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接受有关方面的询问和质证的制度会逐步实施,司法鉴定制度已经成为重要的诉讼证据制度之一。法庭或对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质证,一般包括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格,鉴定委托与受理的合法性,鉴定人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关系,鉴定使用的检验材料的可靠性,检验程序和方法的有效性,检验结果和鉴定结论的真实性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司法鉴定结论对于准确的定罪量刑,保证办案质量,避免冤假错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我国司法鉴定实践中,司法鉴定机构设置、鉴定标准、制度建设、鉴定人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致使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建立统一合理的司法鉴定制度,规范统一的鉴定标准,建立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认证和社会评价制度,规范鉴定结论的质证机制,从而提高司法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证据理论上,将鉴定人视为证据方法存在不妥之处。鉴定本质上是法官在鉴定人之辅助下,以被鉴定之物为证据方法、原则上须依当事人申请而启动的证据调查之职权行为。鉴定结论为证据资料。我国学界对司法鉴定之性质的界定有欠准确,因而导致民事司法鉴定外延泛化、混同鉴定之独立性与中立性、对鉴定结论之性质认识错误以及忽视鉴定实施过程中对当事人的程序权利保障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王彦璋 《科技信息》2010,(26):94-95
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医疗事故责任鉴定制度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改革的方向,就是将由医学会鉴定和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的"双轨制"责任鉴定机制改变为统一的医疗事故责任鉴定法律制度,建立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人制度,由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人独立向法庭负责,向法律负责,改变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不向法庭负责或者只间接向法庭负责的做法,增强医疗事故责任鉴定程序的公正性、增强医疗事故责任鉴定过程的透明度,增强医疗事故责任鉴定结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鉴定程序本身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它应该是包括鉴定结论质证程序在内的一个科学系统,如果缺少了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程序,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就难以得到当庭解决,使得鉴定结论的质证变得困难,势必造成鉴定程序本身科学的系统功能受到蚕食。同时,与鉴定结论厉害相关的当事人的质证权亦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6.
浅议笔迹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笔迹鉴定工作的具体情况,要保证笔迹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应重点强化以下几个方面:1.鉴定人要了解案情。2.检验应从分析检材、样本笔迹有无伪装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检材、样本的一般特征及细节特征。3.重视分析研究书面语言特征及文字布局特征。4.加强鉴定复核制度。5.加强笔迹鉴定监督,建立鉴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鉴定人的委托权完全由司法机关垄断,法院给予自己选任的鉴定人所出具的鉴定结论以更高信任度。但是鉴定结论在未经查证前也只能属于证据资料,本文就鉴定结论认证的几个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孔凡彬 《科技信息》2007,(24):270-271
在诉讼中,对技术性或专门性问题的解决英美法系是实行专家证人制度,我国秉承大陆法系传统实行鉴定人制度,但鉴定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弊端,最主要的是如何对鉴定结论进行有效质证,从而避免鉴定书发挥"一语定乾坤"、"科学判决"的作用。作为立法补救措施--专家辅助人制度,因该辅助人的质询意见不是法定证据,因此该补救措施在事实上又是于事无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合理借鉴英美法上的专家证人制度,完善证据立法,增加专家证言这一证据类型。  相似文献   

9.
肖庆华 《科技信息》2007,(15):130-130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案件中有关财务会计专门性的问题,鉴定人不能从技术上进行突破时,采用人证作出满足办案人员需要的鉴定结论,这不仅违背了鉴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客观、科学的鉴定原则,造成鉴定结论的不科学不客观,影响了司法会计鉴定结论中的可信度,而且也会造成一些冤假错案,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甚至会为此而负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司法鉴定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提高司法鉴定的质量关键依靠制度。司法鉴定活动应符合一系列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即当事人平等、鉴定程序公开、诉讼各方对程序的平等参与等各个方面。笔者从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应树立和谐的理念出发,分析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机制,司法鉴定行业级别制度和统一的司法鉴定标准,鉴定人出庭质证的制度,鉴定人员的资格确认。  相似文献   

11.
司法鉴定活动对于有效地保障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司法实践中,对于司法鉴定的属性、司法鉴定权的启动和管理、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资格、鉴定人负责制度和出庭作证的义务等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对于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一是要认真按照《决定》的规定,理顺司法鉴定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二是要尽快制定鉴定人资格体系和行业准入管理制度,把司法鉴定制度纳入法制化、正规化建设轨道;三是要逐渐实行鉴定职业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新型案件不断出现,鉴定在这类案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证据理论和制度使法官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出现困难.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宏观的理论指导,导致制度与审判模式不配套.若从裁判的视角重新审视鉴定人在诉讼中的作用,便可明确鉴定人的中立地位,以期完善我国的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的鉴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诉讼之“公正、效益”目的的实现。而目前鉴定制度却是我国民事诉讼改革当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种种不足与缺陷已日益突出,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已经受到法律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鉴定制度,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本从民事诉讼的视角,通过对鉴定制度概念、特点的解读、两大法系鉴定制度的比较和我国鉴定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今后我国鉴定制度的建构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专家辅助人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配套机制,而在刑事司法鉴定中其作用更是不容忽视。鉴于我国现有司法鉴定体制中出现的鉴定机构性质不明、鉴定结论审查判断不科学等顽症.确立专家辅助人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的现状出发,结合英美法系国家专家辅助人制度的主要内容。针对我国建构刑事鉴定专家辅助人制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存在专业性不足、公平性受质疑、过程冗长、责任不明、赔偿“二元化”等弊端,要解决这些问题,建立统一高效独立的医疗鉴定机构,完善医事鉴定人准入制度、责任制度、出庭作证制度,破除医疗鉴定的地域性,统一法律赔偿项目和标准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张梅馨  聂海燕 《科技信息》2009,(25):I0022-I0022,I0024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司法鉴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一些案件的审理中.司法鏊定人作为司法鉴定活动的主体,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司法鉴定人既不同于证人,也不同于专家辅助人,其在诉讼中的地位不明确直接影响到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司法鉴定问题,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鉴定人的诉讼角色定位问题作简单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人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鉴定结论是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案件性质的重要依据,但作为鉴定结论的"真理性"又是相对的,这就决定在庭审过程中对鉴定结论进行质证,包括两方面,庭前审查和庭审审查,通过对鉴定结论采信的分析,提出了对司法鉴定结论采信的几点建议,并认为终局鉴定来消除鉴定的分歧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指在民事审判中,为确定当事人诉争的涉案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接受当事人或人民法院的委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该涉案工程进行检验、核算、鉴定后作出科学的结论意见的过程。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内容既广泛又复杂,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是解决工程纠纷案件的综合性、关键性证据,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解决纠纷,构筑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技术资格制度是韩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韩国较为完备的技术资格法规体系,是韩国技术资格运行体系的核心支柱,有力支持和保障了韩国技术资格事业的发展.韩国对技术资格制度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有效保证了国家技术资格制度的专业性和客观性,提高了技术资格制度的效率;对技术资格制度实行高度统一的技术管理,保证了技术资格鉴定工作的科学、客观、公正,树立了国家技术资格鉴定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20.
也谈科技成果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关科技成果鉴定是与非的争论此起彼伏,而且非议颇多。笔者多年从事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对科技成果鉴定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在此,愿提出我的观点,与大家商榷。 一、我国的科技成果鉴定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井在不同时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科技成果鉴定是对科技成果质量的审查,真伪的辨别,以及对科技成果进行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 我国的科技成果鉴定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科学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国民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对科技成果的真伪缺乏有效的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