4:乔层、灌木层、草木层和苔藓层;并利用调查数据对种群空间分布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种群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8.
陈巍  卢欣石 《甘肃科技》2009,25(6):134-136
通过对处于轻度沙化草地、中度沙化草地沙地和重度沙化草地等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完工地区不同沙化等级草地植被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等项指标,对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大多数物种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在演替进程中种群格局强度的变化和群落总体聚集程度的变化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相对应,较高的聚集程度是种群分布斑块化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的反映,随着过渡进展,优势种的种群数量扩展,但种群分布的聚集强度下降,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黄山松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离散分布的理论拟合、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和格局纹理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群落中黄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黄山松幼年期趋于聚集分布,以后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主要由于种内、种间竞争及光照等因子的作用。而不同林型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也与土壤、光照、海拔等因子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青杨种群的平均胸径、密度、大小级结构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差异,以揭示环境变化对青杨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青杨种群的平均胸径沿海拔梯度表现为N型变化,并在海拔1 600 m达到最小;种群密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与平均胸径相反.从整体上看,除海拔1 700 m表现为下降型外,青杨种群大小级结构在其它海拔梯度上都表现为增长型.通过Morisita指数和扩散系数的研究发现,种群空间分布以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为主,以及10 m×10 m是进行青杨格局分析的较合适尺度.同时对种群中大小级植株空间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青杨种群的分布格局与种群年龄结构密切相关.此外,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造成青杨种群在海拔梯度上分布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麂角杜鹃种群结构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样方法,在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海拔约1 400 m的核心区共设置25个样地,对麂角杜鹃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麂角杜鹃种群在各个年龄级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以4级幼树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3级幼苗,因此,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麂角杜鹃种群在整个群落中的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这主要与物种亲代种子的散布习性有关。其分布格局动态,从幼苗到大树均为集群分布,从幼苗到幼树,种群的聚集程度降低,种群有扩散的趋势;而从中树到大树,种群的聚集程度增大,种群表现为聚集。总体来看,该种群由幼苗到大树呈现扩散的趋势。这种分布格局变化与麂角杜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的观赏植物交让木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让木种群年龄结构呈正金字塔型,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其种群个体主要分布在群落9 m以下的垂直空间范围;在海拔梯度上,由于群落发育程度和生境条件的差异,在1 400~1 500 m梯度范围内,种群个体分布数量最多;其种群个体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模式;生命表分析显示,交让木种群DBH1径级幼苗位于群落最下层空间,与其它种群个体幼苗竞争资源和空间的优势不明显,生存能力较弱,期望寿命不高,该种群存活曲线为"Ⅱ型"存活曲线,其存活率在各生活史阶段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3.
在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选择7个不同海拔梯度样地,采用聚集度指标分析样地内小叶青冈种群全部个体、不同发育阶段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样地中小叶青冈种群全部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上呈聚集型分布;甜槠、木荷(DBH≥5 cm) 2个优势伴生树种呈聚集分布,弯蒴杜鹃呈聚集和均匀两种分布类型,深山含笑聚集、均匀和随机3种分布类型都有出现.  相似文献   

14.
仙湖苏铁群落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仙湖苏铁群落立木层及林下层各15个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仙湖苏铁群落的组成结构及演替趋势,为仙湖苏铁野生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立木层中假苹婆、降真香、鼠刺、银柴、水团花5个种群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大;山牡荆、罗伞、黄牛木,罗浮柿等种群的分布格局也为集群分布,但聚集强度小;鸭脚木、山乌桕、筋檬、狗骨柴,水翁、猴耳环等种群呈随机分布.林下层中仙湖苏铁种群呈集群分布,且聚集程度较大;假苹婆、鼠刺、降真香、鸭脚木、筋樵、狗骨柴等树种的幼树均呈集群分布.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落的组成及发育状况,减少人为影响干扰,使群落向以中生性树种为优势种的顶极群落演替对该种群的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甸中5种豆科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组样方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松嫩平原盐碱化草甸中5种主要豆科植物的种群和群落分布格局,并研究了其生长参数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五脉山黎豆、山野豌豆、兴安胡枝子、细叶胡枝子的种群格局为聚集分布,扁蓿豆种群聚集程度较低,并有随机分布的趋势;2) 5种豆科植物的群落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兴安胡枝子-五脉山黎豆-细叶胡枝子-山野豌豆-扁蓿豆;3) 五脉山黎豆、山野豌豆、兴安胡枝子在群落内的平均聚集规模为72 m2,细叶胡枝子为144 m2,扁蓿豆为36 m2;4) 盐碱化草甸中豆科植物的生长参数及群落物种组成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区小流域青海云杉材积生长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祁连山区排露沟流域和天老池流域的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采集的树轮数据通过ForStat软件计算了青海云杉的5年连年材积生长量.首先分析了两个流域内的青海云杉材积生长量在海拔梯度上的差异,然后对比分析了两个流域相同海拔高度上材积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5年连年材积生长量随着海拔梯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在天老池和排露沟流域材积生长较好的青海云杉分别出现在2950~3050 m海拔带和2800~2900 m海拔带.除2850 m外的大多数海拔高度上,天老池流域的材积生长量要高于排露沟流域的.研究结果显示青海云杉的5年连年材积生长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保护地西葫芦灰霉病病株空间分格局及其抽样技术。通过聚集度指数的测定以及m’-m回归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地西葫芦灰霉病病株为聚集分布,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病株个体间相互吸引,病株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发病中心,应用种群聚集均数(A)检验了聚集的原因。根据1wao抽样公式,获得了在各种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为d-/1=n±2.1131√n。  相似文献   

18.
采用2m×2m和5m×5m两种样方划分方法,调查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西部三种固沙植物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乌丹蒿(A.wudanica)和白沙蒿(A.sphaerocephala)在迎风与背风条件下不同沙地类型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半固定沙地的差不嘎蒿种群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但随着沙地固定,草本植物增加,差不嘎蒿优势度明显下降,死亡率增加,到固定沙地阶段,2m×2m划分条件下变为随机分布;(2)生长在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乌丹蒿种群,在两种样方划分条件下,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但在半固定沙地的种群聚集度比流动沙地更高;(3)对白沙蒿种群而言,两种方法结果一致,半固定沙地的为集群分布格局,但固定沙地的白沙蒿群落仍为单优群落,且由于环境均一,种群的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
选择祁连山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站具有代表性的青海云杉林设置400 m2的样地16块,对植物 种数(S)、属数(G)、科数(F)、种数/属数(S/G)、种数/科数(S/F)、属数/科数(G/F)和S、G、F占总 种数(ST)、总属数(GT)、总科数(FT)比例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共有 维管植物96种,隶属25科52属,占祁连山保护区维管植物总种数(1 305种)的7.35 %,总属数(445 属)的11.69 %,总科数(92科)的27.13 %,有较高的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升高,S、G、F呈单调下 降趋势,S/G呈增加趋势,S/F、G/F、S/ST、G/GT、F/FT呈降低的趋势。不同林型的综合丰富度从 大到小为:青海云杉混交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苔藓-青 海云杉林;沿着海拔梯度的升高,不同林型的丰富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广西雅长林区铁坚油杉种群结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广西雅长林场林区内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天然林的种群变化趋势,为该种群在桂西北地区的保护、恢复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在林区内选定4个代表性样地,从大小级、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方式3个方面,比较不同样地铁坚油杉种群变化的差异。【结果】4个样地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各都不完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4个样地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不相同,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成熟型和稳定型。铁坚油杉纯林的种群以集群分布为主,铁坚油杉混交林的种群则以均匀分布为主; 在2 m×2 m和4 m×4 m网格尺度下,相同样地的铁坚油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铁坚油杉纯林由均匀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化,铁坚油杉混交林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化。自然条件下,4个样地的铁坚油杉种群的更新主要依靠种子繁殖来实现,其次为萌蘖繁殖。【结论】广西雅长林场林区内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方式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其林分的群落结构和郁闭度的影响,因地制宜是保护、恢复和利用该种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