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聚类和孤立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距离的聚类及基于密度的孤立点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和密度的聚类和孤立点检测算法DDBCOD.该算法根据距离和密度阈值对数据进行聚类,并发现数据中的孤立点.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识别任意形状的聚类,对高维数据有效,能够很好地识别出孤立点.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和密度的聚类和孤立点检测算法.该算法根据距离和密度阈值对数据进行聚类,同时发现数据中的孤立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识别任意形状的聚类,对高维数据有效,能够很好的识别出孤立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传统算法检测准确性低,复杂性高不适于电力大数据异常值检测的问题,通过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研究了电力大数据异常值检测问题。分析了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聚类过程。按照聚类中心选择原则,通过相邻距离和密度的归一化乘积对聚类点的差异度进行衡量,按照差异度的统计特性与改变趋势选择最大的一组点当成聚类中心。按照z空间填充曲线与高维数据点z携带位置信息特性提出基于z的分布式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降低异常检测复杂性,以达到电力大数据异常值检测要求。采用优化后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对电力大数据异常值进行检测,在局部密度超过阈值,同时距离超过阈值的情况下,认为相应电力数据点为异常值。将基于距离的检测算法和基于密度的检测算法作为对比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得到的异常电力数据点,和实际情况相符,和其他两种算法相比没有出现错检测和漏检测的情况。可见所提算法适于电力大数据异常值检测,且检测结果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选择密度峰值点困难以及误分配的问题,基于流形的连通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通过使用三支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得到初始聚类结果与簇的边界点,根据这些边界点之间的连通性判断初始聚类之间的连接情况,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聚类结果融合。重复上述过程,每次迭代中在剩余数据里寻找密度峰值候选点,并将其纳入聚类过程,得到一种对流形数据友好的聚类算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均有较好的表现,聚类准确度相较现有算法更高。基于连通性的三支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可以在不计算路径距离的前提下,有效识别流形数据,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和孤立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和孤立点检测算法(DBCOD),根据距离阈值对数据点进行聚类,在聚类过程中记录每个数据点的密度,并根据密度阈值确定数据点是否为孤立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对数据集进行正确的聚类,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算法执行效率优于DBSCAN,具有对噪音数据、数据输入顺序不敏感等优点,同时还能有效地进行孤立点检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K-means算法需要人为确定聚类个数和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导致结果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结合基于密度峰值的聚类算法CFSFDP(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提出一种改进的无参数K-means算法。首先,计算样本点的局部密度和离散度。然后,建立决策图,将两个参数组成向量,计算每个点到周围5个点的距离,筛选出距离大于2倍均方差且密度大于平均密度的点作为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统计聚类中心个数k作为聚类个数,将初始聚类个数k以及初始聚类中心作为K-means算法的初始参数对数据进行聚类。最后,对UCI(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数据集、人工建立的高斯数据集以及真实刀具振动数据集3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集进行聚类。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保持传统算法全局最优性,并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由于K-means是一种无监督聚类方法,在获得较优刀具状态识别结果的同时,可减少人工数据标定、有监督训练等工作量及运算成本,这对于准确实时提取数控机床刀具运行状态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莉云  颜远海 《河南科学》2019,37(4):507-513
孤立点的存在使聚类中心的计算产生较大误差,影响K-means算法的聚类效果.针对该问题,引入谢林模型,使孤立点能够自动移动到其邻居所在位置,消除孤立点,同时,对K-means算法过程中的距离计算、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环节进行改进,提出基于孤立点自适应的K-means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提高距离计算的准确性;然后,根据谢林模型的基本思想,将孤立点移动到其最近的多邻邻居;接着,由类簇的数目确定邻居样本的搜索范围,确定初始聚类中心;最后,根据移动后的数据集和初始聚类中心,进行K-means聚类.在UCI机器学习数据库中经典聚类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显著提升聚类的精度,同时,簇的内聚性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6,(3):348-351
传统K-means聚类算法中聚类初始中心点是随机确定的,实际聚类数据集中可能有孤立点,造成了每次聚类的结果不同,聚类质量不同,有时陷入局部优化状态.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曾试图用距离法解决孤立点的判断和确定初始聚类中心.这种思路存在不科学性.因为孤立点不仅指远离其他点,同时它的周围点稀疏;另外,当数据量过大、数据特征值过多时,算法的运算量大,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机资源,运算速度过慢.对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密度参数和距离理论的初始聚类中心的确定和孤立点的判断,对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峰值发现的文本聚类算法,将文本的距离与密度计算转化为文本向量的相似度计算,实现基于密度峰值发现的文本聚类算法。该算法采用空间向量模型表示文本,用余弦公式进行相似度计算,然后求得每个文本的密度和距离。剔除噪音点后,选取聚类中心,将剩下的非中心点划分到距离其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类簇中去。通过多组对比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传统的聚类算法对直觉模糊集进行聚类分析时,存在对异常值敏感、复杂度较高的问题,不适用于大规模直觉模糊数据的聚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峰值思想和加权兰氏距离的直觉模糊聚类算法(WIFDPL),用来提高算法对直觉模糊数据的检测精度,降低算法的复杂度。由于现有直觉模糊距离算子不满足距离度量的定义,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觉模糊兰氏距离算子,减少了数据的偏移程度,降低了对异常值的敏感程度;由于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复杂度较高,采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对直觉模糊集进行聚类,显著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直觉模糊兰氏距离提高了聚类精度,且新算法复杂度较低,更适用于大规模直觉模糊集的聚类。  相似文献   

11.
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DPC)算法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通过选取自身密度高且距离其他更高密度点较远的样本点作为聚类中心,再根据样本间的局部密度和距离进行聚类。一方面,虽然DPC算法参数唯一、简单、高效,但是其截断距离的取值是按经验策略设定,而截断距离值选取不当会导致局部密度和距离计算错误;另一方面,聚类中心的选取采用人机交互模式,对聚类结果的主观影响较大。针对DPC算法的这些缺陷,目前的改进方向主要有3个:改进截断距离的取值方式、改进局部密度和距离的计算方式以及改进聚类中心的选取方式。通过这3个方向的改进,使得DPC过程自适应。本文对DPC算法的自适应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展望并给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将DPC算法与智能算法有机结合实现算法自适应,对于算法处理高维数据集的性能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经典的密度峰聚类不再适用于复杂的流形聚类,因此提出了快速特征映射优化的流形密度峰聚类,用快速特征映射优化的流形距离取代欧式距离,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类的点间相似性.算法首先通过寻找特征点,构造无向特征图,再通过无向特征图计算任意两个点之间的流形距离,最后按照流形距离的大小完成分配.在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新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DPC)是一种基于密度的新型聚类算法。该算法的优点十分显著:所需参数较少,没有迭代过程,能自适应获得聚类数目并识别任意形状的簇类。该算法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在决策图上人工选择聚类中心,产生聚类误差;(2)在密度不同的流形数据集上聚类效果不佳。针对这些不足,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分层模型和凝聚策略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based on electronic shells model and merging strategy, EMDPC)。其利用电子分层模型计算每个数据点的局部密度,更易识别出低密度簇;通过子簇凝聚策略自适应识别簇类数目,降低了人工选取聚类中心时误差发生的概率;并且子簇凝聚策略能较好地解决DPC在密度不均匀的流形数据上聚类效果不佳的问题。实验分析表明基于电子分层模型和凝聚策略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聚类性能,其结果优于其他先进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测地线距离的改进谱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往复式压缩机故障数据空间分布复杂、常规算法不能有效聚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谱聚类算法.该算法使用新的相似度矩阵计算方式,根据故障数据流形分布的特点引入测地线距离取代欧氏距离作为数据间的关系度量;通过计算各数据点的邻域密度因子有效地识别和剔除了噪声点;利用基于密度的局部欧氏距离调整方法对流形间隙过小的区域进行了处理.在几个人工数据集和往复式压缩机故障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改进谱聚类算法对于具有流形分布、多尺度、有噪声、流形间隙过小甚至交叉等特点的数据具有很好的聚类能力,聚类准确率比常规的k-均值和MSCA谱聚类算法分别提高了50.86%和8.6%.  相似文献   

15.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中存在的截断距离难以确定、局部密度定义单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万有引力改进的引力峰值聚类算法(DG-DPC算法)。该算法使用相互K近邻的方法对相似性度量和局部密度进行了重新定义,然后将引力参数引入到DPC算法中,并通过新的相对局部密度与引力参数的倒数作出决策图选取簇中心,对数据集中的点进行分配。仿真实验表明,DG-DPC算法对于人工合成数据集和UCI数据集都有效,且准确率相对于基于相对密度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RE-DPC算法)、DPC算法、基于间隙自动中心检测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GAP-DPC算法)分别平均提高了31.07%、21.60%、17.20%。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基于距离的孤立点发现算法(Cell-Based),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映射空间距离的入侵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检测孤立点的方法进行入侵检测,首先将样本通过核函数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重新定义特征空间中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然后经过初始聚类算法确定聚类数目和初始类中心,再通过迭代优化目标函数来实现数据点的再聚类,最终得到聚类中心,超出聚类中心点半径r外的点即为孤立点.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突出样本之间的差异,克服传统基于距离的孤立点发现算法易随参数变化而需调整单元结构的缺点,且具有更准确的检测率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采用的称取质量收费系统还比较落后,已影响到高速公路的运营,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货车质量快速识别算法.此算法的应用可以在不影响车辆行驶的情况下对任意轴数的车辆进行较精确的质量计算,从而达到提高通行效率的目的.本算法经过各型货车的实际测试显示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铁路车辆在站中转作业异常较多的情况,提出基于BIRCH-LKD的在站车辆中时异常检测算法.该算法以车辆中时序列为研究对象,不考虑异常值的具体形式,对序列分组,引入中时序列特征向量,做类球形簇转化;采用基于划分的显性异常检测方法得到中时序列特征向量的聚类特征树,查找序列显性异常,缩小异常检测范围;利用隐性异常检测算法计算剩余数据对象的K距离,根据距离差值变化规律,筛选序列隐性异常;最后,利用中时序列中位数异常判定条件,排除下界异常,实现中时序列的异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检出率高,能够快速识别中时序列异常值,有效率达85%以上,去除异常值后的中时序列符合实际情况的趋势且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存在对噪声敏感,在图像较大时检测时间较长等问题,以停车场车位为检测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简单线性迭代聚类-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首先对线性迭代聚类算法中颜色与空间距离值进行分析;接着运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图像的特征矩阵进行降维;其次改进线性迭代算法的距离函数以处理像素边界和形状;最后将算法运用于停车场车辆检测,得到最终检测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车辆形状保留度、噪声处理等方面效果显著,且运算时间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0.
聚类是大数据时代对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提出了针对高维数据的聚类模型,以直接简单的形式实现六维度以上数据的任意形状聚类.该模型实现了自动预处理过程,以局部密度较大且距离其他局部密度较大点较远的点作为聚类中心,最后引入参数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对低维数据聚类实用,在高维数据的聚类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