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炮身管内表面综合测量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一种用于火炮身管内表面的综合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环形激光发生器、反射锥镜、CCD相机以及驱动装置等组成,通过对环形激光器投射在被测火炮身管内壁上的环形光斑进行成像和分析计算,可对身管内表面的一个截面形廓进行检测;同时利用身管一段内表面在CCD相机上所成的像,可实现对膛线参数检测、内表面缺陷识别和磨损程度的检测.该系统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身管轴线移动,实现对整个身管内表面的综合测量。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高精度火炮身管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介绍了测试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测量方法和软件组成,分析了测试过程.该系统采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传感器作为传感器件,在专门设计的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对火炮身管内径实现准确快速的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检测精度高、检测效率高、检测方便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预测出火炮身管寿命终止时的最大射弹数,提高火炮的实用性能,该文对火炮身管内径磨损量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该文提出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的方法,将灰色模型与线性回归模型相融合,建立了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得到了身管内径磨损量与射弹数的数学关系式.将该新模型与传统的灰色模型分别应用于某型火炮的身管寿命预测,通过数据对比表明了该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方法的有效性,使预测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身管是火炮武器的重要部分,其性能状态决定了火炮的使用寿命.将随机Wiener过程应用于火炮身管的剩余寿命预测,通过极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利用Bayesian方法对参数进行更新,提高参数的估计精度.以某型火炮为应用对象进行寿命预测,得到了不同射弹发数条件下剩余寿命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可靠度函数曲线,且预测精度随着射弹发数的增加逐渐提高.应用实例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对火炮身管寿命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坦克炮往往通过增大膛压和加长身管来提高弹丸的初速和火炮的威力,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坦克炮身管动力学性态发生变化,使其射击密集度超出可控的范围。因此,掌握坦克炮身管的振动特性并使其固有振动频率合理分布是坦克炮发射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坦克炮身管振动对射击密集度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某型坦克炮身管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振动模态参数,验证了身管设计的合理性,为坦克炮身管的动力响应分析和进一步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交变高温冲击条件下身管材料的径向温度变化过程直接影响到武器系统的性能发挥.以片状身管材料为研究对象,选取合适变量,采用高温热源循环加热的实验方法,通过热成像设备观测火炮身管材料径向温度的演变过程,辅以有限元温度场仿真对比验证实验结果,从而得出不同射速和不同环境温度及风速影响下身管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为分析和预测火炮身管寿...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形调优法的复合材料身管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可以获得重量轻刚度好的复合材料火炮身管。根据设计要求,建立复合材料身管结构优化模型,以各层材料厚度和复合材料层的缠绕角为优化设计变量,身管强度和重量为约束条件,身管刚度为优化目标。结合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复形调优法,建立复合材料身管结构优化的求解框架,并进行了编程求解。优化算例表明,复合材料身管在满足强度和减重要求的条件下,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12.14%。  相似文献   

8.
在火炮身管静态参数的检测中,膛线诸参数的识别和提取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文中对非接触缠度测量原理以及测量过程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在对大量内膛图像分析与统计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类别方差的缠角测量算法。实测验证表明,该算法满足测量精度指标,具有通用性。最后,对系统以及实验结果做了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火炮身管内膛表面质量检测,提出一种基于相位相关的图像配准算法,对检测过程中采集到的火炮身管内膛图像进行无缝拼接,以全面、清晰地展现身管内膛表面图像。应用于研制的火炮身管内膛检测仪,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拼接快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环形光切法的复杂深孔图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膛线炮身管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形光切的图像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环形激光束照射到深孔内膛表面上形成的环形光斑图像进行检测。通过对环形光斑亮度极值线的亚像素提取、缺陷点剔除、数据分离、参数回归和系统标定,实现了截面形廓和尺寸的检测;通过多个截面形廓数据,实现了深孔内膛形貌的检测。在对直径为130mm的膛线炮身管的检测中,该方法的单点轮廓测量精度达到了0.1mm,满足了身管质量控制和使用维护所需要的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