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琳  陈斌  莫文渊 《科技资讯》2014,(3):201-204
海南陵水土福湾位于海棠湾北部,属于典型的波浪作用为主的河口砂坝海岸,近年来由于河口东岸英州渔港防护突堤的修建,造成河口西岸出现较严重的岸滩侵蚀现象。本文主要从土福湾附近的水文气象条件、岸滩地貌形成过程、河口地貌及水下地形演变等多方面对土福湾岸滩侵蚀原因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岸滩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黄海中部的海岸和海滩的物质结构和动态特征,可将海岸划分为:高、低波能交互变化及其所形成的侵蚀—堆积岸段;废黄河三角洲的高波能侵蚀岸段;海州湾湾顶的低波能堆积岸段等三种类型。通过各岸段海水动力与岸滩剖面塑造的关系,探讨岸滩演变和沿岸泥沙流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黄海中部的海岸和海滩的物质结构和动态特征,可将海岸划分为:高、低波能交互变化及莫所形成的侵蚀一堆积岸段;度黄河三角洲的高波能侵蚀岸段;海州湾湾顶的低波能堆积岸段等三种类型。通过各岸段海水动力与岸滩剖面塑造的关系,探讨岸潍演变和沿岸泥沙流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受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海平面上升及流域减沙的影响,全球三角洲海岸侵蚀灾害风险加大.评估三角洲地貌未来变化及其侵蚀脆弱性,并分析海岸土地利用的暴露度,对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位于长江三角洲海岸的上海浦东新区为例,以2016年河口地形、2019年海岸土地利用为基础,结合2035年河流来沙1.25亿t/a、海平面累计上升16.5 cm情景下的河口地貌模拟以及浦东新区2035年规划,评估了当前和2035年海岸侵蚀脆弱性及土地利用价值的暴露度,进而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千年以来的地貌演变格局决定了海岸侵蚀脆弱性的基本空间格局,以土地利用暴露度与海岸侵蚀脆弱性等级为指标,两者具有高和极高等级的岸段目前长度为32.3 km,占浦东新区海岸长度的31.1%;随着未来流域减沙以及浦东新区的发展, 2035年其长度增加至47.5 km,比例升高为45.8%. 2035年,浦东机场及杭州湾北岸芦潮港区域侵蚀脆弱性等级增加,根据现有规划,这两个区域是航空枢纽和南汇新城建设的核心区域,其土地利用暴露度等级也将增加,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上述区域监...  相似文献   

5.
苏北南部淤泥质岸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鹄  陈锦辉  张丽娟 《广西科学》2005,12(3):197-199
选择年平均高潮位、年平均含沙量、潮滩宽度、潮滩平均坡度、潮滩滩高、年淤高率、年淤进率作为7个指标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苏北南部岸滩的冲淤变化状况,并划分该岸段的岸滩稳定状态。结果表明,控制苏北南部淤泥质海岸稳定状态的主要因子是泥沙含量、潮滩宽度及其潮滩的年淤进量,潮滩坡度是次一级的指标。苏北南部淤泥质海岸可分为稳定淤涨型、侵蚀不稳定型和基本稳定型三种状态。  相似文献   

6.
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长周期波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周期波动作为一种地貌演变现象在河口海岸地区广泛存在,在长江河口,表现为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及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的波动变化。而在杭州湾北岸,它又以“侵蚀波”的形式来影响岸滩的冲淤演变,本文试图通过揭示人在的动力机制来综合分析春在典型河口海岸演变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属淤泥质海岸类型,是我国海岸侵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根据地形图、海图、历史地图、遥感影像及历史文献等资料,应用GIS/RS技术及数理统计原理,对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以研究历史时期以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岸线的整体演变特征.自春秋以来,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经历了春秋至北宋的相对稳定,北宋后快速向海推进,再向陆侵蚀内移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受黄河南徙与北归的控制.1989年以来,中山河口至扁担河口岸段是主要侵蚀区,不同部位蚀退速率有差异,北部蚀退速率小于南部,中山河口以北、夸套河口以南则以淤积为主,这种差异主要受沿岸地形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侵蚀问题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锋  苏贤泽  刘建辉  李兵  雷刚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0):1093-1103
从区域构造背景、海岸侵蚀的表现形式、海岸侵蚀主要原因和面临挑战等方面对中国海岸侵蚀的特点做出概括性论述,并着重从海面变化与海岸侵蚀,以及风暴浪潮与海岸侵蚀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沿海海岸侵蚀的影响态势.认为中国海岸侵蚀风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侵蚀的影响研究与预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全球系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沿岸工程与规划等各方面的因素.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海岸侵蚀持续加强的严峻形势,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防治技术研究,健全管理系统和强化法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今后我国海岸侵蚀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口海岸为陆海耦合作用敏感地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受全球海平面上升、入海泥沙减少、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河口海岸环境面临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加强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建设是理解河口海岸过程与变化机理、提高对其未来变化认识与预测的首要条件.基于此,从河口海岸区位特殊性角度对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共5个方面综合论述河口海岸环境的监测要素与监测方法.在对比监测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在极端天气下的监测以及长时间尺度的监测中存在不足,亟须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10.
灌河口河口演变的遥感图象解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灌河口航空及航天图象解译结果.用航空图象分析了河口两侧岸滩的变迁过程,航天图片分析了口外泥沙的运移特征.航空图象解译结果表明,河口两侧岸线和滩线在逐年蚀退.航天卫星图象解译结果表明,河口东侧自废黄河口向西的泥沙输送趋势十分明显;河口西侧也有自西向东的泥沙流迹象,故认为灌河口泥沙输送方向是由河口东西两侧向河口运移.文中还给出了不同岸段的蚀退速率,提供了卫星和航空图片及其解译图.  相似文献   

11.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erosion in China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regional geography, the form of erosion, the causes of erosion, and the challenges we are facing.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stal erosion and sea level rises,storm waves and tides, and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s on coastal erosion along the coastal zone of China. The response of the risk of coastal erosion in China to climate changes has obvious regional diversity. Research into and the forecasting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s on coastal erosion are systemic work involv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economy, and alongshore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the global system. Facing global warming and continual enhancement of coastal erosion, suggestions for basic theoretical study, preven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assuran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system are presented here.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广东珠海淇澳岛东澳湾、高栏岛飞沙、福建晋江深沪湾等地海岸地貌与海滩沉积特征的野外观察与实验分析,确认闽粤沿海存在明显的海岸侵蚀后退现象,具体表现为:海岸线向陆迁移,海湾内早期陆相冲积物遭受波浪侵蚀,岬角岸段早期海蚀龛被现代海滩沉积物掩埋,海岸沙丘物源区被海水吞蚀,古海岸沙丘遭受波浪侵蚀并被现代海滩沉积物覆盖,海滩沉积物呈现粗化和角砾化特征等.这些地貌与沉积现象是海岸地貌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它们的存在说明海平面上升是引起研究区海岸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海平面上升的地貌与沉积标志.  相似文献   

13.
Salt marsh-tidal creek systems as a coastal geomorphological unit represent an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 The present study on Jiangsu salt marshes, eastern China, shows that variations in tidal current velocities in salt marsh cree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local tidal wa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ed slope and elevation of the salt marshes and creeks. Likewise, the tidal currents modify the geomorphology of the salt marsh-tidal creek systems by transporting sediments and causing erosion/deposition. Storm events, which appear to have cyclical changes in their intensity relating to sunspot activities, can affect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such systems. Further, in response to accelerated sea-level rise, accretional rates on salt marshes may increase. The tidal creeks have the function of transporting water and sediment onto the salt marsh surface; further, the energy of tidal currents and waves are dissipated within the salt marsh-tidal creek system. Hence, this coastal system has a potential value for coast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四于王旗南部为例,研究了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风水交互侵蚀的特点.结果表明,该地区低山丘陵与宽谷相间分布,坡地上有大量疏松的沉积物;夏季降水以暴雨为主,春秋季多大风,形成风水复合侵蚀发育.每年夏秋季节的水蚀为风蚀提供了大量的沙物质,第2年春季的大风将沙物质进一步吹扬扩散,为水蚀的搬运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此反复.使水系的上游形成沟谷,中下游沙化迅速.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我国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回顾了2006—2015年我国在海平面变化规律、机制及影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全球及区域海平面以及比容海平面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海平面的变化机制,海表热通量、淡水通量、环流、风应力以及Rossby波对不同区域海平面变化的动力及热力影响;采用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21世纪海平面变化进行了预测;同时海平面变化会影响海洋的动力过程(如潮波系统的变化),并进而对近海和海岸带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如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河口咸潮入侵、近岸低地淹没、红树林衰退等)。  相似文献   

16.
土壤抗剪强度测定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土壤抗剪强度的几种主要测定方法,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应在确定统一抗剪强度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基础上,加强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水蚀、风蚀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海岸侵蚀、防护与修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是固、液、气三相交互的特殊地带,也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矛盾突出的地带。人与海岸线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海岸侵蚀的破坏程度,与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探索和研究。本文旨在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砂质海岸、软岩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的侵蚀机制,并剖析侵蚀的原因及危害,给出对应的防护与修复方法,重点阐述生态防护与修复方法,从研究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思考,对今后的侵蚀研究和修复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岸侵蚀和海岸线后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遭到威胁。目前常用的海岸防护措施极易遭到自然灾害破坏,不经济、不环保且耗费大量维修费用,而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土体强度、刚度、渗透性及抗液化性能,并且相比于传统土体改良工艺,其绿色环保、环境友好型特点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砂土体加固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微生物法加固砂土堤岸的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微生物固化土体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9.
海岸滑坡和侵蚀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管道工程的稳定性,根据多种地球物理勘察手段的识别,查明坦桑尼亚某海湾管道路由区有海岸滑坡、海岸侵蚀、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等不良地质作用。结合地形、地层、海洋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对滑动机理进行综合分析;在分别考虑潮位和不考虑潮位作用下,采用极限平衡理论结合数值模拟分析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得出:海岸滑坡是第三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液化所导致的,是滑坡向海岸后退式(牵引)滑动的结果。基于滑动原因给出管道改线和防治措施,对海岸滑坡的定性评价有很好的补充,为海岸滑坡的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福建海平面上升的成因及其影响,提出相关应对措施确保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方法根据中国海平面公报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平面上升不但会淹没滨海土地,而且会不同程度地加大风暴潮、咸潮入侵、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的致灾程度。结论福建省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应对海平面上升:积累碳汇;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开展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和脆弱性区划;强化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适应性对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