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渭散文的结构既有以纲统目的"完整性",又有目适纲宜的"有机性",这既是其散文结构理论的自觉追求,也在实践上构成了其散文的结构特色,我们拟称之为"网式结构".在排斥自我表现的文体和场合中,徐渭往往通过结构的经营使不合法的自我表现合法化;在允许自我表现的文体和场合中,其所创作的散文则往往具有"无布置"的结构特征.由此可见,结构的"有布置"还是"无布置"取决于其自我表现的需要,这就是徐渭散文结构的内驱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晚明文人,徐渭坎坷的一生与他在文学艺术等方而取得的丰硕成果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结合晚明社会文化背景,在阐述徐渭人格状态的基础上,分析他的书法美学与书法创作,特别是对其行草作品的赏析以及对其独特风格形成原因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章锦荣何谓书画同源?它是怎样产生的?书画家在艺术创作时为什么还要涉及到书画同源?同源的意义何在?等等,这是美术教学中经常要涉及到的问题,现特作探讨如下,以求正于方家。一、书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在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处于幼稚阶段,认为四季的...  相似文献   

4.
民俗体育文化现代化是现代体育文化形成、发展、转型和互动的过程,是文化要素创新、选择、传播、退出的一个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民俗体育进行文化转型,适应社会发展;部分以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被遗弃或者淘汰.进行文化现代化转型以直步现代化,是民俗体育文化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各大师范院校都逐渐向综合型院校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给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师范生职业技能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教学部门的大力重视。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方言入诗的角度,梳理并回顾新诗史上与此相关的"读诗会"活动,将涉及到读诗会出现的原因、过程、呈现的方式、背后隐藏的声音等诸问题.在新诗白话化、口语化发展演变中,必然含纳从视觉艺术到听觉艺术转型的诗歌试验潮流.这一过程中有实质意义的一翼是异质性的不同声腔之和谐共存,它将在互动互补中继续推动新诗朝现实主义与口语化的方向缓缓流动.  相似文献   

7.
诗文本是文人抒情言志的工具,在徐渭的写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而然地抒写生活遭遇所引发的各种感情,即通常说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另一种是碍于人情和生计,不得已代人撰写诗文,即所谓的"本无是情,而设情以为之"。  相似文献   

8.
徐渭的妇女观是复杂和矛盾的,他肯定女性的才能,提倡男女平等,同时又宣扬烈女节妇、妇道孝道等合乎封建制度、压抑人性的腐朽思想,对贞妇烈妇和愍妇不吝赞颂,却又发出同情孤寂压抑、被扼杀自然人性的守节妇女的声音。对徐渭复杂矛盾的妇女观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及当时社会思想这几方面去探索他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9.
徐渭与凡·高,一位是十六世纪中后期中国花鸟画大写意画派的开创者,一位是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洋画后印象派的杰出代表。这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天才,在其艺术风格与艺术道路上却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则自始至终贯穿于他们坎坷的人生道路与艺术风格之中。 相似之一:他们的人生都是坎坷不平、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社会无情地为他们累加了种种折磨和苦难,使他们的一生都在潦倒不堪的境遇中度过。徐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六岁时母亲去世就成为孤儿。曾乡试考举人不中,便倒插门做了上门女婿。 但好景不长,妻子病逝。40岁左右,曾参加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写了许多热情歌颂抗倭爱国英雄的诗文。后又结婚,但怀疑妻子对他不忠,在精神失常时误杀其妻而被  相似文献   

10.
想转型搞直销的健康产业类型有千百种,转型的原因却只有一种:保健品公司转型直销,为的是利润:医药企业转型直销,为的是利润:多元化集团转型直销,为的同样是利润。至今,失败的转型企业已有无数家,失败的原因却大致只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书画鉴赏方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芥川一生收集了许多包括中国书画名家的作品在内众多的书画作品,在他的文章中也有许多与书画相关的作品,可见芥川对书画的爱好在其文学素养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书画题材诗文是文学、书法和绘画三种艺术的融合,并由艺术层面上升到哲理高度。苏轼主张“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与造物者游”,艺术上以“常理”论书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3.
国画大师傅抱石,其实也是学养和造诣都极深的书法家。与他的绘画一样,他的书法已经进入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他的书艺进程、书艺风格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苏轼丰富的书画理论思想中,“寓意而不留意”的书画思想尤为引人注目。苏轼认为对于书画只能“寓意”而非“留意”。因为“寓意”可以寄托情思,其乐无穷,真正发挥书画的“悦人”功用;而“留意”就会爱不释手,执著沉迷,给主体带来消极的影响。故而对于书画应该采取一种“悦”而不“执”的欣赏态度。这种思维方式,蕴涵着禅门“于相而离相”、“住而不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院中国画的教育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教育模式:以素描作为美术训练的基础课,而忽视书法作为中国画教育的特殊,从而排除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地位,使当代中国画相比于传统中国画缺少了许多文化内涵和形式意味.因此以书法代替素描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在绘画天地里,王朝瑞山水画以其清新典雅的独特风貌跻身于画坛.他的<平顺行太行山水篇>表现手法之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晕染,以色彩辅笔墨;融写意与装饰、材质与绘制于一体.(二)重空白,以意韵达情趣.(三)以书入画,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牡丹之乡菏泽书画艺术资源种类繁多,精品荟萃,但在地方旅游事业中的文化品牌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文化旅游日趋兴盛的今天,牡丹之乡应该在旅游产品中打出书画艺术这个招牌,走书画旅游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具体做法包括:转变观念,发展书画旅游产业;开展牡丹之乡专项书画旅游;"以花为媒",借牡丹文化带动书法旅游发展;利用牡丹之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把书画文化融入人文景观中,实现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书法绘画旅游品牌知名度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个体的心境也受到很大影响,极易引发焦虑、烦躁、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若能在本科阶段开设一定量的书法通识课程,发掘书法与个体心理品质以及书法练习生理机制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关系,探讨书法练习干预对促进大学生积极心境发展的影响,应该是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人文修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宋代书画市场昌盛的条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促成宋代书画市场兴盛的条件以及特征。认为良好的人文环境,城市经济的发展,艺术消费群体的扩大等,是宋代书画市场兴盛的主要条件。职业书画师、职业中介商、固定交易场所以及赝品市场的出现,代表了宋代书画市场的繁荣状态。  相似文献   

20.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再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