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4):F0003-F0003
重庆三峡学院谢应光教授的专著《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2005年6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本书首次系统论述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生成问题,在基本学术立场上,坚持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中国性”以及中国的“现代性”,全书共分六章。  相似文献   

2.
吴畅 《科技信息》2011,(19):I0165-I0165
现代诗歌主要指用现代汉语写作的"现代诗歌"和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外国诗歌",它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多年以来,"读不好"、"讲不好"的问题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本文试图通过中学语文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现实困惑及其原因剖析、教学方法探索等方面来分析中学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Л.Е.切尔卡斯基(1925—2003)其人及其中国现代诗歌的翻译与研究。他生于俄国的一个医生之家,中学毕业后,先从军学医,后入莫斯科军译学院攻读汉语。他的最大志趣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翻译与研究。60年代初获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70年代初获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博士学位。其中国现代诗歌翻译与研究学术成果甚丰,在当今世界,堪称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权威汉学家。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与现代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言对现代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模糊语言”这一主题概念的定义,认为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模糊语言表现在措辞的模糊性和修辞的模糊性上,认为诗歌本身的多义性和流传过程中的“增殖义”导致了诗歌的模糊性,最后阐述了现代诗歌创作中模糊语言应用的四种倾向。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诗歌发展的旅途中,留下很多探索的身影,海子的诗歌创作无疑是丰碑意义上的。本文以纪念的方式对这个年轻诗人的诗歌作掠影式研读,以引发对现代诗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
单独设立一个“新诗单元”,这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辑上还是第一次,这大概反映了编者对诗歌,尤其是对新诗在观念上的一些变化。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与新诗(现代诗歌)其实是很隔膜的,甚至还有误解,以为新诗太“浅白”,不像古诗那样有味道,觉得没什么教头,也没什么学头。面对新诗单元的教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转变一下观念,调整好心态,否则,很难在新诗的海洋里徜徉起来。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兴趣,巧用生活中的哲学,现代散文,现代诗歌,把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各种共轭及双键加成,芳烃亲电反应机理及定位效应等知识进行整理,使化学重难点知识变为更容易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产生于"五四"新诗运动的中国现代诗歌在迄今80年的发展中,突出地显示了两个方面的追求:一是追求以现代口语表现新的时代精神的革命性即现代性;一是追求现代诗歌语言、形式之灵活自由与优美、和谐的完美统一.仅就追求现代诗歌语言形式之灵活自由与优美、和谐的完美统一而言,就走过了非常曲折的道路.但中国现代诗歌的格律化,乃是现代诗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其日益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里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反复过程,现在依然还处在这一过程中.继20年代中期新月诗派首倡并试制"新格律诗",50年代中期何其芳重倡"现代格律诗"之后,郭小川在60年代初期却以其不事声张的一系列创作,为现代格律诗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其创作经验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象征的最大特色是语言和精神的强烈个性化,其所喻内涵没有确定的意义而是直指与现代哲学有某种同构倾向的形而上精神。现代象征对现代诗歌许多审美风格的形成和发散有着深广的影响,而且也是解读现代诗歌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段海琴 《科技资讯》2012,(3):203-203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是检验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尺。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教师在引导和示范方面确实要下大功夫,经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以为:恰当的运用现代诗歌来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情趣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戴望舒诗歌以其浓厚的古典韵味在现代诗坛中独树一帜,其诗歌很好地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意象创造及自由和谐的优美韵律,使得现代诗歌中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因子。这无论对于当代的精英文学创作还是大众文学创作,都具有非同寻常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生于“五四”落潮时期,深受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别于当时的主流诗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强烈的关注现实,转而关注个体生命体验,探索内在自我,抒发现代情绪,以独特的方式,拓展并深化了中国现代诗歌。  相似文献   

13.
赵思运(1967-),男,山东省郓城县人,先后毕业于菏泽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菏泽学院学术带头人,菏泽学院中文系教授,中文系副主任,全国大学人文研究会(筹)理事。赵思运主讲的“文学概论”、“美学”、“现代诗歌阅读”、“当代诗歌专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朦胧诗“后的现代诗歌写作,开始立足于语言本体,语言是这一时期诗人和诗作自始至终集中关注的核心问题.现代诗人对语言的重新认识和反思,在诗意追求中显示了一种深刻的语言焦虑.不理解这个时期现代诗歌诗意表达的语言焦虑,不认识其中语言表征的矛盾与混乱和它对意义失落的无限追寻,就不能有效的理解和阐释当代诗歌面临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4,(1):62-64
本文就诗歌发展中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共性以及在格律形式上的差异进行了阐述,凸显了作为重要文学样式诗歌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作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早期的诗歌倡导与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品格。在诗歌理论上他提出了与“自由诗派”鼎足而立的现代诗歌格律理论,在创作上他为诗坛提供了一批形式与内容整合统一、可资范例的新诗。与此同时,他的诗论与创作也都留下了新诗诞生期的过渡痕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小我”与“大我”论实质是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观点认为,“小我”是诗歌伤口能够成立的基本前提,以“小我”写“大我”要力求“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统一,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偏废,它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共选取了汪国真的48首爱情诗,从意象图示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汪国真频繁使用的几种意象图示。并通过诗人惯用的意象来加深读者对意象图示的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找到它们对应的相对固定的意象图示。我们借助这些意象可以发现意象图示是如何在我们的理解中起作用,探究意象和意象图示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现代诗歌鉴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文化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从基督教文化的层面对中国现代诗人郭沫若及其诗歌创作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郭沫若诗歌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郑成志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3):16-19,42
自由诗作为西方现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体式,在晚清到五四的文学革命过程中被引进到中国新诗坛来.然而,自由诗作为西方现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定义本身就充满了含混而复杂的内涵,当其被早期的新诗理论家引入中国新诗坛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现代汉语)的不成熟和语境的复杂性,因而使得读者和作者对自由诗的理解一方面充满了歧义和误解,另一方面,它也激发了新诗坛诗歌创作实践的多种可能性,因此对自由诗概念的检审和考量就显得尤其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