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直销法出台在即,社会各界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从1998年禁传阴影下走出来的经营模式。到底直销行业在普通老百姓心里是什么样的角色?为了避免自娱自乐的嫌疑,我们选择了所有媒体中最为开放、自由的互联网作为一个擂台,让普通网友来评论我们这个行业。无论是对直销表示理解、支持、不屑甚至抵制,我们都会选择出一些客观而有认识的论点,让我们的直销人和直销企业通过这面镜子来看看自己,并思考怎样发扬行业的积极东西,避免消极影响,以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当年的这句话没想到应用在当今的中国直销界如此合适!回顾《直销管理条例》颁布两年多来,且不要说刚进八这个行业的人看不懂,就连直销界的一些所谓大师所做的一些预见也大多数成为泡影。直销行业的发展与现实的节拍越差越远,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在于,这个行业的一些基本规律被无情地破坏掉了,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3.
《当代地方科技》2006,(8):70-73
要成功,首先要学会避免失败。要避免失败,首先要明白失败的原因。我相信绝大多数刚进入直销行业的人,都满怀信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美好的愿望。但一段时间之后,却有很多人退却了,还有一些朋友在勉强“坚持”,尽管有一些成绩,但并不开心。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确实有些人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并且整个过程也开心快乐。产生这种差别从表面上看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是能力问题吗?显然不是。根据我从事这个行业十多年的经验,关键是看能否正确地对待“拒绝”。如果能够将每人都遇到的“拒绝”摆半,你一样也可以做得得心应手,开心快乐。  相似文献   

4.
随着直销法出台在即,社会各界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从1998 年禁传阴影下走出来的经营模式。到底直销行业在普通老百姓心里是什么样的角色?为了避免自娱自乐的嫌疑,我们选择了所有媒体中最为开放、自由的互联网作为一个擂台,让普通网友来评论我们这个行业。无论是对直销表示理解、支持、不屑甚至抵制, 我们都会选择出一些客观而有认识的论点,让我们的直销人和直销企业通过这面镜子来看看自己,并思考怎样发扬行业的积极东西,避免消极影响,以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这里我们选择了去年底被权威机构评为"中国第一BBS社区" 的天涯虚拟社区(www.tianyaclub.com)上有关直销的一个论题及相关评论,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太阳神,这个中国直销行业的后进入者,却成功地在中国直销历史上留下鲜明的烙印,若干年以后,“小康直销”、“‘剩’者为王”、“珍珠店模式”等在当时看来标新立异的提法、思想以及模式,注定会因为太阳神而名垂中国直销史。  相似文献   

6.
直销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5,(3):76-77
问:我是一个成熟团队的领导人,我们的团队拥有在全国三十多个省份、自治区和几百个城市的直销精英,由于遇见一些实际的问题,我们想转团队。在这种实际情况下如何选择可以收编我们的组织呢?如何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实力与体系完整呢?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我们如何来阐释直销这个行业的特点,无店铺、面对面销售?对于行业属性的定位,《中国直销》坚持一个原则,让直销的核心属性与所有行业相同,我们宣传直销的优势,但绝不因此将直销异化。因此,在《中国直销》针对直销行业性的报道中,更多的是对共性的探索,如整合并购、海外扩张、发展历史、产品供应链等,而直销行业的独特性,则体现在反经济周期、对主流化的追求等方面当中。只有这样,直销才是丰富而立体的,直销行业才是一个可以健康持续发展的行业,离群、自我边缘化和神秘化的直销,并不是真正的直销。  相似文献   

8.
2009中国直销企业责任与发展峰会是杂志社继2008中国直销企业模式创新峰会之后,召开的第二场行业峰会。杂志社对举办行业会议十分重视,今年年初,在本质传媒成立之际,策划部也顺势而生。成立策划部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杂志这个平台,组织一些与行业相关,与杂志互动的活动,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会感到不屑一顾,认为现今的文盲做直销少之又少,可是我这里说的文化,和知识学历无关。如今中国获得直销牌照的40多家直销公司,很多经销商在抱怨赚钱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其实,不是行业不好、公司不好,更不是产品不好。因为,即使在相同的公司,卖相同的产品,也有一部分精英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发市场,销售产品,大则改变命运,小则改善生活。那为什么很多人达不到这一点?因为他是文化盲。  相似文献   

10.
《当代地方科技》2006,(5):54-56
熟悉直销行业的人都知道,直销和传统行业一样是有风险的,其风险在于苦心经营的团队有可能一夜之间崩溃。要做好团队的风险管理,首先要知道团队运作在哪些方面存在风险,才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我们认为直销团队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1)消极言论;(2)旁部门干扰;(3)团队自创风格。我们邀请了两位资深直销人士根据自己预防和处理类似事件的经验和大家做一些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直销行业经受了太多的考验,年初的雪灾、5月的汶川大地震、8月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年底的金融危机……无不牵动着我们的神经。但是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直销行业仍然乎稳地过渡到2009年,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安利业绩突破175亿元,完美再次突破50亿元业绩,南方李锦记也实现了重大突破……显然,2009年依然是值得期待的一坪,尽管金融危机仍将持续下去,但它对直销这个特殊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那么,2009年直销行业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做事业人 众所周知,我们从事直销行业的根本出发点是修建财富流通的管道,从而在真正实现财务自由的基础上,天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赚到一些眼前的钱,我们大可不必非要从事直销行业,完全可以籍由其它的渠道去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大体可以把从事直销行业的人分为两类:生意人和事业人。  相似文献   

13.
2008、2009年中国直销最关键的词语是什么?一定是"责任"和"发展",责任让我们找到了寻求主流认同的最佳方式和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发展是中国直销行业在全球普遍性经济危机所散发出的耀眼光芒。因此,由世界直销(中国)研究中心、重庆中科普集团、知识经济杂志社、《中国直销》杂志共同发起的"2009中国直销企业责任与发展峰会"选择了以责任与发展为主题,在2009年这个行业敏感而关键的时刻,通过中国直销行业研究专家和市场一线实践者的巅峰对话,让我们真正学会怎样去迎接中国直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直销》作为第一本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行业杂志,我们一直立足于为中国直销行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中国直销企业健康向上的发展。当"5.12"大地震让我们行业的人性光辉和敢于担当全面体现之时,我们看到了行业规范的希望;当一场由美  相似文献   

14.
直销行业进入到了低谷期,不仅仅体现在市场上,也体现在公司经营上。公司的成功率越来越低,企业短命是这个行业的一道奇怪风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5.
《当代地方科技》2004,(10):40-41
国家对于直销的经营方式正在起草直销法,这对于个行业当中专、一对于种经营模式给予立法,是非常具有应用信号的.可见直销对于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鉴于直销领域,我们国家一直在缓慢推进当中,在看到直销已经是全球不可忽视的行业模式来讲,我们眼前看到的或者在做的直销业是非常不完整的,根据十几年的国内直销市场的试验,基本上已经有了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直销模式,但现有的模式非常不健全,发展也非常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业界最近的一桩整合大案.是宁波三生和上海绿谷生命的战略合作,合作的方式主要为绿谷生命原有经销商嫁接三生。与其说是宁波三生并购了绿谷生命.不如说是绿谷生命为其退出直销而对原有经销商团队作出的善后。可以看到,随着直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总会有企业因为个中原因而离开这个行业。但是如何善后.如何给原有市场和经销商团队一个交代.则是这些有意退出直销的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绿谷生命选择的是找成熟直销企业合作.将经销商直接转嫁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否可取呢?该如何选择合作企业呢?  相似文献   

17.
而对波澜壮阔的2008年,我们为直销行业、直销人所精心准备的第四届中国直销风云榜颁奖盛典,承载的实在太多。我们希望这个行业健康前行,希望企业在信守责任和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实,希望直销人们对从事的这个行业充满尊敬和坚守,而我们所颁出的每一个奖项,都寄托着本刊对这个行业的期望。  相似文献   

18.
一开始做直销,很多人从兼职做起,所以时间管理尤其重要。很多优秀的直销商都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可以管理的时间并不多,而只有“可管理时间”才最有价值。那么,什么是“可管理时间”呢?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而引进的新兴事物之一的直销,是一种新兴的商业业态和市场经济发达的见证。但由于直销行业曾经的诚信缺失,我们无序而混乱,苦难而自戕……集体失语,公信危机,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20.
《当代地方科技》2005,(4):26-28
在直销这个一向充满物质欲望、标榜时间自由的行业里,王宽明却坚持要“动到不能动为止”,是信仰还是做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