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SBA-15硬模板复制技术合成纳米In2O3样品, 并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紫外可见光谱对样品的晶体结构、 晶粒尺寸、 形貌及带隙宽度进行测试, 分析样品的纳米结构对气敏性能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 样品为纳米线阵列结构, 三维In2O3纳米线阵列结构由粒径约为15 nm的单晶近球形In2O3颗粒规则有序排列组成, 间距约为1 nm, 带隙宽度为3.63 eV; 当温度为320 ℃, 乙醇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比为10-4时, 其灵敏度达42.3. 该纳米结构样品明显优于相同级别纳米颗粒和纳米介孔材料的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2.
p-n结独特的势垒效应能够显著地改变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同时也能影响气敏元件的灵敏度。通过两步水热法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CuO/In2O3复合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分析了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观察到CuO为球形分级结构,In2O3纳米颗粒附着在其表面。通过气敏性能测试发现,CuO/In2O3复合纳米材料中CuO与In2O3的质量比为1∶2时,样品在225℃下对体积浓度为100×10-6的正丁醇的灵敏度为107,相对纯In2O3纳米颗粒提升了57%。另外,该样品也对正丁醇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拓扑绝缘体Bi2Se3纳米线.系统分析生长温度和气体流量对Bi2Se3纳米线的形貌、晶体质量的影响,并研究Bi2Se3纳米线的圆偏振光致电流.研究结果表明,Bi2Se3纳米线的最佳生长温度为530℃,气体流量为30 mL·min-1.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等表征手段,表明所生长的Bi2Se3纳米线具有较高的质量. Bi2Se3纳米线的光电流随着四分之一波片的变化表明,Bi2Se3纳米线具有较强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圆偏振光致电流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这是因为Bi2Se3的对称性结构为C3V.相比Bi2Se3薄膜或者B...  相似文献   

4.
采用商业磁铁矿铁精粉(Fe3O4),设计了提纯和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出质量分数为99.5%以上、分散性良好的α-Fe2O3纳米粒子,对其提纯、制备工艺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wNaOH对除硅效果影响显著,当wNaOH为39%时,可使原料矿粉中wSiO2由1.11%降至0.032%,得到较纯铁精粉;随烧结温度的升高,α-Fe2O3颗粒的结晶度、形貌特征及磁性能随之发生变化;当烧结温度为670℃时,α-Fe2O3颗粒综合性能最佳,颗粒结晶度较高、分散性较好,具有亚铁磁性;通过对氢氧化铁沉淀物加热搅拌时间的控制,可有效调控α-Fe2O3的晶粒尺寸;当搅拌时间为60 min时,获得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仅为35.3 nm的α-Fe2O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掺lat%Ho的纳米TiCl2粉末,并分别在400℃、600℃与800℃下对样品进行热处理,通过XRD和紫外可见吸收测试,对掺杂纳米TiO2粉末的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掺杂提高了样品的相变温度,减小了样品的晶粒尺寸,使样品的吸收明显增强,光学带隙增加.而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晶粒尺寸增大,晶格常数a值减小,c值增大,吸收减小而光学带隙增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溶液浸渍转移法制备了单层和双层氧化铟多孔有序气敏薄膜,并对其进行了气敏特性测试,同时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进行气敏特性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气敏薄膜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孔壁呈现为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片状结构.基于该气敏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丁酮表现出优良的气敏特性,单层In2O3多孔有序气体传感器在最佳工作温度350℃的条件下对质量分数为100×10-6的丁酮的灵敏度为15.37,响应时间仅为4.3s;双层In2O3多孔有序气体传感器在最佳工作温度375℃的条件下对质量分数为100×10-6的丁酮的灵敏度为20.45,响应时间为22.7s.仿真结果与气敏特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三种不同材料(金属Al、半导体Ga2O3和绝缘体SiO2)的矩型结构光子晶体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空气柱孔径变化对光子晶体光学传输特性及带隙宽度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晶格常数不变,空气柱孔径增大时,三种材料光子晶体在紫外光区及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增大,反射率减小。Al光子晶体的孔径增大时,可见光区禁带宽度减小;Ga2O3光子晶体孔径增大时,禁带宽度增大;SiO2的TE模和TM模光子禁带较宽,孔径增大,禁带宽度亦增大。三种材料光子晶体带隙的波长范围几乎都处于可见光波段,进入紫外光波段的波长范围很短。  相似文献   

8.
氧化铟作为单一金属氧化物,可催化CO2分子高选择性加氢合成甲醇。为进一步提升其催化性能,采用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氧化铟催化剂掺杂改性的策略,使用初湿浸渍法制备了MOx/In2O3(M=Zn, Ga, Zr)催化剂。通过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所有催化剂的CO2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特别地,甲醇的生成速率首先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温度升高到330℃以上时开始降低。10%ZrO2/In2O3催化剂的甲醇生成速率在330℃、3 MPa的反应条件下达到4.62 mol·h-1·kg-1,明显优于氧化铟催化剂。最后讨论了ZrO2的加入对催化反应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Fe2O4x/(SiO21-x纳米复合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样品结构、 晶粒尺寸及磁性. 结果表明, 随SiO2含量增加, 样品的晶粒尺寸减小, 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降低. 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合成Al2O3刚玉前驱体,以SiO2-MgO-CaO为烧结助剂,利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微晶陶瓷刚玉磨料。研究了助烧剂成分、掺杂量对磨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有助于片状晶的生成,CaO有助于等轴晶的生成,助烧剂成分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n(SiO2)∶n(MgO)∶n(CaO)=2∶1∶2。晶粒尺寸随助烧剂掺杂量的增多而增大,单颗粒抗压强度和密度则先增大后减小,在掺杂量(质量分数)为2.0%时分别达到最大值43.6 N和3.92 g/cm3。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蔓延燃烧法制备Sm掺杂的CeO2基材料, 研究前驱粉体进行不同低温烧结热处理及改变压强对Ce0.9Sm0.1O2-δ(SDC)电解质电学性能的影响, 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不同控制变量下样品的相组成、 微观结构和SDC电解质的电学性能. 结果表明, 当烧结温度升高时, SDC样品的平均粒径显著增加, 烧结温度和压强不影响样品晶胞参数的变化. 与晶粒电导率相比, 改变烧结温度和压强对晶界电导率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改性Pechini法制备Ba0.96Ca0.04Ti2O5(BCT2)粉体的基础上,采用常压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BCT2陶瓷,详细探究了在不同烧结温度(1050~1250℃)下对BCT2陶瓷物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仪、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比重天平和精密阻抗分析仪,分别测试了BCT2陶瓷的物相结构、断面形貌、致密化程度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一定程度的升高,BCT2陶瓷的结晶度提升、致密化程度增加、介电性能和铁电性增强。最佳烧结温度(1200℃)下BCT2陶瓷的性能为ρr=96.64%、TC=444.9℃、εm=619.3和γ=0.429。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Bi2(Se0.53Te0.47)3纳米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样品的圆偏振光致电流效应(circular photogalvanic effect, CPGE).利用1 064 nm激光激发,分别测试激光入射面垂直于纳米线和平行于纳米线时的CPGE电流.实验结果表明,测得的CPGE电流主要来自纳米线的拓扑表面态.激光垂直入射纳米线时的CPGE电流不为0,说明CPGE电流来源于纳米线能带的六角翘曲效应.本研究测得的Bi2(Se0.53Te0.47)3纳米线的CPGE电流比文献报导的Bi2(Te0.23Se0.77)3纳米线增大2倍以上,这是因为Te组分的增加不但使得费米能级更加靠近狄拉克点,还降低了纳米线中载流子复合的概率,二者共同作用,使得CPGE电流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Y3+的BaCeO3电解质BaCe0.75Y0.25O3-δ. 通过TG\|DTA和烧结曲线测试表明, 样品在1 080 ℃附近开始烧结; XRD谱分析表明, 空气中1 450 ℃烧结10 h的样品已成单相, 为正交钙钛矿结构; 单电池H2(wet),Ag|BCY1450|Ag,Air(dry)测试结果表明, 基于BCY1450电解质的单电池在中温范围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柠檬酸盐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LiNi1/3Mn1/3Co1/3O2, 并考察了不同合成温度对材料形貌及性质的影响. 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 900 ℃烧结的样品具有最完整的晶体结构,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 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91.3%. 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Bi5O7I-Bi2O2(OH)(NO3)纳米复合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微观形貌分析、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 N2吸附-脱附、荧光光谱、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制得的复合样品进行表征,并进行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活性测试。结果表明:Bi5O7I纳米纤维表面负载有少量的Bi2O2(OH)(NO3)纳米片,与Bi5O7I和Bi2O2(OH)(NO3)相比,复合样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活性明显提高,最佳复合样品的表观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纯相Bi5O7I和Bi2O2(OH)(NO3)的1.29、 2.48倍,并且重复使用性良好;Bi...  相似文献   

17.
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分析纯Al(NO3)3·9H2O, (CH2)6N4和粒径为30 nm的SiC粉末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方法制备干凝胶, 经煅烧合成Al2O3-SiC纳米陶瓷粉, 利用真空热压装置对粉末进行烧结. 通过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镜(SEM)和维氏硬度实验分析了不同SiC含量和不同烧结温度的Al2O3-SiC陶瓷样品的结构、 形貌、 晶粒尺寸和硬度, 并研究了其机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晶型(立方相、六方相和混晶相)In2O3,并将其与片状HZSM-5分子筛机械混合得到CO2加氢制芳烃的串联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测试了其催化活性,重点讨论了串联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空间分布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N2等温吸附-脱附和Py-I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表面酸性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In2O3金属氧化物与片状HZSM-5分子筛的活性位点过于接近时,迁移到分子筛中的In物种毒化了其表面酸性,导致反应中间产物甲醇无法高效转化为芳烃,致使CO2转化率与芳烃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相无焰燃烧法在500℃反应1 h,然后在600℃二次焙烧3、6、9 h和12 h制备了尖晶石型Li1.05Ni0.05Mn1.90O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不同二次焙烧时间制备的Li-Ni复合共掺材料没有改变LiMn2O4的尖晶石结构,随着焙烧时间的增加,颗粒尺寸增大,结晶性提高.二次焙烧时间为9 h的Li1.05Ni0.05Mn1.90O4样品的颗粒尺寸约为70~100 nm,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C(1 C=148 mA·h·g-1)倍率,初始放电比容量为94.8 mA·h·g-1,400次循环后展现出72.15%的容量保持率;在5 C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可达到89.7 mA·h·g-1,800次循环后,仍能维持70.79%的容量保持率.并且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电阻和较低的表观活化能.Li-Ni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硬模板法制备比表面积大的介孔LaAl1-xNixO3钙钛矿催化剂,将其用于碳中和甲烷干重整领域,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活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BET)、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热重分析(TGA)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Al0.5Ni0.5O3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表现出了最优异的活性与稳定性。在反应温度为750 ℃,空速GHSV=36 000 mL/(g·h)的反应条件下, CH4与CO2的转化率分别达到69.8%和81.5%,经25 h稳定性测试后CH4与CO2的转化率仅分别降低2.7%和3.3%。这是由于在H2-Ar混合气还原过程中,LaAl0.5Ni0.5O3催化剂获得了比LaAl0.7Ni0.3O3催化剂更多的Ni活性位点,同时获得了比LaAl0.3Ni0.7O3催化剂更优异的抗烧结、抗积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