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研究方法,考察清末李杕(1840~1911)于1899年翻译出版的物理学普及读物《形性学要》的刊刻、内容特点、传播情况等.结果表明,李杕翻译的《形性学要》是中国人最早自主翻译的物理学书籍,表现出了国人对物理学自己的理解和选择,改变了一直以来物理学书籍由外国传教士和中国人合译的局面.《形性学要》重刊,并被用于教会学校的教材,可见该书对物理学在清末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化、语言方面的差异,西方各国在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时,书名变得洋腔洋调,有的与原作题目相去甚远。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水浒传》,原书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外国。西方最早全译本是德文本,书名《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英译本为《发生  相似文献   

3.
试论尝试期的中国现代散文诗李标晶中国现代散文诗是我国新文学文体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的发生发展是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同步的。本文拟先就尝试期的中国散文诗作初步考察。中国现代散文诗是沐浴着“五四”的时代风雨破土而出的。它伴随着新诗的发展而发展。最早的...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外国读者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外国读者也能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这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分析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以及诗歌翻译中意美的传递,以便将诗歌中最真实的意境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5.
评徐治平的《散文诗美学论》朱慧珍散文诗是散文和诗的结合体。尽管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过类似散文诗的作品,但理论家、作家们不是将它归入散文,就是归之于诗。因为中国古代还没有“散文诗”的提法,散文诗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散文诗”一词是舶来品,它于1...  相似文献   

6.
陈蒲清同志的新著《世界寓言通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是他继《中国古代寓言史》之后的又一力作。我国寓言创作,源远流长,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外国寓言的翻译和引进,从《百喻经》算起,也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我国的寓言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外国寓言的翻译、引进,使本国寓言吸收新的营养,获得新的生机,也有许多成功的可以进行探索的东西。但是,理论落后  相似文献   

7.
“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分外香”。深秋时节,艳丽的菊花凌寒怒放,风韵独具.菊花,又名黄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我国栽培菊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菊花之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的“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春秋战国时的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云:“朝饮木兰之堕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那时已知落下的菊花瓣可供食用.如今菊花已广为世界各国引种,据统计,全世界有菊花一千属,二万五千多种.我国也有一百六十多属,二千余种,成为我国品种最多的花卉之一.  相似文献   

8.
二、演出展览2、外国话剧在展出的21个话剧中,有6个外国话剧。《油漆未干》由广东艺专实验剧团演出,法国福墅洼著,欧阳予倩翻译,赵如琳导演。《茶花女》由桂林第九休养院凯声剧团演出,法国小仲马著,黄若海导演。《大雷雨》由新中国剧社演出,俄国奥斯托洛夫斯基著,瞿白音导  相似文献   

9.
吴娟娟 《科技信息》2012,(4):176-176
本文以功能主义中的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比分析了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中特定文化词语的称谓方式、地名、时间和度量单位的翻译。经过分析发现,对于特定文化词语的处理,译者采取的是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与译者翻译小说,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目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
《几何原本》是随着传教士传入的科技知识一起传入中国的,在元朝时第一次传入.最早的汉译本由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前6卷,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后9卷.《几何原本》的翻译及传播培养了一批数学家,他们通过对西方数学和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研究数学的作.将《几何原本》发展史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试论章嘉·若比多吉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嘉·若比多吉在翻译《大藏经》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撰写了规范统一译文词语的《正字———贤者之源》,书中提出了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翻译的标准,增译、减译、转译、辅助译法等翻译技巧。他在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翻译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藏族翻译史上最早的译者素质问题,也在藏族翻译理论的指导模式上第一次从传统的"内向"理论模式走向了"外向"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377年前《名理探》这本著作就已被介绍到中国,是中国最早的传播西方逻辑思想的著作,翻译语言出色,对传播逻辑思想有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反映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原译名《大地上的房子》the houseon the earth)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于三十年代完成的.该书由《大地》(1931)、《儿子》(1932)、《分家》(1935)三部分组成.赛珍珠“因其杰出的传纪作品”①而获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在中外优秀文化的哺育下成长的。他如一株参天挺立的大树,把根深深埋植在祖国灿烂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同时又广泛地吸取了外国文化的营养。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化主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跻身文坛,就是从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开始的。从日本留学时期翻译雨果的《哀尘》到逝世前翻译果戈里的《死魂灵》第二  相似文献   

15.
1909年,杜亚泉与寿孝天翻译出版的《盖氏对数表》是中国首部由教育部审定的对数表教材.1953年7月由陈忠杰修订后再版.经对比,发现其底本最可能为宫本藤吉的译著《五位对数表及三角函数表》第2版(1907年).《盖氏对数表》虽然译文不无缺陷,非完美之作,但译文平实,内容丰富,适合为中学数学教学所用,得教育部之肯定,影响广泛.这本译著的翻译活动从侧面反映了国人从日本引入中学数学教材之努力,也折射了清末政治与科学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满族说部之创始神话《天宫大战》英译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英译实践中翻译目的、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的最佳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在外国影片的译制中,角色名的翻译往往是焦点.一个好的专名翻译,不但可以精准地传达源文化族群的特点,更是能吸引目标族群的注意.但受制于文化背景和受众认知等因素,同一个角色,两岸三地的译者往往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去翻译,极易引起混乱.以《变形金刚》为例,探讨两岸三地在电影角色专名翻译上的策略差异以及乱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个问题在批评界引起很大争议.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的英译以及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英译中,三位译者迥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后面隐藏的是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目的决定方法,这正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的,可以而且也应该作为我们评价文学翻译好坏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9.
《天路历程》的中译,并非是晚清来华传教士“文学中国”的一部分,而是其“基督中国”的一部分.《天路历程》在晚清中国的翻译传播,所反映的也恰是其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了解的进程,以及他们对“归化”中国对象变化的考量审视.与之相适应,《天路历程》在最初的文言译本之后,随即出现各种方言土话本(包括官话本),一方面可以见证上述考量之变化,同时也可以见证,传教士在相关语言策略上所做出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为十四行体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评《给玳姨娜》,在中国新诗史上最早肯定了中国十四行诗,并最早给予十四行体多种译名。他是中国诗人写作汉语十四行诗的最早作者之一,20年代中期写的五首十四行诗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最早从理论上介绍十四行体,所揭示的十四行体的艺术规律产生过重要影响。他较早参与了对欧洲十四行诗的翻译,推动了中国诗我人移植十四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