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的鉴定程序本身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它应该是包括鉴定结论质证程序在内的一个科学系统,如果缺少了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程序,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就难以得到当庭解决,使得鉴定结论的质证变得困难,势必造成鉴定程序本身科学的系统功能受到蚕食。同时,与鉴定结论厉害相关的当事人的质证权亦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2.
鉴定在每个国家的诉讼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是正确判决的保证。鉴定人是鉴定活动的主体,鉴定人能否客观公正的进行鉴定是鉴定结论准确与否的保证。本文的重点就在于对我国的鉴定制度的鉴定人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对我国鉴定人制度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司法鉴定结论对于准确的定罪量刑,保证办案质量,避免冤假错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我国司法鉴定实践中,司法鉴定机构设置、鉴定标准、制度建设、鉴定人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致使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建立统一合理的司法鉴定制度,规范统一的鉴定标准,建立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认证和社会评价制度,规范鉴定结论的质证机制,从而提高司法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4.
司法鉴定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提高司法鉴定的质量关键依靠制度。司法鉴定活动应符合一系列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即当事人平等、鉴定程序公开、诉讼各方对程序的平等参与等各个方面。笔者从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应树立和谐的理念出发,分析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机制,司法鉴定行业级别制度和统一的司法鉴定标准,鉴定人出庭质证的制度,鉴定人员的资格确认。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证据理论上,将鉴定人视为证据方法存在不妥之处。鉴定本质上是法官在鉴定人之辅助下,以被鉴定之物为证据方法、原则上须依当事人申请而启动的证据调查之职权行为。鉴定结论为证据资料。我国学界对司法鉴定之性质的界定有欠准确,因而导致民事司法鉴定外延泛化、混同鉴定之独立性与中立性、对鉴定结论之性质认识错误以及忽视鉴定实施过程中对当事人的程序权利保障等缺陷。  相似文献   

6.
肖庆华 《科技信息》2007,(15):130-130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案件中有关财务会计专门性的问题,鉴定人不能从技术上进行突破时,采用人证作出满足办案人员需要的鉴定结论,这不仅违背了鉴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客观、科学的鉴定原则,造成鉴定结论的不科学不客观,影响了司法会计鉴定结论中的可信度,而且也会造成一些冤假错案,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甚至会为此而负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孔凡彬 《科技信息》2007,(24):270-271
在诉讼中,对技术性或专门性问题的解决英美法系是实行专家证人制度,我国秉承大陆法系传统实行鉴定人制度,但鉴定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弊端,最主要的是如何对鉴定结论进行有效质证,从而避免鉴定书发挥"一语定乾坤"、"科学判决"的作用。作为立法补救措施--专家辅助人制度,因该辅助人的质询意见不是法定证据,因此该补救措施在事实上又是于事无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合理借鉴英美法上的专家证人制度,完善证据立法,增加专家证言这一证据类型。  相似文献   

8.
王彦璋 《科技信息》2010,(26):94-95
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医疗事故责任鉴定制度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改革的方向,就是将由医学会鉴定和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的"双轨制"责任鉴定机制改变为统一的医疗事故责任鉴定法律制度,建立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人制度,由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人独立向法庭负责,向法律负责,改变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不向法庭负责或者只间接向法庭负责的做法,增强医疗事故责任鉴定程序的公正性、增强医疗事故责任鉴定过程的透明度,增强医疗事故责任鉴定结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鉴定人出庭制度,但是实践中,鉴定人出庭数量并没有得到较明显的提升。该文以同安分局物证鉴定室的实践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鉴定人出庭质证率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鉴定人出庭率的建议和应对出庭质证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浅议笔迹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笔迹鉴定工作的具体情况,要保证笔迹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应重点强化以下几个方面:1.鉴定人要了解案情。2.检验应从分析检材、样本笔迹有无伪装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检材、样本的一般特征及细节特征。3.重视分析研究书面语言特征及文字布局特征。4.加强鉴定复核制度。5.加强笔迹鉴定监督,建立鉴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立体足迹造型与识别系统技术及在法庭诉讼中的证据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经验型”足迹鉴定由痕迹技术人员手工操作、定性分析,主观性强。立体足迹造型与识别系统的处理过程和识别结果与足迹专家检验过程吻合,识别精度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与作案人足迹的相似性做出形、数、图、谱相结合的科学结论,经得起法庭质证的“检验”.从而发挥了足迹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12.
鉴定结论是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案件性质的重要依据,但作为鉴定结论的"真理性"又是相对的,这就决定在庭审过程中对鉴定结论进行质证,包括两方面,庭前审查和庭审审查,通过对鉴定结论采信的分析,提出了对司法鉴定结论采信的几点建议,并认为终局鉴定来消除鉴定的分歧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司法鉴定活动对于有效地保障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司法实践中,对于司法鉴定的属性、司法鉴定权的启动和管理、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资格、鉴定人负责制度和出庭作证的义务等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对于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一是要认真按照《决定》的规定,理顺司法鉴定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二是要尽快制定鉴定人资格体系和行业准入管理制度,把司法鉴定制度纳入法制化、正规化建设轨道;三是要逐渐实行鉴定职业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王伟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4):6-7,15
诉前鉴定是指当事人为了提起诉讼与履行举证责任,对专门性问题委托鉴定主体进行检验、评价与判断,从而为争议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而从事的一项活动。在民事诉讼中,诉前鉴定对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及时处理纠纷有着重要作用,应该正确看待诉前鉴定的性质。针对诉前鉴定存在的问题,应当从诉前程序、证据开示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鉴定人的委托权完全由司法机关垄断,法院给予自己选任的鉴定人所出具的鉴定结论以更高信任度。但是鉴定结论在未经查证前也只能属于证据资料,本文就鉴定结论认证的几个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走向规范的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是指在司法诉讼或准司法活动中,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对需要通过鉴别而确定的专门的技术性问题,按照法律规定,指派具有鉴定权的鉴定人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的科学实证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诉讼中,质证是控辩双方针对案件中所提出的证据进行质疑、辩驳的诉讼活动,但由于我国庭审质证制度存在着不完善的环节,使得庭审中当庭质证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庭审质证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释明义务是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承载着强化当事人诉讼权益、兼顾程序与实体正义、弥补诉讼不公的重要价值。该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转型期中大陆法系以当事人为主导的诉讼模式在我国民事审判程序中的推进和深化,从而达到职权主导型诉讼向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机制的"温和"转变。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重新修订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及庭审方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法庭质证将进一步明确与强化,在案件审判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该文就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的程序、出庭前的准备、出庭质证应对技巧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笔迹鉴定样本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根据笔者所在鉴定机构鉴定人每年上百例的鉴定经验,描绘出当前笔迹鉴定样本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鉴定人经验、观察以及鉴定人与委托人的业务往来,分析了产生笔迹鉴定样本问题的各种主客观原因。结论解决笔迹鉴定样本问题,应从技术、法律、规范层面共同展开。在技术层面,鉴定机构应要求与协助委托人保障笔迹样本的合法、充分、可比与可靠;在法律规范层面,应着重规范委托人、当事人、鉴定人、律师等主体的不合法、不合理行为,避免他们采取故意干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对待笔迹样本收集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