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研究北戴河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通过测算其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居民心理承载力和经济设施承载力来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戴河生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空间承载力比较大,而居民心里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相对不足,综合各项分析结果可知,北戴河旅游接待已经出现严重超载。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为旅游景区合理规划、有效管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作了探讨,提出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支撑体系,深入研究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智力、动力、政策和法规等五大支撑体系.认为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分为其推力系统和拉力系统,从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智力、动力、政策和法规这五大体系出发能够保证旅游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的基础,对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广东省肇庆市的七星岩景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旅游旺季时,七星岩的旅游人数激增,给该景区的资源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七星岩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须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七星岩景区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七星岩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是以原生杜鹃林为主体的自然季节性旅游地,每年3-5月短暂的花期时节都会引来百万游客竞相观赏,也给景区植被环境带了冲击。本文采用旅游影响系数和样方法分析旅游活动对游径两侧植被影响,得出同一水平距离带上旅游影响大小与距游步道距离远近成反比,整个景区环境处于良级和中等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季节性旅游地的保护性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景区开发规划设计是否合理,事关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而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判据之一。文章剖析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特征,从指标体系的构建、权重的确定、数学模型的选取等方面讨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平潭海岛为研究区域,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是经济方面,而负面影响则是垃圾、噪声污染等方面.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改进平潭旅游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平潭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疆昌吉州辖区内的天山天池景区和杜氏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旅游资源丰度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天山天池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受制于靠山吃山的经营理念,景区开发和旅游业经营过度依赖优质旅游资源,形成了优质旅游资源的垄断经营,使得提升旅游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竞争力受到阻碍,导致景区旅游产品单一,季节性强,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度低等问题。没有优质旅游资源的杜氏旅游景区则通过市场开拓和经营努力,不断推进旅游产品创新,在近年来新疆遭遇旅游接待人数滑坡的时期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旅游资源开发也存在着"资源诅咒"效应,旅游业经营需要警惕资源诅咒现象,避免过度依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冠豸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冠豸山风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容量和经济环境承载力,确定出该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主要制约因子——空间环境容量。研究表明,该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利用强度偏低,旅游业发展空间较大,提出的旅游营销对策可为景区的规划、管理提供依据,以实现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旅游景区开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万绿湖旅游景区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集"山美、水美"于一体,被称为珠三角的"后花园"。通过对万绿湖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找出景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从环境卫生管理、环保宣传教育、景区总体规划、环境监管、景区经营、部门协调、综合管理等方面出发,提出若干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更好地指导景区的经营管理,实现万绿湖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旅游社区环境与景区环境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矛盾日益加剧的形势,旨在揭示二者间的内在作用机理,为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相关概念及其构成加以明确界定,就旅游社区环境与景区环境的作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进而从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对环境的影响入手,构建旅游社区环境与景区环境演化的相关性模型,深入剖析二者间的相互作用特征。分析表明,景区环境与旅游社区环境是一对联系紧密的共生体,在旅游地演化中存在明显的正负效应关系。因此,无论景区开发,还是旅游社区发展都要统筹兼顾;通过构建景区环境与旅游社区环境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旅游目的地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的孤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缺乏对风景名胜区周边居民利益协调的相应机制与政策,形成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孤岛效应",影响风景名胜区环境资源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提出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孤岛效应的概念,并从二元化管理体制、一元化发展模式、空间区位边缘化、社区参与的障碍等4个角度分析其成因,提出了理顺管理体制、加大输血力度、完善造血功能的对策,以期发展和谐旅游,促进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发展与它所依托的南京市息息相关.分析表明,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即 是其旅游资源容量,约为1936万人次/年.而目前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量仅为环境容量的32.3%,表明整个风 景名胜区还有较大的旅游容量潜力,但时空分布不均.中山陵景区已近饱和,明孝陵、灵谷寺、玄武湖等主要景 区尚有较大旅游发展空间.应通过开发新景点、价格杠杆和管理手段、及时发布客流信息等调控措施来调节客流 的时空分布,使之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3.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居民是旅游开发的主人 ,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也是最终受益人。因此 ,社区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景区和社区一体化的傣族园景区的社区参与比较广泛 ,主要体现为开傣楼、经营傣家乐和成为公司员工三种形式。这种国有企业主导下的社区参与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等而存在着许多难以协调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北京灵山地区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灵山为例,通过该区80年代初(1980)、90年代初(1993)、和90年代后期(1997)3个时期遥感数据解译,分析研究旅游开发对灵山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低山区旅游开发与环境变化的一般规律,为旅游管理部门制定生态旅游环境管理政策,实现景区可持续旅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崀山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崀山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崀山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进行合理的旅游规划;建立健全的、规范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21世纪生态旅游胜地”;加强宣传促销,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不断优化旅游环境;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加强区域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景点建设项目融资的方式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点在旅游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开发成功最关键的资源是财政资源.笔者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景点融资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旅游企业中景点项目经营者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并试图建立我国景点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在岩溶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必然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兴旅游方式 ,是应全球提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而产生的。开展岩溶地区生态旅游是为了促进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岩溶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 ,针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 ,探讨了在岩溶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