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董泽华 《科技信息》2011,(20):I0044-I004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是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教育是根本,企业是主体,政府是后盾。  相似文献   

2.
春天的消息     
正编辑阿姨的话:春天捎来了消息——是鹅黄淡绿,是桃红梨白,是花开的呢喃,是雨水的轻絮,是小河的鼓点,是一只小鸭的黄翼,是一片幽香的春泥……快快快,快来接收春天的消息——  相似文献   

3.
【阅读小贴士】信念,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的精神寄托,是托起人生大厦的支柱。对于一个有志者来说,信念是立身的法宝和希望的长河。信念是理想和意志的融合,是精神和品格的交汇;信念,是成功事业的台阶,是战胜困难的力量;信念,是人生的精华、幸福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科技断想     
正科技是什么?有人说是妄想和梦幻,有人说是认识和实践,有人说是生活常识,有人说是劳动技能和经验。有人说是溯源的欲望,有人说是求知者的探险。有人说是自然规律,有人说是客观发现。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组合,科技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育孕。科技是知识积累,科技是运用中的学问。科技开始可能是奇谈,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的体会是:一是选好苗子,结成对子;二是思想教育,突出重点;三是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四是形式多样,提高实效。  相似文献   

6.
卢司阳 《科技信息》2008,(29):285-285
有一个优秀的校长就有一个优秀的学校!校长是灵魂,教师是关键,学生是根本;理念是旗帜,管理是动力,文化是核心;开放是前提,特色是优势,科学是保证。根据多年学校管理的经验和对国内外、省内外多所优秀学校的了解和研究,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现代学校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与信息化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派生物;后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特殊表征,信息化是工业化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延伸和发展;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工具,工业化是信息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 创造性的做好学校计划生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玲茹 《科技信息》2010,(8):I0279-I0279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于人民的伟大事业,是贯彻“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现实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事业,体现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田妍 《科技信息》2011,(23):I0288-I0288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也是大陆熟知并喜爱的作家,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但是,我始终认为,不管是诗歌还是散文,乡愁是余光中创作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或者说,乡愁是他的诗魂和文心,是他的心结。  相似文献   

10.
灾难,往往是一瞬,而抗灾精神,却是一种永恒。这场地震虽然造成了一场国难,但它唤起的是团结奋进,是众志成城,是爱心无限,是饱含深情,是互相温暖,是无所畏惧。也许我们的目光不能在每一个为这场抗灾战役作出贡献的人身上停留,但是历史已经在悄然书写。2008年5月的中国,不仅仅有地震的痛,更有温暖的重。这一刻,留在国家记忆中的不仅仅是灾难,还有灾难中人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是私权,其直接和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私益。财产私权化的扩张可能导致知识创造者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势必在保护知识产权与平衡公共利益之间产生博弈。知识产权立法应着重建立相应的利益平衡机制,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达到既有利于保护私权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基础。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竞争力不强、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等是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的根源。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守护者,政府在消解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中需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政府公共责任的充分承担,可为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改善和消解提供保障,进而体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格要素的商业化利用日益普遍,人格权具有财产利益已是广大学者共识。人格权与财产权的二元划分也正得到学者们的重新审视。肯定人格权同时包含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赋予人格权更多的主动性权能,并借鉴相关的域外立法经验,建立我国的人格权保护制度,这是保护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益诉讼是为有效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产生的一项新型的诉讼制度.该制度在西方法治国家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它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督促政府依法行政具有重大意义,是现代法治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总结其具有共性的特征,对于推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可以有多种渠道,但国家财政支出无疑是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社会保障支出既然属于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也就涉及许多方面的利益关系。于是,社会保障中的公共支出额度,也就有了一个正义的范围———不及或者太过都是不正义的。公共支出额度问题涉及多组价值之间的冲突,其中最主要的是平等和自由、公平和效率。对于这些价值,不能简单地取舍,唯有分层次地兼顾才符合正义的要求。而归根结底,社会保障公共支出水平主要应该由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  相似文献   

16.
顶岗实习作为职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成为发展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顶岗实习所存在的法律风险和实习学生的以劳动权益为核心的合法权益受侵害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本文拟从人权的角度探讨劳动顶岗实习学生的劳动权利内涵,分析实习环节中的学生存在的法律风险,提出保障实习学生劳动权益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民企在追求自身发展利益的同时往往存在蚕食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民企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冲突.民营企业发展的利益范式更多的是忽略环境成本基础上的利益寻租,而以公共环境为代表的公共利益具有弱化特征.这就需要从理论上探究民企的生态理念逻辑建构空间,在民企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之间寻找到均衡点,而重点就在于实现民企生产活动源生的外部性问题内在化处理.另外,对于民企与公共利益协调下的生态理念的形成,应该寻求规制框架下的生态文化理念实现路径,强调在产权约束下的生态治理、生态评价考核的常态化、法制化轨道下的生态理念塑造以及培育民企的生态文化教养.  相似文献   

18.
公共选择理论学派有“决策疆域”概念,笔者籍此提出“民意疆域”概念,通过公共决策中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来阐明在同样的公共决策主题上,不同的民意疆域设定方式将会得出不同的民意反映结果。要使公共决策准确反映民意,既要将所有直接利益相关公众纳人民意疆域,又要清楚把握利益集团与民意疆域的边界,使公共决策对社会利益的协调和平衡能够建立在一个坚实的信息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一项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事业。深入探讨了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立邦漆滑倒盘龙”广告带有侮辱中华民族尊严的内容,违背了我国的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原则是20世纪社会经济条件突变,个人权利本位向社会权利本位转化的体现,其产生和确立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公序良俗的行为标准是“所有能正确思考问题的人都感到适当”,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宗教等不同,认定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的类别在理论和实践中也颇有差异;公序良俗具有克服法律局限性,实现社会妥当性(社会正义)的功能。另外,本文建议采纳任何公民均可提起公益诉讼的模式,以真正实现对公共利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