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其烃类气既存在有机成因气(包括油型气和煤型气),亦存在无机成因,还存在混合成因,在同位素序列上常表现为部分倒转和完全倒转。为了明确英台断陷天然气的成因及来源,根据烃源岩的地化指标、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轻烃指纹对研究区的天然气成因类型加以分析,并进行气源对比。研究表明,英台断陷烃类气为凝析油伴生气和煤型气的混合,其中南部洼槽天然气主要来自于沙河子组,而北部则来自于营城组。通过判定天然气成因的类型和识别气源方向,有利于加深对英台断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的认识,从而为研究天然气藏的分布规律,以及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松辽盆地已发现的10个CO2气藏气体组分、碳及氦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松辽盆地CO2气藏主要为幔源成因,表现的特征主要为8δ>C<,co2>>-8‰,氦的同位素也比较重,R/Ra=1.9~7.2.盆地地质背景及包裹体分析显示,长岭、德惠及古龙等断陷CO2气藏主要为晚期成藏,CO2包裹体主要为晚期气包裹体...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腐殖型和腐泥型的混合气,且为裂解气和干酪根热降解气组成的混合气,油气源主要为本地的沙河子组烃源岩,原油成熟度低于天然气,为同一油源不同热演化阶段的产物,属于次生凝析气藏,成藏表现为"近源多向供烃,复合输导,早期干酪根热降解成气与晚期原油裂解成气"的多期成藏模式;长岭南部地区发育优质烃源岩、营城组末期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圈闭条件,具备较好油气输导条件、存在多期油气充注,油气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4.
以松辽盆地南部油伴生CO2气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分分析及碳、氧及氮同位素分析,结合中国已有伴生CO2气的含量及同位素数据,研究油伴生CO2气的成因及其意义.结果表明:中国油伴生气中CO2的含量为0~99.53%,大部分在5%以下;油伴生CO2气的δ13 CcO2值为-15.91‰+6.49‰,集中分布于-13‰~ -4‰,以无机成因气为主;松辽盆地南部油伴生CO2气的含量为1.43% ~54.22%,δ13CcO2值为-5.32‰~ -6.76‰,为幔源-岩浆成因;幔源-岩浆成因油伴生CO2气与气藏中的CO2气成因一致,注入时间一般晚于油气大规模充注时间,CO2充注驱油普遍存在;在幔源-岩浆CO2与油气混合成藏地区(如松辽盆地南部)寻找幔源-岩浆CO2充注驱油成因的次生油气藏将是一个新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CO2气藏中的CO2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分分析、碳同位素及氦、氩同位素分析,结合研究区CO2含量和同位素数据及他人研究成果,利用排除法探讨研究区CO2的成因及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CO2平均含量大于85%,CO2稳定碳同位素偏轻,δ13CCO2为-13.1‰~-8.8‰,为目前已发现的具有较为特殊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CO2气藏;尽管CO2稳定碳同位素偏轻,但通过排除法可以证明该区CO2为无机成因气的结论最为合理,且CO2应来源于上地幔岩浆脱气。  相似文献   

6.
商都地区CO2气藏的气体组分主要为CO2,体积分数为87.0%~99.9%,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在-5.2‰~-6.5‰之间,氦同位素3He/4He体积比分布在(1.69~3.35)×10-6之间,为典型幔源CO2气.乌兰哈达-高勿素断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超深断裂,不仅控制着盆地沉积和演化,而且输导了多期次岩浆活动,提供了幔源CO2运移通道.商都坳陷新生代沉积演化有利于储盖组合的发育,具有良好的CO2气藏形成条件.通过对典型CO2气藏解剖,其具有气藏浅、产量高的特点.SZ5井累计产气量是容积法计算储量的2.23倍,认为存在幔源CO2的不断补充.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部奥陶系含气储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采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及均一温度测试、气烃包裹体激光拉曼和包裹体碳同位素分析技术,结合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确定了天然气成藏期次,并根据已有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地质条件,建立了成藏流体演化特征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奥陶系含气储层发育早、晚两期烃类包裹体,早期以沥青包裹体和液烃包裹体为主,反映早期原油成藏过程,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122~142℃对应中侏罗世成藏过程;晚期发育气液烃和气烃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154~168℃对应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成藏过程。包裹体气烃成分主要为CH_4,其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在-38.84‰,表明包裹体中CH_4来源于早期原油裂解成因气。结合研究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分析,侏罗纪末-早白垩世为天然气关键成藏期,在天环坳陷斜坡深部及深凹陷区可以形成源自奥陶系气源岩的内幕气藏。  相似文献   

8.
混合气藏是常见的天然气藏类型,实用的类型划分及成藏模式的建立是该类气藏定量研究的基础.根据端元气的来源,对混合气藏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结合实例建立了相应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混合气藏可划分出两大类4小类(1)异源混合气藏,指不同气源岩(灶)生成天然气的混合,其中包括异源岩混合气藏和异源灶混合气藏两类;(2)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按母质类型分为煤型不同阶和油型不同阶两类.对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典型气藏解剖结果证明,多套有效气源岩、沟通圈闭和源岩(灶)的通道是异源混合气藏形成的基础;而气源岩多期次演化生气、持续有效的圈闭是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分析认为,具有多套源岩供气的轮南凸起、川东高陡褶皱带是发育异源混合气藏的有利地区;而成藏过程复杂的库车坳陷则是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
混合气藏是常见的天然气藏类型,实用的类型划分及成藏模式的建立是该类气藏定量研究的基础。根据端元气的来源,对混合气藏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结合实例建立了相应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混合气藏可划分出两大类4小类:(1)异源混合气藏,指不同气源岩(灶)生成天然气的混合,其中包括异源岩混合气藏和异源灶混合气藏两类;(2)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按母质类型分为煤型不同阶和油型不同阶两类。对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典型气藏解剖结果证明,多套有效气源岩、沟通圈闭和源岩(灶)的通道是异源混合气藏形成的基础;而气源岩多期次演化生气、持续有效的圈闭是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分析认为,具有多套源岩供气的轮南凸起、川东高陡褶皱带是发育异源混合气藏的有利地区;而成藏过程复杂的库车坳陷则是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气源地之一,富含油气资源。但是,对于该区油气成藏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议。通过统计库车坳陷东部600余个天然气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地区天然气组成、碳同位素、轻烃及成因类型进行了详细剖析。研究发现,库车坳陷东部天然气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重烃含量较低;非烃类气体主要以N2为主,含有少量的CO2。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显示,库车坳陷东部天然气主要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且为有机成因烷烃气;并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天然气主要为正碳同位素系列,部分碳同位素表现出局部倒转现象。通过对库车坳陷东部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可知,该地区天然气为偏煤成气;且存在少量煤成气与油型气混合气,或者为"同型不同源"气或"同源不同期"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11.
长岭断陷深层烃源岩条件及勘探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文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4):3172-3177
作为松辽盆地南部最大的断陷,长岭断陷深层天然气勘探已取得重大突破。为了评价和认识长岭断陷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进一步明确勘探方向,根据深层源岩的地化分析资料,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长岭断陷深层的气源条件和勘探潜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岭断陷深层发育大套暗色泥岩,其中沙河子组残余有机碳丰度普遍较高,类型基本为Ⅱ1型和Ⅱ2型,主要处于高熟—过熟阶段,具有较高的生气潜力。长岭断陷营城组和沙河子组共生气22×1012m3,沙河子组生气量占到2/3以上,这意味着长岭断陷深层应围绕沙河子组生烃强度高的区域进行天然气勘探。  相似文献   

12.
高纯度的CO_2气藏不仅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同时也有很重要的地质意义,CO_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对CO_2气藏的成因、鉴别方法、成藏主控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结果表明:CO_2气藏的成因可以分为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且以前者为主;CO_2气藏成因的判别主要是综合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来分析;高地温场、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是CO_2气运聚成藏最重要、最直接的三大主控因素;幔源CO_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4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和火山岩吸附气后期脱气模式。但在CO_2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CO_2释放机理、脱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尚存一定的争议,将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水溶相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通过实例分析,认为水溶相天然气出溶成藏需要满足3个要素:充足的气源供给是物质基础,高天然气溶解度差是重要条件,引起温压变化的地质事件是关键因素.与常规天然气相比,水溶相天然气析出后具有干燥系数大,异构烷烃、芳香烃、苯和甲苯富集,碳同位素偏重,非烃类CO2和N2富集等一系列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作为识别出溶气藏的证据.根据地质条件和成藏过程的不同,认为水溶相天然气成藏存在3种模式:断裂垂向短距离输导模式、输导层侧向长距离运移模式和构造抬升原地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
探讨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的成因和气源,为找气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天然气组分特征、碳同位素特征、轻烃特征等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根据轻烃的气、源配对参数和碳同位素参数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了追踪。沙溪庙组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为腐植型干酪根裂解成因的煤型气;对碳同位素和轻烃的研究均表明,天然气为有机成因的煤型气。气源对比结果表明,须五段烃源岩为沙溪庙组煤型气的主要来源。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为次生气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及氦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认为渤海海域秦南凹陷Q东营组凝析气藏内高含量CO2的成因类型为火山幔源型无机成因气.进一步综合应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和激光拉曼成分测试技术,对CO2的成藏期进行探讨,指出CO2与烃类应为同期充注的,且至少存在两期充注的历史,但其充注时间均晚于5.1Ma,具有典型的“多期充注,晚期成藏”特征,因此,应加强新近纪上新世以来的以断层活动性和火山岩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构造精细研究,这将有助于深化对渤海海域CO2的分布和富集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济阳拗陷非烃类气藏(CO2、He)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济阳坳陷是在古生代克拉通背景上形成的陆内拉张盆地;坳陷内的非烃类气藏分布于高青—平南深断裂中南段和阳信次级凹陷西北缘及商店火山岩穹隆构造内。CO2含量为68.85~98.59%,He含量为(84~847)×10-6,CO2与He呈弱的正相关。CO2的δ13C值为-6.30‰~-3.35‰,表明CO2为无机成因。3He/He的比值为(2.80~5.22)×10-6,表明He来源于地壳和地幔。研究表明非烃类气藏中的CO2主要为来自地球深部的幔源CO2,He为壳源与幔源的混合成因  相似文献   

17.
松南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天然气的δ13C1值大于-30‰,具有δ13C1>δ13C2>δ13C3负序列或同位素倒转,甲烷同位素偏重,表明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天然气不仅具有煤型气与油型气混合特性,还具有多期次成藏特征,煤型气充注早,为89~83 Ma;油型气和幔源气充注晚,为78~68 Ma.松南气田营城组天然气中无机气体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气源复杂的问题,利用分区块研究和地球化学-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思路,采用气-气、沥青-源岩对比方法,重点开展关于川中地区中二叠统的烃源条件解剖、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气源综合对比,形成气源新认识。气源综合对比及地质研究表明,川中地区不同区块中二叠统气源各异,其中,高石梯-磨溪地区栖霞组天然气来源于筇竹寺组泥岩,志留系尖灭线以南的高石梯地区栖霞组天然气来源于龙马溪组泥岩,龙女寺-南充地区中二叠统天然气为筇竹寺组泥岩和下二叠统泥灰岩混源。在气源认识的基础上总结了川中地区中二叠统3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其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发育下生上储成藏模式,志留系尖灭线以南的高石梯地区发育旁生侧储成藏模式,龙女寺-南充地区发育双源共储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内蒙河套盆地第四系生物气藏形成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套盆地第四系由河流以及湖泊沼泽沉积环境形成的砂泥质岩(层)组成.中更新统发育多层含丰富草本植物的有机质和暗色泥岩,埋深约200~800 m,沉积物固结程度低,原生孔隙度25%~30%,含水饱和度高达90%,并长期处于低温气候和富盐半咸水介质环境中,非常有利于甲烷菌的生长和繁殖,类比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田成藏地质特征,该区具备生物气成藏地质条件;源自其中的天然气样组分中,甲烷(CH4)》95%,N2=21.3%~26.6%,CO2《0.35%,气体甲烷同位素δ13C1=-64~-80‰,C2+重烃《0.5%,显然属于以甲烷为主的生物降解气;河套盆地为非均衡断陷盆地,气源岩分布在盆地北部临河及呼和坳陷带内,沉积凹陷大小控制了气藏的分布范围;气源岩同时也是储集层,属于自生自储式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20.
探讨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雷口坡组气源与碳同位素倒转成因.通过雷口坡组烃源岩与天然气地化参数分析,其烃源岩以泥晶灰岩、含泥灰岩为主,TOC质量分数平均为0.37%,生烃能力较差.天然气中非烃气的体积分数多数<10%,烷烃气组分较干,CH4相对体积分数平均为99.0%,碳同位素较轻,其中δ13C1均值为-34.19‰,δ13 C2均值为-33.31‰,且多数样品发生δ13C1,δ13C2倒转;甲烷氧同位素较轻,均值为-156.3‰.与相邻层位烷烃气对比并结合烃源背景,综合分析认为其气源主要为须家河组媒型气,其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倒转为水溶分馏作用导致气层中乙烷变轻程度超过甲烷一定幅度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