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而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能,其作用则不仅在于考求词义,还可用来校勘文字.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理解词义的基础 ,准确判断词义是我们进行话语交际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当词语进入具体的言语活动后 ,词语所具体的词义常常是丰富而又复杂的 ,这既有语言本身的意义 ,也有语言特征即语言的时间性、空间性和人物性给予词义的意义 ,只有把丰富而又复杂的词义与语境结合起来 ,才能正确地理解词义。因此 ,词义对语境的依赖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对词义的理解就是在语境所允许的各种因素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语境是理解词义的基础,难确判断词义是我们进行话语交际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当词语进入具体的言语活动后,词语所具体的词义常常是丰富而又复杂的,这既有语言本身的意义,也有语言特征即语言的时间性、空间性和人物性给予词义的意义,只有把丰富而又复杂的词义与语境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词义。因此,词义对语境的依赖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对词义的理解就是在语境所允许的各种因素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一书的三个特点。即“以文化词语为研究对象”,“同义词系统辨考作为训诂的基本方法”,“以文化史为辩考范围”。  相似文献   

5.
以新课标教材文言文中“素琴”等8个词语为研究对象,比较各家的不同释义,阐明各家说法的合理性,并指出其疏漏,运用训诂的原理,说明文言释义应结合语境。才能使释义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史记·陈涉世家》的一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中,关于"挺"字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即分别将其解作"拔"和"脱出",前者主要出现在一些教材和部分词典之中,后者多出现在一些古书注解和今人的训诂著作中。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得出了"挺"释为"摇动"义或许更加切合语境的结论。同时结合这一例证,本文简要论述了关于训诂中"随文释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法律领域词语选用的规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领域选用词语时,必须坚持规范性原则:(一)必须合乎语言规范;(二)必须合乎法律规范;(三)必须合乎法律语体规范。这样才能确保法律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庄重性。  相似文献   

8.
《字诂》、《义府》的训诂成就主要体现在校勘文字、考释文字形义、辨析文字音读、解释文献词语、考证方言、解释俗语、考证名物、考证典章制度、考证用典、分析句读和分析古书文例等方面皆多有创获。黄生训诂成就的取得,与其所运用的训诂方法和治学精神及其学术根底密切相关。善于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和秉持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构成了该书的训诂特色;于古音、古训考究淹通是黄生的学术根底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交际中离不开精确、清晰表达的词语也离不开模糊性词语,语言具有精确性与模糊性,这在委婉语中也可得到验证。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委婉语的使用和理解,其准确性与模糊性的体现都是和语境密不可分的。人们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委婉语,并结合语境正确地使用它,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语境即语言环境,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核心因素。它贯穿语言运用活动的全过程,是语言运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语境在语文教学中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境,目前语文教学界已有一些论述.但这些研宽大都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语文课的语境是异常复杂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课堂内语境;二、课文内语境;三、作者语境;四、读者语境;五、词语语境。  相似文献   

11.
试论“浑言”“析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浑言""析言"这一对术语所指称的词义通别之理在训诂学上的三个问题:1 词义通别之理在《尔雅》《毛传》《方言》中已经得到相当充分的体现,西汉的训诂学家已有一些语言学学理自觉地指导训诂实践,训诂学在西汉已告成立;2 历来训诂在词义通别处理上的失当,主要原因是对"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缺乏认识;3 从词义通别角度考察"同义连文"现象,词义通别之理是判断同义连文属于词还是非词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论文及著作中,人们经常混用四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组这两个术语,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四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组为语料,论文从语音形式、概念意义、结构形式和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具体的区分。  相似文献   

13.
一价事件是以一价动词为核心构成的事件。为了提高查询的智能性和准确性,尝试用一价事件设计描述了从《实习词表》中挑选一价动词,根据《一价动词表》设计Google查询项,根据Google查询项从Web网页上获取大规模的语料。用特征提取方法从Web语料中抽取事件上下文中的相关词,根据相关词评价Google查询项的优劣,并进行调整。得到与一价动词相关的因果逻辑,丰富查询项,从而提高查询精度。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语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语言知识源自语言运用。语言描写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域中,应该分析英语中实际使用的词项在语境中的意义。词义体现着百科性,在把握每一个词及词义时,人们往往会调动其所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每个词虽然都有其本义,但在实际的运用中,人们并非总是依据其本义去理解,而常常是按非字面意义或比喻意义去理解,这就表现为词义的延伸。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 ,汉语语汇难以概括出规律 ,词语解释难以做到严格的形式化。许多意义较为复杂的词语 ,在注解释译时容易出现失误。本文以“莫 (暮 )”为例 ,探讨根据汉语言的特点 ,把词语置于一定的时空联系中加以考察和解释。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 :1、认识和重视本义 ;2、同义词要着重于辨异 ;3、释义须区分不同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据文理校释"就是通过考察文理以校释字词.而所谓文理,从本质上说,就是词语搭配关系.写文章既然要讲究文理,那么行文中的遣词用字就必然要受到文理的制约,因而我们也就可以利用文理对遣词用字的制约关系来考释词义、校勘文字.  相似文献   

17.
说“音曰”     
"音曰"这一训诂术语最早出现在东汉高诱的《吕氏春秋注》中,但历代注疏典籍用例甚少,古今辞书及训诂学著作均未提及。我们根据现有语料对"音曰"进行分析,认为它具有注音、释义、破通假、探同源、明连语等作用。通过对这一术语的分析,以期对训诂学研究和辞书编撰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张栓 《科技信息》2011,(5):210-211
语境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生成的,因而语境也在不同方面受到限制。虽然原则上语言使用的每个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与语境相关的要素出现,并加以考虑,但是并非在每一种场合这些要素都已相关因素的身份调动起来。由于与话语匹配的语境组合的多样性,孤立的的话语几乎都具有很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在交流中,我们不能容忍含糊性的存在,允许语境进入语言分析就成了精确性的先决条件。让语境融入语言意义的生成过程变便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而维氏顺应论中的语境观对语境在意义的生成过程中做了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其中的三个世界,对语篇连贯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修辞语义与语言意义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既不乏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修辞语义是具体的、个体的、临时的,而语言意义则是抽象的、全民的、稳定的;语言意义是修辞语义形成的基础,修辞语义则是具体语境和特定语体规制下语言意义的修辞化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