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抗阻力训练计划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阻力训练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和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抗阻力训练是提高神经-肌肉功能的有效方法,也是维持和提高个人健康的重要手段。然而设计抗阻力训练方案是复杂的,其中包括对一些重要的训练学参数和一些关键训练原则的合理运用。抗阻力训练方案的效果取决于如何应用这些训练学参数。综述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抗阻力训练与骨骼肌之间的生理性适应。  相似文献   

2.
抗阻力训练的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针对各种抗阻力训练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其诱导的机械刺激与肌体适应方面的认识,仍存在严重不足。目前认为,抗阻力训练动力学的变化(力量、收缩持续时间和爆发力等)以及这些变化诱导机体内激素及代谢物的改变,可以影响肌肉力量的获得和爆发力的发展;而对于不同运动学变量之间结合的效果,及其对肌肉适应产生的影响并不清楚。认识机械刺激与肌体适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科学地把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结合在一起,提高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3.
红外热成像已被广泛用于显示人体热特性与肌肉激活之间的相关性.为探索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上肢协调康复机器人抗阻训练模式下肌肉激活状态评估上的应用,采取调整上肢协调康复机器人抗阻方向和阻力等级,并通过采集红外图像来监测上臂3块目标肌肉(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区域的温度变化;同时,对不同训练状态下采集到的热图像进行分割且转换为彩色热图,并通过相对灰度值这一参数量化热图的温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有训练状态下目标肌肉区域均被激活,且在不同阻力等级和不同阻力方向状态下不同肌肉区域的激活状态存在差异,证明红外热成像能够有效地评估上肢协调康复机器抗阻训练下目标肌肉区域的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周琼 《科技信息》2011,(16):281-282,284
通过实验性研究发现渐进性抗阻训练对人体骨、肌肉、心脏功能等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文献综述,发现渐进性抗阻训练可以起到显著增长肌肉力量和体积、增加骨密度及预防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血脂代谢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作用。合理的安排抗阻训练计划,可以全面改善大学生骨骼肌肉的机能状况和健康水平,提高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等速测试系统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力是影响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等速测试和训练技术是一项用于肌肉功能评定和肌肉功能训练的有价值的技术,因此等速测试系统在体育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等速测试系统不但可对肌肉功能进行定量和客观的评价,而且可以通过运用该系统进行力量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用于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抗阻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肌肉生长,肌肉收缩和恢复过程中刺激蛋白质分解、合成的分子机制.从氨基酸、抗阻训练对骨骼肌mTOR的调节角度出发,综述了mTOR对细胞生长的作用、mTOR下游靶分子的调节、氨基酸对mTOR的活化作用和抗阻训练对mTOR信号转导调节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氨基酸与运动对mTOR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对矫正肌力失衡性膝内翻患者的疗效.以18例病程5-7年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疗法对患者腿部进行抗阻力量训练.经过5周运动训练康复期,患者膝关节屈曲位和髋关节内收位的肌肉力量均显著提高,各测量指标趋于正常,内侧髋收肌肌力大幅增加.对腿部肌力失衡所致的膝内翻患者,抗阻运动训练矫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盲人门球投球时肌肉运动感觉的心理训练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对盲人门球时肌肉感觉的心理训练进行了探讨,认为比赛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在比赛中如何调整好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训练对象的选择、肌肉感觉训练方法、训练情况、训练手段、投球时手臂肌肉用力情况、投球训练中加强肌肉运动感觉的心理训练等6个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盲人门球的技术是靠肌肉感觉来完成的,肌肉感觉的好坏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郑锦武 《广东科技》2011,20(14):54-55
在竞技体育中,肌肉力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体能要素之一,是正确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肌肉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产生力量。特别是对于蹦床单跳项目来说,下肢肌群的爆发力水平要有较高的水平。本文主要通过目前国内外对于肌肉爆发力训练的理论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析。  相似文献   

10.
运动生理学指出:肌肉训练超负荷,亦即以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的阻力训练.因为肌肉或肌肉群超符合训练时,能最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使用超负荷(超过平常遇到的阻力),可以使肌肉最大限度地收缩,从而刺激肌肉产生相应的生理学适应,而导致肌肉力量增加.如果只是用对抗平常遇到的阻力练习时(即低负荷),肌肉的力量只能保持在现有的水平而不能增加.运动生理学还指出:运动中人体供能系统有:有氧供能系统,乳酸供能系统,高能磷化合物供能系统.任何项目的运动训练都要利用这三个系统来完成技术动作,只是各系统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举重训练主要是发展无氧供能系统.因此,举重必须坚持超负荷训练,并不断强化巩固,才能提高机体磷酸肌酸的起储备及清除乳酸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组织的代谢水平.运动生理学再次指出:坚持最大负荷的训练,能使神经冲动传递介质-乙酰胆碱增多,激发更多的肌纤维产生更强的收缩,充分发挥肌肉的潜能,进而收缩力量增大.由于人的力量大小总是通过肌肉收缩和紧张的能力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同一级别内运动员肌肉越发达,力量越大.既然女子与男子相比从根本上说存在着身体构成(肌肉,脂肪,骨骼,内脏)比例的差异,女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除必须遵循生理学的一般规律外,还应该探讨更加适合女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抗阻练习对青年女性肌肉与骨骼的积极影响和中国青年女性参与较少的原因。结果表明:抗阻练习能有效提高青年女性肌肉力量并有利于她们保持骨健康。中国青年女性较少参与主要是担忧练习会使身体变得“强壮”。而多进行多关节练习并常变换练习方法和运动负荷能显著减少肌肉肥大。这对消除青年女性的参与困惑,吸引她们积极参与有助于保持机体健康抗阻练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对肝细胞凋亡产生不同影响。本文从耐力训练、低氧训练和急性力竭、大强度训练等方面探讨运动状态下的肝细胞凋亡,从自由基理论、Bax、Bc l-2基因表达和Ca2+浓度等研究热点探讨肝细胞凋亡的机制。目前常采用抗氧化制剂对运动致肝细胞凋亡进行干预,通过清除体内的氧化过氧化产物,达到减少肝细胞非正常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与按摩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前后不同时相血SOD,MDA与T-AO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两组受试者运动前2周至运动后1天每天分别口服安慰剂或口服番茄红素并配合按摩手段.服药两周后进行一次大强度跑台运动,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24 h分别测定肘正中静脉血SOD,MDA与T-AOC的浓度.结果:B组血SOD、MDA与T-AOC浓度运动后各时相与运动前无显著性差异,B组血SOD与MDA运动后24 h均显著高于与低于A组同时相,T-AOC运动前与运动后各时相均非常显著地高于A组同时相.结论:番茄红素与按摩能及时有效的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志宝 《山西科技》2010,(6):132-133
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没有一定的负荷也就不存在训练,没有恢复也就谈不上成绩的提高,有负荷而没有恢复的训练,那只是一种对人体机能的破坏。科学训练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地运用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按照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的中老年人运动锻炼标准,通过问卷访谈与心率检测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杭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健身活动的质与量.结果发现:体育锻炼前,64.1%的锻炼者未做任何健康检测或体能评估;在运动中,以适宜强度运动者为59.6%;在运动量方面,43.5%符合推荐标准;社区中老年人的热身活动参与率较高达到61%;但运动后42.8%的人缺乏必要的身体整理与放松.笔者认为:健身者运动前缺乏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对运动的绝对与相对禁忌证认识不足,对运动中的潜在危险缺乏监控与指导;由于运动强度过低或过高以及运动时间的不足,许多健身者的运动没有起到对健康的维持与提升,未达到锻炼效果,需要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抗阻力练习与人体骨健康状况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分析抗阻力练习对人体骨健康状况与骨代谢的影响。在某大型健身房内随机选择40名成年人,随机将其划分成抗阻力练习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研究发现,经抗阻力练习后,人体的骨密度、骨矿含量、投影面积等均向有利于骨健康状况的方向发展,人体健康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说明抗阻力练习可促进骨代谢,对提高人体骨健康状况有积极的意义。为预防骨科疾病提供了可靠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了有氧运动训练和无氧运动训练对人体在不同功能状态下活性氧(ROS)生成及其清除体系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分别对12名从事有氧运动训练和12名从事无氧运动训练的高水平运动员及其12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指标测试,结果发现:安静状态时,有氧训练组的GSH含量明显低于无氧训练组和对照组(P<0.05),ROS,GSH-PX活性无组间差异(P>0.05);定量负荷后3项指标均无组间明显差异(P>0.05);力竭性运动后,有氧训练组GSH含量又明显低于无氧训练组和对照组(P<0.05),而GSH-PX活性则显著高于无氧训练对机体ROS代谢水平无明显影响,有氧训练能有效降低血清中GSH含量,提高机体力竭性运动后血清中GSH-PX的活性,其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调查体育系和其他男大学生在耐力练习(1500m)和力量练习时的血清睾酮浓度的反应及差异,以探讨不同体能水平,不同运动形式对运动时垂体—睾丸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后大鼠骨骼肌HSP7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训练强度和不同训练量后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运动适应能力与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44只雄性2月龄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n=8),中强度组(n=8),大强度组(n=10),中运动量组(n=8)和大运动量组(n=10),在训练8周后处死取材并测定其血清肌酸激酶浓度及同侧比目鱼肌、红色腓肠肌和白色腓肠肌湿质量和HSP72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各训练组大鼠8周后血清肌酸激酶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大强度组为高.(2)不同强度和负荷训练后都能导致大鼠骨骼肌湿质量出现一定的变化,但大负荷组相关指标出现显著异常.(3)大运动量组HSP7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等强度和大强度训练组.大强度和大运动量都能引起HSP72在腓肠肌的过高表达,尤以在红色腓肠肌中表达为高,这实际上是一种骨骼肌自我保护机制的表现.不同类型骨骼肌HSP72异常表达变化早于骨骼肌运动适应能力的变化,提示骨骼肌运动适应能力与其HSP72表达变化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