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并购IBM的PC业务的新联想,树大招风,其中就数危机感最大的惠普“阴”风刺骨。无疑,如果联想发威的话,拿下的第一个阵地将会是惠普的失地。因此,惠普全球阻击联想也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2.
先是《华尔街日报》,然后是《财富》,之前有《商业周刊》的连篇累牍,美国主流的财经媒体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一家叫惠普的公司:“并购康柏失败”、“独揽大权,执行不力”、“盈利能力下滑”……诸如此类的杀伤性言论都指向了一个叫卡莉的女人,惠普的CEO。  相似文献   

3.
惠普(HP)、戴尔计算机(Dell)、升阳(Sun)与甲骨文(Oracle),这些全球知名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大厂,如果不求新求变,未来将惨遭淘汰? 这是哈佛管理学院教授克利斯坦生(Clayton M.Christensen)的大胆预言。他是知名管理趋势书《创新的两难》(The  相似文献   

4.
国际     
《科技潮》2001,(10)
9月4日惠普与康柏公司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并购计划。根据协议,惠普公司出资250亿美元购买康柏公司的股票。合并后,新公司将继续使用惠普的名称,总部设在美国加州。惠普公司将拥有新公司64%的股权,康柏公司拥有36%的股权。惠普公司现任主席卡莉-费奥利娜(Carly Fiorina)将成为新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康柏公司的现任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卡佩  相似文献   

5.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强调绩效管理出效益的时候,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绩效是管理方面一个永恒的话题,再次讨论这个老话题起因是一次闲谈。前不久与一位在惠普工作多年的朋友吃饭,席间向我大吐苦水,说现在工作如何如何辛苦,稍有差池就可能会饭碗不保。我感到吃惊,“惠普不是讲家庭文化吗……” 朋友连忙打断我:“你说的是过去,现在惠普只讲绩效,不讲家庭了。”这个回答让我不由想到了3年前在团结湖的湖心岛那次培训,内容是惠普副总裁孙逢举先生谈人力资源管理。只一天的课程,谈的都是著名的“惠普之道”。其它的没有记住多少,倒是惠普强调家庭…  相似文献   

6.
一系列的“密谋”表明,惠普正在通过妖魔化联想的方式来颠覆联想借IBM跳板进军国际化的战略。在硬性地给联想戴上“国家安全”“垃圾制造”等枷锁后,惠普内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在联想吸纳IBM的PC及笔记本业务后,惠普似乎患上了“恐慌症”。  相似文献   

7.
也许是一个巧合——正当联想以17.5亿美元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时候,我恰好有幸看到了李方先生《我在联想的七年》一书的初稿。近一阶段看到了不少有关来自公司内部的所谓“黑幕”。老实说,有些“审美疲劳”,同时对这些作者的“职业性”也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质疑。尤其是联想,更是一个出新闻(有时也是善于自造新闻)的地方。但李方先生在该书序言中的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这样写道:“本书最想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剖析联想这个在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较特殊的案例,来尝试探讨中国IT企业的基本发展思路,供一切对中国IT企业发展感兴趣的人来…  相似文献   

8.
惠普(HP)、戴尔计算机(Dell)、升阳(Sun)与甲骨文(Oracle),这些全球知名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大厂,如果不求新求变,未来将惨遭淘汰?  相似文献   

9.
好望角     
《科技潮》1998,(5)
’98惠普信息时空巡展中国惠普公司先后在上海、成都、南京、武汉、广州、沈阳6城市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主题为"用户需求、解决方案和合作伙伴"的 HP MegaForum’98惠普信息时空大型展示与研讨活动。惠普公司举办如此大规模巡展是为了把不久前在 IT 业界率先提出的电子化世界(E-World)这一发展战略传播给中国公众,并借此机会展示惠普公司为实现电子化世界所作的努力,包括新推出的各种解决方案及最新产品。并通过此次巡展与各地代理商及合作伙伴进行广泛的接触。惠普认为,目前一场全球性的革命正在改变所有的商业行为,而商业行为也正在改变人们的生存世界。借重于信息技术,一个以电子化运作(E-Business)为基础的、看不见的、崭新的生活方式将会出现在人们周  相似文献   

10.
颠覆创新     
《科技智囊》2004,(3):52-53
按着我们预定的计划,今年封面主题的思路是挖掘企业运行中的基本管理问题,在前两期相继对企业的战略制定和组织管理做了报道之后,下面顺理成章地应该进入企业人力资源或经营策略等相关内容。但这样做下去是否真地紧扣住了企业发展的脉搏?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报道是否要有所突破?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想到了“创新”,创新一词如价值观、企业文化一样,在企业运行中都属于“虚”的范畴,不如战略、组织、资本等内容那样来得具体而实在,所以它也更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迷途,此时此刻,更需要企业对于“创新”这一概念有一个全新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优秀企业时下对创新提出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和实践,正是他们的出色表现让我们看到重估创新价值的必要。IBM提出创新意味着要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认为,IBM最重要的创新不是一项技术或一个管理系统,而是不断延续创新基因的IBM人。在创新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还有微软、惠普、3M……这个名单可以拉得很长,如同IBM一样,对这些公司来说,优秀的业绩并不值得过分夸耀,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是把全体职工的10%(或者更多)转变为创新斗士。而很多中国企业都倾向于把创新归结为一个神奇的答案,一把万能钥匙。但国外优秀企业的经验却证明:创新不相信奇迹,它的生存土壤是可以培育创新的理念、流程、制度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