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索聚苯乙烯微球的添加对于分子印迹膜对溶菌酶(Lysozyme, Lyz)吸附性能的影响.以溶菌酶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球为致孔剂,制备聚苯乙烯为致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PS-MIP).PS-MIP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短于未添加聚苯乙烯微球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IP);PS-MIP与MIP对于Lyz的吸附能力均明显好于聚苯乙烯为致孔剂的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PS-NIP)与未添加聚苯乙烯微球的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NIP);PS-MIP对Lyz的选择性要好于MIP,而卵清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在PS-MIP和MIP上的荧光信号没有差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印迹膜聚合过程中添加聚苯乙烯微球,有利于缩短吸附时间,增大溶菌酶的吸附量并提升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Tuftsin是一种对人体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肽.该文以Tuftsin为模板分子,以丙烯酸为单体,在多孔聚偏氟乙烯基膜上制备高选择性Tuftsin-丙烯酸分子印迹复合膜(T-AA MICM),并研究其吸附分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分子印迹复合膜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和特异性选择吸附性能,Tuftsin在分子印迹复合膜上的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吸附过程,其吸附动力学行为规律符合准2级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3.
以茄尼醇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茄尼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和茄尼醇分子印迹复合膜(MIM).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吸附和渗透特性,并用于烟叶样品中茄尼醇的分离富集.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MIP的印迹因子可达2.20,其对混合标准溶液中的茄尼醇的吸附率达66.9%,明显高于其它组分,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分离富集茄尼醇的性能;所制备的MIM能阻碍印迹分子的渗透,显示出对印迹分子茄尼醇的渗透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在水相中,将模板分子咖啡因、功能单体丙烯酰胺(MA)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咖啡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印迹聚合物微球进行吸附性能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电镜和红外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形貌较好,对咖啡因有较好的特异性选择吸附,吸附量为1009.5μg/g,分离因子为2.37。  相似文献   

5.
以S-2-巯基丙酸为手性功能单体,S-萘普生(S-Npx)为模板分子,优化印迹体系和聚合方法制备了18种印迹聚合物(MIP_(1~18))和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_(1~18)).结果表明,在以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为载体,采用表面印迹法,固定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20,甲醇为致孔溶剂时制备的印迹聚合物(MIP3)具有较好的印迹效果.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其吸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多分子层吸附为主,Scatchard分析显示,离解常数K_d为0.82 mmol/L,最大表观结合能力Q_(max)为9.92 mg/g.动力学研究表明,达到吸附平衡时,最大吸附量可达5.73 mg/g,印迹因子为4.82,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最优聚合物MIP3及相应的NIP_3的结构,并研究MIP_3对外消旋体R,S-萘普生(R,S-Npx)的手性拆分能力.最后结合HPLC研究了MIP_3对混旋萘普生的手性拆分能力,拆分因子达到2.31,证明其拆分能力比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外消旋色氨酸(DL-Trp)为模板分子,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为单体构建手性环境,改变印迹体系和聚合方法合成了14种印迹聚合物(MIP1~14).采用SEM和N2吸附试验表征优化印迹聚合物MIP14的结构,通过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模型探讨其吸附特性,并结合HPLC分析聚合物对DL-Trp的手性拆分能力.结果表明:MIP14为孔径分布较为均一的中孔材料,主要存在两类结合位点,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MIP14具有良好的手性拆分能力,在含有6种芳香族氨基酸的复杂体系中可特异性拆分DL-Trp,拆分因子1.477,表明以环糊精衍生物直接印迹外消旋混合物来制备手性印迹材料是一条简便而可行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种新型功能单体1-苯基-3-甲基-4-甲基丙烯酰基-5-吡唑酮(PMMP).采用牺牲硅胶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从功能单体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和致孔溶剂的种类3个因素各取4个水平分别合成了16个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平衡吸附实验表明正交设计优化条件下得到的印迹聚合物MIP17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好的印迹效果.对MIP17进行了混合标准样品的选择性及实际样品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新功能单体制备的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选择分离性能和一定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8.
以水杨酸(SA)为模板分子,改性凹凸棒土为载体,制备表面印迹聚合物(MIP)。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MIP的吸附性能,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线衍射仪(XRD)和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表征MIP表面官能团、晶体结构和孔结构。结果表明:MIP对水杨酸的吸附约在120 min达到平衡且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解释吸附等温行为且为单层吸附。初始pH通过影响吸附剂与SA间的氢键而影响MIP对模板分子的吸附,MIP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MIP相对于非印迹聚合物(NIP)对SA有更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苯酚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乙腈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方法合成了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溶液的pH,吸附时间及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发现溶液的pH为7.0时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苯酚的吸附量最大;吸附在20min左右达到平衡;随着溶浓度的增大,吸附量也随之增大,最后达到吸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苯酚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可将其用于对苯酚的吸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亲水性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并考察其吸附、分离性能.以尿苷为模板分子,通过回流沉淀聚合方法(DPP)制备亲水性的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模板分子UR与功能单体MMA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以及吸附选择性,评价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时对尿苷及其类似物的分离能力.UR分子印迹聚合物对UR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Freund lich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尿苷的等温吸附数据;UR分子印迹色谱柱能够实现UR及其类似物的分离,对尿苷具有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1.
种子溶胀聚合法制备新型分子烙印聚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超声波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微粒,并以之作为种子,经过两步溶胀,以茶碱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聚合得到粒度均匀的球形分子烙印聚合物.研究了影响分子烙印聚合物形貌和吸附性能的因素,表明该聚合物对模板化合物茶碱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绿原酸印迹聚合物微球沉淀聚合法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原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绿原酸分子印迹聚合微球,讨论了溶剂、功能单体、引发剂(AIBN)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 mL乙腈为致孔剂,0.25 mmol模板分子,1 mmol MAA为功能单体,10 mmol EGDMA为交联剂,12.23 mg AIBN为引发剂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Scatchard分析表明在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存在2类不同性能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13.
Cu(II)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是给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GMA)为交联剂,甲苯为溶剂,应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等对该印迹聚合物微球进行表征,表明该聚合物微球外观形貌和内部孔隙清晰分明,对水中的重金属Cu(Ⅱ)离子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沉淀聚合法, 以PdCl42−为模板, 以4-乙烯基吡啶(4-VP)、2-烯丙巯基烟酸(ANA)、2-乙酸胺基丙烯酸(AAA)为功能单体, 加入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致孔剂甲醇, 制备钯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用量的功能单体和不同用量的交联剂, 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钯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效果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 与ANA和AAA功能单体对比, 4-VP和PdCl42–能形成4:1的稳定配合物, 结合常数最大, 印迹效果最好, 是 3 种功能单体中用于制备钯离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选择。吸附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 按照模板、功能单体、交联剂用量比例为1:4:40制备的钯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d(II)的吸附量最大, 为5.042 mg/g。  相似文献   

15.
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乙腈溶液中合成了邻氨基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和选择特性。采用Scatchard模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邻氨基酚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特异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微球形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结合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杨酸为模板分子,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分别以甲基丙烯酸和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比较了由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识别能力和选择性。表明以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在优化了载体膜种类、引发剂与交联剂用量以及载体膜在预聚合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基础上,以聚偏氟乙烯(PDVF)为载体膜,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固定模板、单体及交联剂的加入量比为1:4:8,在乙腈中用AIBN引发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对香豆素具有较高吸附容量(0.151 8 mmol/g)和理想印迹因子(2.09)的香豆素分子印迹复合膜.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了膜的结构与形貌,探讨了膜的传质机制及其渗透选择性.结果表明,在浓度差驱动下,该膜通过溶解-扩散机理进行传质,并在有干扰物存在时,对香豆素具有良好的分离选择性,从桂枝甲醇粗提液中提取分离香豆素的回收率达到了89.6%.  相似文献   

18.
以间苯二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采用Scatchard模型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印迹聚合物对同类底物吸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印迹聚合物对间苯二酚呈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在优化了载体膜种类、引发剂与交联剂用量以及载体膜在预聚合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基础上,以聚偏氟乙烯(PDVF)为载体膜,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固定模板、单体及交联剂的加入量比为1∶〖KG-*2〗4∶〖KG-*2〗8,在乙腈中用AIBN引发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对香豆素具有较高吸附容量(0.1518mmol/g)和理想印迹因子(2.09)的香豆素分子印迹复合膜.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了膜的结构与形貌,探讨了膜的传质机制及其渗透选择性.结果表明,在浓度差驱动下,该膜通过溶解-扩散机理进行传质,并在有干扰物存在时,对香豆素具有良好的分离选择性,从桂枝甲醇粗提液中提取分离香豆素的回收率达到了89.6%.  相似文献   

20.
选用乙酸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该聚合物作为填充吸附介质,开发了针式萃取装置,并与气相色谱联用分析了气体中的痕量乙酸.实验考察了主要反应条件参数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丙酮为溶剂,预聚合时间为5h,模板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