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大戟属植物蒿状大戟(Euphorbia dracunculoides L.)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NMR和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为十八醇(1),9-Z-十七碳烯酸(2),亚油酸(3),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4),没食子酸(5)和β-谷甾醇(6).化合物1-5均首次从蒿状大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狼毒大戟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三萜类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1),butyrospermol(2),异巴耳三萜醇(3),δ-amyrin(4),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5)。其中,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同时测定狼毒大戟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类成分的HPLC法.采用Venusil MP C18(2)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79∶2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测定了16批狼毒大戟根和地上部分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r0.999 3)及分离度(R1.5)均良好;游离蒽醌平均回收率为96.59%~99.13%,RSD≤1.36%;总蒽醌平均回收率为97.60%~99.46%,RSD≤1.52%.16批狼毒大戟样品中5种蒽醌类成分均可检测到,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狼毒大戟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量及组成结构比存在较大差异;由聚类分析可知,同一产地、不同居群狼毒大戟根的总蒽醌质量分数并没有聚集在一枝上;同时根的总蒽醌质量分数高于地上部分,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格咱乡除外.由此表明,这不仅能比较云南产狼毒大戟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质量分数及组成的差异性,为其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狼毒大戟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反相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用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法鉴定其化合物结构,从蒙药肉豆蔻-5(肉豆蔻、木香、土木香、广枣、荜茇)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异土木香内酯(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2)、木香烯内酯(3)、土木香内酯(4)、Santamarine(5)、β-谷甾醇(6)、十二酸乙酯(7)、十八烷酸(8),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肉豆蔻-5中分离得到,为阐释蒙药肉豆蔻-5药效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C18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方法分离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采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2R,3S)-3-(3,4-二甲氧基苄基)-2-(3,4-亚甲二氧基苄基)丁内酯(1)、haplomyrfolin(2)、双氢芝麻素(3)、异新狼毒素A(4)和瑞香狼毒素B(5)。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对大戟属植物土瓜狼毒(Euphorbia prolifera)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1)、β-谷甾醇(2)、β-香树脂醇(3)、月腺大戟素(4)、狼毒乙素(5)、(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6)、香草酸(7)、异香草酸(8)、岩大戟内酯A(9)、三十四碳-(20, 23)-二烯酸(10)、4-(2''-甲基-辛氧羰基)苯甲酸(11)。化合物1–11系首次从土瓜狼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爬树龙(Rhaphidophora decursiva)地上部分用甲醇提取,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构为:sesartemin(1)、(1R,2S,5R)-2-(3’-methoxy-4’,5’-methylendioxyphenyl)-3,7-dioxa-6-oxobicyclo[3.3.0]octane(2)、6,7-二甲氧基-4-羟基-1-萘甲酸(3)、原儿茶酸甲酯(4)、丁香酸(5)、1,2,4-三甲氧基苯(6)、原儿茶酸(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甲酯(9)、胡萝卜苷(10)和β-谷甾醇(11).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对含羞云实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鉴定他们的结构分别为eucomin(1),木犀草素(2),槲皮素(3),双氢槲皮素(4),没食子酸乙酯(5),没食子酸(6),间二没食子酰乙酯(7),木栓酮(8),α-tocopherolhydroquinone(9),1-phyten-3-ol(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化合物9为首次发现稳定存在的天然产物,化合物4、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普通硅胶、反相硅胶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手段对帝锦(Euphorbia lacte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其地上部分的70%丙酮提取物中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无羁萜(1)、表木栓醇(2)、蒲公英赛醇(3)、山奈酚-3-鼠李糖苷(4)、β-谷甾醇(5)及没食子酸(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利用色谱法和重结晶的方法从野番豆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和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将化合物的结构依次确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亚油酸甘油单酯(3),牡荆素(4),4′-羟基-7-O-β-D-葡萄糖-2,3-二氢黄酮苷(5),柚皮苷(6),橙皮素(7),高北美圣草素(8),其中化合物4~8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4~8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7及8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94.92±4.37)、(41.40±3.68)及(38.70±3.32)μmol/L.  相似文献   

11.
为对新疆荒地阿魏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ODS以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各种波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荒地阿魏地上部分分离鉴定出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伞形花内酯(1)、大果阿魏酮(2)、Fekrynol(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黑麦草内酯(5)、异黑麦草内酯(6)、Farnesiferol A(7)、Acetylferukin(8)、Ferukrin(9)。结果显示,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阿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新鲜霸王鞭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1H NMR和13C NMR的方式鉴出其结构分别为蒲公英赛醇(1),大戟醇(2),木栓酮(3),乙酰表木栓醇(4),西米杜鹃醇(5),α-菠甾醇(6),山柰酚-3-O-α-L-鼠李糖甙(7),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8)。化合物4,5,7,8为首次从霸王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大麻药(Dolichos falcata Klein.)为豆科(Leguminosae)镰扁豆属植物,是云南地区彝族传统用于消炎止痛的一种药用植物.对采自昆明的大麻药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彝药大麻药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肉桂酸等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文献鉴定结构分别为:菜豆酸甲酯(1),去氢催吐萝芙木醇(2),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3),2,4-二羟基苯乙酮(4),肉桂酸(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6),3,5-二羟基肉桂酸(7),水杨酸(8),2,4-二羟基苯甲醛(9),己二酸乙酯(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艾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干燥艾蒿用无水乙醇浸泡提取,提取液浓缩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制得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从两种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种单一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八酸(1),α-菠甾醇(2),β-谷甾醇(3)、水杨酸(4),7-羟基香豆素(5),对羟基苯丙醇(6),3α-羟基-1(10),4(5),11(13)-吉马三烯-12,6-内酯(7),其中化合物1,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半卧狗娃花中的三萜及甾体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半卧狗娃花(Heteropappus semiprostGriers)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三萜及甾体化合物,经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分析及结合标样对照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木栓烷-3β-醇-27-酸(1),木栓酮(2),达玛烷-20,24-二烯-3β-醇(3),达玛烷-20,24-二烯-3β-乙酰基(4),α-波甾醇(5),大戟二烯醇(6),β-谷甾醇(7),豆甾醇(8).除了(2)和(7)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水杨梅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色谱技术,对水杨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水杨梅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从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异香草酸(1),七叶内酯(2),咖啡酸(3),5-hydroxy-2-methylchromone-7-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4),东莨菪素(5),7-O-β-D-glucosyl-noreugenin(6),东莨菪苷(7).化合物1、2、3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对壮药香艾纳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β-胡萝卜苷(Ⅲ)、咖啡酸(Ⅳ)、没食子酸(Ⅴ)、槲皮素(Ⅵ)、木犀草素(Ⅶ),其中豆甾醇、β-胡萝卜苷、咖啡酸、没食子酸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五加科楤木属药用植物云南楤木(Aralia thomsonii Seem.)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法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1个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蚱蜢酮(Grasshopper ketone,1),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2)与芹黄素-7-O-α-L-鼠李糖苷酶(apigenin-7-O-α-L-rhamnosidase,3)]和4个苯丙素类结构[3-O-咖啡酰奎尼酸甲酯(Methyl-3-O-caffeoylquinate,4),七叶内酯(Esculetin,5),滨蒿内酯(Scoparone,6),7-O-甲氧基-紫丁香基甘油(7-methoxy-syringylglycerol,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肉荚云实Caesalpinia digyna Rottle果壳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不同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多种波谱分析方法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肉荚云实果壳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4’-羟基二氢黄酮、甘草素、β-谷甾醇、熊果酸、没食子酸乙酯、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鞣花酸、对二没食子酸、胡萝卜苷。结论: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4’-羟基二氢黄酮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技术(1 H-NMR、13 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蒙药森登-4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出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西红花苷-3(1)、没食子酸(2)、齐墩果酸(3)、胡萝卜苷(4)、棕榈酸(5)、β-谷甾醇(6)、豆甾醇(7).其中化合物1、3、4和5为首次从森登-4中分离得到,为阐释蒙药森登-4药效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