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瑛先生的学术专著《宋代文言小说异类姻缘研究》改变了人们对宋代文言小说成就不高的偏见,同时在如下几个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学术价值:一是还原了宋代文言小说的丰富性和艺术性;二是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三是坚守了文学研究的文学性立场。  相似文献   

2.
文言梦幻小说因其所具有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张桂琴博士即以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为研究对象,撰写了《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一书。此书具有将梦幻现象与文言小说研究相结合,资料收集务实与求全,阐释分析的理性与深入,学术视角的宽阔与贯通等值得关注的特点,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将梦幻现象与文言小说相结合进行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言小说从产生之日起,迄《聊斋志异》问世,其艺术功能一直是比较狭窄的。蒲松龄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大大地增强了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意识和批判意识,从而使文言小说的艺术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罗韦士是民国初期报刊上非常活跃的小说作家,生于1900年之前,约卒于1917年夏天。其创作的短篇小说以文言为主,在题材上以爱情婚姻和侠客技击类占主导,在创作手法上具有新旧结合的特点。他的文言小说继承了传统文言小说的某些体式,又融入了场景或议论开篇以及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新小说技法,在结局安排上体现出浓郁的悲剧感伤色彩,其叙事所用语言也是较为浅显的文言,体现了易代之际小说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以来,元代文言小说以其文学地位的确立而成为独立研究对象,其研究也逐渐形成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包括元代文言小说史研究、元代文言小说主题研究、艺术特色研究以及学术资料研究。这些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丰富了元代文言小说,为其增加了学术性。  相似文献   

6.
宋代城市生活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人阶层和市民文艺兴起,文言小说在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产生了通俗化的倾向,其中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市井题材,而且在意识、情趣方面也走向世俗,市人阶层对金钱的热切渴求,对艳情的浓厚兴趣,以及猎奇的审美心理,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虽已取得不少成果,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大家把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明清通俗小说评点和晚清西学东渐思潮下的新小说理论方面,而对于在中国古代小说家族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文言小说及其相关理论,重视程度是很不够的。其实,中国文言小说理论有深厚的积累,也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小说理论大家,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小说批评,主要包括文言小说批评和通俗小说(以白话小说为主体)批评。文言小说批评以胡应麟的建树最为卓越,蒋大器、李贽、袁于令、叶昼、冯梦龙、凌濛初、金圣叹等则是明代通俗小说批评的几员健将,其中金圣叹尤为卓越。本文对明代小说批评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丰富蕴含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其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众多文坛名士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应运而生.冯镇峦的评点则无愧于<聊斋>诸家评点之翘楚,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提升了小说的地位与价值,顺应了小说观念古今转变的历史潮流;他综观"作品-历史"的宏观视角,继承了古代诗论文论的独特传统,并折射出有清一代文史知识的丰厚积淀及朴学之风的巨大影响.冯镇峦的<聊斋志异>评点可看作文言小说评点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作者长篇论作《中国古代小说民族传统》的前两部分。文章从中西小说差异研究出发,着重论述了中西方小说起源的不同、描述体制方法的不同,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传统。中国古代小说由集体创作发展为个人独创,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相互影响和推动,是有别于西方小说的两个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自宋之后,就有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因文言小说诞生与发展在先,故白话小说多受其影响。本文尝试以冯梦龙“三言”中的两篇代表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来探究“三言”对同题材文言旧本的借鉴与改编。  相似文献   

12.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话本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的兴盛不仅使宋朝之前的小说范围得以提纯,而且由于作者、读者(听众)的变化,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初步完成了从补史到传道、从实录到虚构、从故事的载体到道德化身的过渡,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至宋元,出现了重要的转折,即以文言小说为主转变为以白话小说为主。这一转折对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全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根本上讲,促成这一转折的原因乃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标志着这一转折期的作品是宋元话本小说,它的产生、发展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它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表现技巧无不带有市民文化的印记。因此,研究宋元话本与城市经济、市民文化的关系,对于深入掌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阐明中华文学经四千年的演变潮流,形成中国文脉。上古文存、春秋笔墨、两汉散赋、魏晋骈咏、唐宋诗词、元曲杂剧、明清小说,历代文人佳作汇集,构成了中国文学历史上,繁星满天,璀璨夺目。  相似文献   

16.
话本是说话人用以备忘或传授生徒而写的底本。说话在唐代已很盛行。话本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也比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步,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存宋代讲史话本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宋代的讲史一类长篇话本虽然成就不高,但在我国小说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昌祺《剪灯余话》是明初重要的文言小说集,标志着明代文言小说的复兴。其中的作品或关注古今政事,或叙写爱情婚恋,或表现商人生活,或炫耀才华,多以元明之际的动乱为背景,大力揭露批判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这些作品想像奇特,情节曲折,叙事细腻,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问题,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关键性论题之一。该论题在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主要论说有:黄帝说、稗官说、史传说、唐宋说、诸子说、神话说、休息说、方士说。20世纪末学术界又提出“多源说”。此说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萌芽提出新的见解,在当今学术界中,引起较大反响。本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进一步阐述“多源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总集,三大选家对辑录对象的遴选,对具体材料的取舍,既体现了各自的诗学思想,又反映了各自时代的诗学特色、学术风气乃至时代风尚.细绎其辑纂标准,宋代诗话体制的演变、宋代诗学的时代风气、选家的诗学旨趣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