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频分享网站从产生以来就面临很多问题,主要是其内容涉嫌侵权,对著作权人的利益有诸多侵害,所以一直面临诉讼困扰,本文从著作权侵权的角度出发,对视频分享网站的运营模式及侵权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种现状的解决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视频分享网站在丰富人们娱乐生活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很多的负面问题,版权侵权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在通过立法保护版权人合法利益的同时应兼顾促进视频分享网站的健康发展。同时,视频分享网站也应当承担合理的注意义务以避免版权侵权纠纷。  相似文献   

3.
搜索引擎服务商的著作权侵权问题之解决须建立在网络服务模式和工作原理基础上。作为“引路者”,未直接实施受著作权人专有权控制的行为,是间接侵权者,构成要素包括在网络上非法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该使用对作品权利人造成了损害、网络版权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及部分情况下的主观过错。传统著作权间接侵权判定“避风港规则”需随搜索引擎技术发展进行修正,在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建立良性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视频分享网站行业风起云涌,视频广告在视频分享网站上作为一种广告媒介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告行业、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针对视频分享网站中的视频广告,对相关概念和分类进行界定,以优酷网为例探讨分析视频广告在视频分享网站中的三大传播特性,为他人研究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网络视频在带给人们视觉盛宴的同时,也陷入了侵犯版权纠纷的泥潭。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重点探讨视频分享网站侵权责任的认定,以及较具争议性的广告商是否有赔偿责任的问题,最后对视频分享网站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法》修改过程中,"草案"第69条规定的网络侵犯著作权"避风港"规则和"红旗"标准引发了学界及实务界的关注和争议。通过对现行既有的涉及到网络著作权侵权的四部法律文件与"草案"第69条的梳理,可以看出,在适用论上它们之间存在着竞合关系;在立法论上,"草案"的内容表述和立法技术有待完善。但总体而言,"草案"的保护水准较之现行法并未降低,公众焦虑的真正原因是"草案"第69条无力应对百度文库等信息技术带来的大规模侵权压力。解决此问题需超越"避风港"规则而在原有路径基础上另辟新途。  相似文献   

7.
"缓存"链接技术直接关系到搜索引擎的正常运行,避风港保护对于搜索引擎不仅具有程序上的意义而且具有实质上的价值,但是搜索引擎缓存活动并不适用于系统缓存避风港保护。与其扩大系统缓存避风港保护范围以覆盖搜索引擎缓存技术,不如把搜索引擎缓存技术纳入到信息定位工具避风港保护。搜索引擎抓取、复制网站上侵权作品时,服务商不能以版权人默示许可和禁止反言原则进行侵权抗辩,合理使用抗辩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3D打印技术专利侵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D打印技术对于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方式产生了变革作用,同时可能引发较高的专利侵权风险。根据现有的专利侵权构成要件,3D打印侵权产品和传播3D打印模型文档的行为难以构成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专利权人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也没有明确法律依据对其给予保护,网络经营者也不能在链接侵权产品设计行为中得到侵权豁免。有必要取消专利侵权行为的生产经营目的要件,建立并拓展间接侵权制度,构建专利领域的避风港规则,并对专利权人采取的技术措施给予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的产生和逐渐成熟,数字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模式.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其与网络内容提供者之问关于作品的著作权产生侵权纠纷时,网络内容提供者作为营利性机构,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而数字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只应当承担过错责任,同时对于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不应当承担连带性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从确定网络作品的性质和范围入手,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著作权人的法定许可权等问题,并就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的表现形式、责任承担以及侵权诉讼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网络侵权责任的基本规则,明确了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的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包括提示规则与明知规则两种形式。对于侵权责任法的网络侵权责任,其具体实施对策应从网络侵权案件的诉讼当事人的确定、网络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网络侵权对象范围、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等方面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2.
视频分享网站原则上不负有对网络用户上传信息的主动审查和事先审查义务.只在网络用户侵权事实像飘扬的的红旗一样明显时才承担较高的注意义务。法院在审理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案件中,如何准确适应”红旗标准”已成为司法实践中较为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随着因特网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网络的全球化、虚拟化和非中心化使得网络著作权侵权的形式多样化,侵权的方式更隐蔽,其责任难以认定。在网络条件下,确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切实保护著作权的先决务件。我国学界对此问题尚有争议。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认定的目的归根到底是平衡和协调两个相互冲突的权利——创作者和使用者的权利。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归责原则应适用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4.
江虹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3):66-67,70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方主体,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卷入复杂的法律纠纷中,ISP的隐私侵权责任认定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网络环境中的隐私与隐私侵权有了新变化和新特点,ISP也面临着隐私侵权的新问题,尤其是作为中介服务者所面临的特殊的侵权问题。因此对于ISP作为直接侵权人和间接侵权人的隐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等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时至侵权责任法在立法日程上加速前行的今天,学者对侵权责任法独立成编形成了基本共识,但就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设计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就法学界就侵权责任法讨论的两个具有争议性问题即"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合并规定还是拆分规定?"展开讨论,并认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由于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形式以及技术性规则的区别至今还没有消除,宜分别在侵权责任法和合同法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因深度链接使用作品引起著作权纠纷,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承担侵权的民事赔偿责任,引起了业界内外多年来对深度链接是否侵权以及是否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研究与争议。从现行法律角度和司法进程出发回答此异议,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链接观,防范侵权,减少损失。该案对图书馆界和整个互联网界与权利人防范侵权都具有普世意义,应当在利益共同点上进行探索,把握实现共赢之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若干功能的分析,认为采用著作权集体管理授权模式使用著作权将大大降低图书馆支出的著作权使用费,使图书馆避免侵权而承担赔偿责任,以获得更加实际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图书馆运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于近日宣布,将制定相关法规净化网络上视频的传播,其中包括视频网站上分享的免费视频和由国家接管的企业网站上的视频。法规出台后究竟会给诸如YouTube此类服务器在国外却在中国拥有大批用户的视频分享网站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结果现在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胡述亚 《创新科技》2014,(18):69-69
关于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一般存在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原则等诸多学说。具体到著作权领域,传统的民法理论及民事立法对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未作出定论,在著作权专门法律中,也未对此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近年来,关于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问题争论不休,一直未取得共识。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著作权领域的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做出初步探讨,以期对学术界和司法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张强  朱娴  彭炜 《科技信息》2011,(27):I0406-I0406,I039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著作权网络侵权的现象不断涌现。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著作人的合法权益,又要使广大网民充分享受网络科技带来的便利,就需要通过立法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予以明确,对其侵权归责原则予以重新厘定,即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以过错推定原则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