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文献数量的变化和研究内容与方法的进展,以相关历史事件为标志,中国地文期研究的历史可分为6个阶段:萌芽阶段(1903~1915)、初创阶段(1916~1927)、繁荣阶段(1928~1937)、受挫阶段(1937~1949)、衰退阶段(1949~1976)、复苏阶段(1977以来).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国地文期研究在二三十年代的兴盛,主要是由于在应用和发展戴维斯理论的过程中显示出较强的科学性,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地文期研究的开展;中国地文期研究衰退的主要根源在于其自身的缺陷,相关学科研究重点的转移和社会环境的动荡对地文期研究的衰退也有显著的影响.中国地文期研究的学术思想和区域性成果仍有值得继承的合理部分,这正是其复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黄羊滩沙地的形成及其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黄羊滩沙地进行物质成分分析、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黄羊滩沙地的物质具有二源性特征,分别来源于黄羊滩洪积台地洪积物和洋河冲积物.根据沙地发育条件和历史过程,认为黄羊滩沙地不会有大的扩展.以粒度数据为基础,估算出黄羊滩沙地沙丘φ值大于4的沙尘年平均输出量为7.98×102 t*a-1,φ值大于7的沙尘年平均输出量为3.23×102 t*a-1,占年沙尘输出量的40.5%.北京沙尘暴沙尘组分以φ值大于6.8的为主,黄羊滩沙地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沙尘有一定的贡献量.  相似文献   
3.
泥河弯盆地井儿洼剖面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古地磁测年结果全部为正向极性 ,剖面顶面下 3.0 8m处白垩质粘土层铀系不平衡法测年结果为 (50 6 0 0± 6 70 0 )aBP ,据此确定其磁性地层学时代为布容正向极性时 .剖面底部未出露B/M界限 ,说明地层时代晚于 78万aBP .依据磁性地层学特征 ,井儿洼剖面可与虎头梁剖面对比 ,并能与红崖南沟、大道坡、郝家台等剖面的上部或顶部对比 ,属泥河湾组Ⅲ段 .井儿洼、虎头梁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晚于红崖、铺路等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 ,它们分属不同的石膏沉积旋回 .井儿洼剖面出露的湖相地层记录了古湖的消亡过程 ,是研究泥河湾古湖晚期历史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能谱仪,对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的粉砂黏土沉积纹层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纹层偶中Si和Ca元素的质量含量w存在明显的差异,粉砂纹层中的w(Si)值高,w(Ca)值低;而黏土纹层中的w则正好相反.Si和Ca元素在粉砂纹层和黏土纹层中的交替变化,与碎屑物的组成有关,可能反映了一年中古湖水特征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古地磁测年结果全部为正向极性,剖面顶面下3.08m处白垩质粘土层铀系不平衡法测年结果为(50600±6700)aBP,据此确定其磁性地层学时代为布容正向极性时.剖面底部未出露B/M界限,说明地层时代晚于78万aBP.依据磁性地层学特征,井儿洼剖面可与虎头梁剖面对比,并能与红崖南沟、大道坡、郝家台等剖面的上部或顶部对比,属泥河湾组Ⅲ段.井儿洼、虎头梁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晚于红崖、铺路等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它们分属不同的石膏沉积旋回.井儿洼剖面出露的湖相地层记录了古湖的消亡过程,是研究泥河湾古湖晚期历史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6.
宣化盆地辛庄子黑砂土剖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及理化分析技术,从辛庄子沙丘黑砂土剖面中提取出古气候信息,综合研究得出:在11000-8300aBP期间,本区经历了2个大的气候阶段,即1100-10000aBP的相对于早期和10000-8300aBP的相对湿润期,但润程度不及80000-6000aBP,这可与相邻地区同期的气候波动记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Nihewan basin is famous for its lacustrine deposits, animal fauna and occupied evidence of early humans. All of the discovered Palaeolithic sites are distributed along ancient lakeside or on the terraces of the Sangganh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However, the authors discovered a stone flake from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ancient Nihewan lake in an outcrop section on the right bank of the Sangganhe river. The location is 40°06′33″N and 114°20′15″E, near Jinerwa village, Yangyuan County, Heibei Province. The flake is basaltic and has a size of 4.5 cm×3.2 cm×1.7 cm. Its ventral surface is a fresh plane of fracture with a clear point of percussion,a bulb and a bulbar scar on it. The dorsal surface is composed of a residual part of a rounded pebble surface and a fresh plane formed along a joint. The flake is unearthed at 50.73 m under the lacustrine platform surface in perfectly laminated beds of Mid-Pleistocene. The feafures of the flake do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origin. But combined with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he horizon where it is unearthed, the most reasonable explanation is that the flake may be the trace of ancient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frozen lake of Nihewan.  相似文献   
8.
对黄土高原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黄土高原地貌与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黄土层下6种不同类型的基底地形,其上黄土层厚度与黄土地貌的空间差异均与基底地形的类型有关.根据黄土高原的地貌结构与成因,结合晋陕峡谷区新生代晚期地壳平均抬升速度的讨论,论证了黄土高原在成因类型上完全不同于剥蚀高原、构造高原、熔岩高原等各种高原类型,它是一种独特类型的叠加高原.正因为其类型的独特性,黄土高原在周缘特征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上,均有别于其他任何类型的高原,也使它成为水土流失量和速度最大的高原.  相似文献   
9.
全新世华北平原古洪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粒度分析与沉积构造观察表明 ,华北平原不同类型沼泽沉积剖面都具有洪水 沼泽沉积旋回特征 ,每一个旋回对应一个洪水期和一个沼泽期 .以沼泽层层顶14 C测年结果为划分沉积旋回的时代界限 ,华北平原全新世至少存在 10个洪水 沼泽沉积旋回 .各旋回的结束时间为 :( 130 0 0±140 )aB .P .,( 12 910± 180 )aB .P .,( 10 530± 12 0 )aB .P .,( 950 0± 4 0 )aB .P .,( 8760± 2 50 )aB .P .,( 80 30± 150 )aB .P .,( 560 0± 85)aB .P .,( 50 2 0± 2 0 0 )aB .P .,( 4 60 0± 190 )aB .P .,( 34 70± 12 5)aB .P .华北新石器时代晚期及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址大多分布于山前洪积台地 ,可能与当时平原区洪泛频繁有关 .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广东珠海淇澳岛东澳湾、高栏岛飞沙、福建晋江深沪湾等地海岸地貌与海滩沉积特征的野外观察与实验分析,确认闽粤沿海存在明显的海岸侵蚀后退现象,具体表现为:海岸线向陆迁移,海湾内早期陆相冲积物遭受波浪侵蚀,岬角岸段早期海蚀龛被现代海滩沉积物掩埋,海岸沙丘物源区被海水吞蚀,古海岸沙丘遭受波浪侵蚀并被现代海滩沉积物覆盖,海滩沉积物呈现粗化和角砾化特征等.这些地貌与沉积现象是海岸地貌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它们的存在说明海平面上升是引起研究区海岸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海平面上升的地貌与沉积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