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海外孔子学院中文阅读推广的背景,阐述了海外孔子学院中文阅读推广的具体举措,分析了孔子学院在海外推广中文阅读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宓对孔子及其学说进行了现代阐释,认为孔教为中华文明的支柱,建设现代新文化必须融汇东西文明的精华。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中国道德理想和人格标准的寄托,他以执两用中为宇宙及人生之正道,以孝为诸德行之本,以克己复礼、行忠恕和守中庸为实行道德的方法。吴宓反对批孔,认为“批林批孔”运动是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无知、误解和歪典,并因此遭受摧残。  相似文献   

3.
校训"厚德博学,知行合一"具有深厚的孔学渊源。"厚德"是孔学从《易传》继承和发展的思想,是孔学的教育目标;"博学"是孔学的教学原则;"知行合一"的最初理论来源是孔学在伦理道德层面上的知行统一学说,是孔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孔子前,“君子”含义不固定,不确指,与德行好关联不紧,不具道德评判色彩。“君子”既指天子诸侯,也可指丈夫男性情人,德行可好可坏。孔子第一次全面地以具体的道德规范──仁、义等十余种内在品质与恭、庄等八种外在仪表两层面充实了“君子”的内涵。“君子”由偏指地位尊贵转向德行高尚。基于此,孔子评判历史、当代人物,教育、培养学生做“君子”,最终行君子之政于国。分析先秦诸子言说,“君子”是孔子为儒家树起的一面旗帜,承载了重构社会新秩序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不仅在军事学、政治学、文学、史学、文化学、社会学、艺术等领域均有伟大贡献,在体育学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的体育教育思想、体育养生思想及其实践,即他的全面发展思想、体育竞赛道德修养思想、体育养生思想等对当今学校体育教育亦有积极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文学批评观念,主要见诸于《论语》中,更多的体现为对《诗三百》的评价;而尤以思无邪、兴观群怨、文质并重、学以致道等为要;既体现了孔子的文学批评主张,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儒家以诗教化的文学观念;中国文学在历史上总体走着一条"诗教"之道,归根结底是受孔子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汉银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13-1416
孔子学院作为国家一项重大的文化软实力工程,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的公益机构,自开办以来,其快速的强大与发展成为了汉语文化强大的出口品,如今孔子学院的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孔子学院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其发展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建议,以促进孔子学院的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诗教”思想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对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2001年秋季开始启用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新版教材同样也不例外。只有很好地了解这一点,才能够更深入地开展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儒学中所包含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合众为一、和谐共处等理论精华,历史上在和睦相处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凝聚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走向世界的今天,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更显示出其突出的重要性.挖掘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传统文化根源,既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和平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思想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文化育人哲理。尤其是在教世人如何"学"中,对教育后人要以文化来熏陶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教育中国无数子孙,同时对于中华民族建立特有的文化体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孔子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音乐的局面,把奴隶主贵族的音乐教育变为新兴地主阶级的音乐教育,实行了一场空前的大革命;孔子揭示了音乐与政治的内在关系,阐明了音乐对政治的重大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孔子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第一个提出了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尽善尽美”、“中和之美”的音乐审美现;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既注重音乐内容,又注重音乐形式的音乐理论家。强调音乐必须“文质兼备”,即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比较诸多《论语》英译本的基础上,从三个侧面探讨吴国珍先生英译的《〈论语〉最新英文全译全注本》,着重讨论其译文的三大特色,即体例独特、译义确切、通俗易懂。并由此得出结论:尽管可能存在一些可资商榷的地方,吴译《论语》仍不失为一部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标签,他的行为和思想彪炳千秋,同中国历史交相辉映。儒家思想在当代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于人文礼法、国民政治、军事战略、人才择用、治学为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诗论》是距今大约2257年左右,即公元前三世纪的重要出土文物。它对《诗经》学中的基本概念,如"风"、"雅"、"颂","诗言志",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在《诗经》发展史上,是儒家诗学系统的产物。在先秦儒家诗学的发展链条中,它在孔子与孟子之间补充了一个新的环节,从而为研究先秦儒家学派对《诗》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汉语热潮的推动下,随着孔子学院走向世界,中国文化在更加广阔的辖域中得到传播和发扬。孔子学院以阶梯式的文化传播模式完成光大与创新汉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也给国内的文化传播与传承现状带来新的思考,文化传承一定践行认知体系的开放、知识体系的构建、行为体系的创新和价值体系的与时俱进,实现文化的软实力强国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地区8所高校在海外建立的孔子学院为例,对所承办院校进行了调研,考察各孔子学院的分布布局,比较孔子学院建设情况与办学模式,分析孔子学院建设与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诠释与解读,百多年来也一直争论不休,但国学本身的存在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绵延了五千年之久而不断、浩瀚的多学科典籍的深入研究与交融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华传统文化也正在随着中国产品越来越深入地走向世界。中华文化正面临着一个全面的辉煌时代的到来,并且必将会为全世界所全面地而不是部分地接受。我们对国学典籍进行研究,并以汉英对照表格归纳的方法加以诠释,形成一本工具书,目的就是想把“国学”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向世界推介出去。我们的研究成果之所以采用表格形,意使中英文对照的内容不致相隔太远,可突出相关内容的对比性。 如果各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手中有了本书,相信对于他们在选择攻读方向和决定阅读材料的取舍上能够有所帮助,较快地找到自己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对于国内的青年知识界来说,又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中国各类经典的大概,启迪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国的汉学专家,本书对他们了解、深化和拓展自己的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王筠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从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学原则、为师之道等四个方面论述。王筠对教育,尤其是蒙学教育,有自己许多创新观点,既丰富了孔子原有的教育思想,又推进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儒学在其二千多年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五个时期的历史演变,至晚清逐渐走向衰落."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反传统后,现代新儒家致力于复兴儒学运动,作出了积极的理论贡献,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如今,面对西方科技文明的挑战,儒家文化若能正确应对,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现代化与反现代化的关系,可以预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人的眼中,如何解读国学,尤其是其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的呢?说实在的,自西学东渐以来,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读,那么人类学是如何解读儒家思想的呢?文章从人类学的理论出发,对儒家的天命思想、人性思想、仁礼思想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