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林莹 《海峡科学》2007,(10):24-25,27
传统的法学理论认为,只有自然人、法人(作为"拟制人")以及其他非法人团体才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然而,随着近年来环境伦理观的流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愈来愈强.如何更好地保护动物或自然体的"权利",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了我国法律理论界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环境法学界,不少人士提出应当以立法形式赋予动物法律主体地位或权利主体资格.该文从法理出发,分析了在现有的法学理论体系和我国法律实践之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赋予动物法律主体资格,否则将与现行法律产生冲突,又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对于如何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下更好地保护动物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必须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已经是环境法学界和民法学界的共识,但动物是否享有权利却引起学者们的争论,动物是否具有权利的争论焦点就在于动物是否具有法律主体地位.有的学者从传统的法理学角度出发,主张通过赋予动物以特殊的法律客体或特殊物来加强动物的保护;有的学者根据法律主体在不断扩展的事实,基于人类应将道德关怀扩展到非人类的价值理念.认为要真正的保护动物必须赋予动物以法律主体地位.关于动物主体地位的讨论甚至涉及到法学研究范式是否需要从"主客体二分"转变到"主客体一体化"的深度,这些无疑都对法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权利与权力的问题是一个重要法学基本概念,人的各种利益关系在法律方面无不表现为权利(权力)问题,这也一直是个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权利”与“权力”各自有着丰富内涵,只有认真梳理清楚“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才能解决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等相关重大问题。在法学研究中,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汤姆雷根为代表的激进动物权利论者试图以赋予动物“权利”的方式来停止人类对动物的使用和剥削,这一主张至今仍然难以得到大众普遍的认同和践行.文章深入分析了近年来有关生物伦理、法律及社会学等各方面针对动物保护问题以及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主张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当前动物权利论所面,陆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可以说是一个方法论的时代,各种方法层出不穷,已经令法学研究者目不暇接。对传统法学的超越需要依仗于新方法、新思路,方法的变革给包括法学在内的各门社会科学带来了新的理论成长点。法学研究方法的更新既是法律认识的结果,又是构建新法学理论的重要条件。不同的法律理论往往与其采用的不同方法密切相关,一种法律理论对另一种法律理论的批评也往往是以法学研究方法的评判为先导的。可见,方法是链接法律认识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法学方法论已经成为法学研究尤其是理论法学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民法人身权定论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权是财产权的对称,二者皆为我国民法确认和保护,而二者的区别则在于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同。由于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作为权利主体构成要素的人身及相关利益,因此人身权与财产权有着不同的法律属性。传统民法认为:人身权就是指民事上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即不能继承、不能转让、不能抛弃,并随着权利主体的消亡而消亡,这几乎成为传统民法的一个定论,令立法、司法、法学工作者等闲不敢越雷池一步。笔者认为,人身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不可分割这一传统定…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目的是说明在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活动中,“社会的道德感情”这一因素的价值以及其所起的作用.文章从此三方面切入:第一,在法律活动中,—人权利的解释”;第二,这种感情虽然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保守的特点,但是这并不构成否定其存在的理由,第三,“社会道德感情”虽然不是永恒不变的因素,但是观念之冲突中,个人权利主张者需要自己承担论证的义务.从而指出“社会道德感情”是一项法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主体既是一个哲学概念,又是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哲学上的主体与法学上的主体不是同一概念。判断某一事物能否成为主体的本质要件是其是否拥有独立意志,但该主体要成为法律上的主体.其意志还需得到法律的确认.这取决于法律的价值判断。本文认为,意志是主体的根据、核心和灵魂.主体是意志的存在形式;并探讨了自然人、法人和国家三类民事主体与意志的具体关系,提出具有独立意志是他们成为民事主体的根本原因.而不具有独立意志的其他社会组织存在不能成为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9.
自由女性主义法学汲取自由主义法学和自由女性主义的权利范式,将赋予女性与男性同等的法律权利作为理论策略,着重寻求公共领域的平等参与权。《平等权利修正案》虽然内外受阻,但仍充足地表达出自由女性主义法学之权利的真意与要旨。自由女性主义法学的权利主张卓有成效地改善了女性权益,但存在简单扩张自由主义法学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法学研究的转向,有关法学方法、法律方法的研究逐渐成为法学研究中的“显学”。而在法律方法研究中,法律推理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就我国学者对法律推理问题的研究进行评述,目的是清晰人们对法律推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由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所决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法律维护商业秘密的秘密状态不遭受人为的以任何方式所进行的非法占有和以任何形式所进行的泄露,法律不保护商业秘密信息的内容。维持商业秘密信息的秘密状态完全依赖于权利主体积极的私力保护,私力表现为权利主体保护商业秘密的制度、措施和管理,商业秘密一旦转为法律救济时,权利主体就陷入了被动保护的局面。法律没有设定商业秘密权的保护期限,可以推定法律承认商业秘密保护时间的长短则完全取决于权利人为保护所做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古罗马自然法中动物权利萌芽的分析,阐明了自然法主体范围的缩小与"动物权利"立法空白的关联。人类要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更要在立法层面确立动物的拟制法律主体地位,赋予其拟制的权利,以保证人类对待动物的最低道德的实现,即夺取动物生命和自由的手段节制。  相似文献   

13.
德沃金权利理论是在批判法律实证主义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德沃金通过反思实证主义严格规则理论和自由裁量权理论,构建了其权利理论的核心内容,即法律整体性概念和“惟一正解”理论。整体性法律概念将法律界定为规则和原则的结合体,它们分别赋予了人们以制度化权利和背景权利。而“惟一正解”理论是对人们法律权利的一种救济,它要求法官永远依法审判,不能任凭法官进行自由裁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认真对待人们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动物一直以权利客体的身份出现在民法世界中,但是这种传统正在遭遇现实的挑战。随着环境破坏的加重,动物数量的锐减,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应该改变动物的这种民法定位,突破客体的范围晋升到主体行列。该文认为我们着实应该切实地保护动物,但是并不赞同将其含纳进主体行列的做法。文章将从民事主体的含义和动物权利相关立法的角度出发,浅析动物成为民事主体的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15.
时下对于法律发现的理解基本上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法的起源角度,二是从法律的适用过程。应该说,法律发现更早是从“立法”视角被阐述的,即法的产生角度。回溯历史法学到概念法学的流变,可以透视法律发现立场变迁的全过程,实现对法律发现理论的“全景式”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权利”和“图书馆权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虹 《今日科技》2009,(4):47-48
“读者权利”和“图书馆权利”是随着立法过程的不断深化而出现的两个法律概念,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内容、体系结构、针对的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读者权利”和“图书馆权利”概念的浅析,希望能够使读者对两者有个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权利冲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法律保护之依据的权利,因权利主体价值利益的差异,以及法律对权利体系规范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权利边界模糊,从而引发权利行使过程中不和谐、矛盾的状态。我们在分析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之后,对权利冲突的解决提出了五个方法:在公权与私权领域以生命权优先为原则;私权领域私权体系规范化原则为前提;个案分析为核心;在充分肯定代表个体利益的权利基础上,坚持代表社会利益的权利适度优先原则;特殊主体权利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18.
江海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5):124-127
实践教学是法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课题组联系当前大量存在的“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结合法学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品德培养的需要,建立了“法学本科生对‘留守青少年’帮教基地”。实践验证:法学本科生对留守青少年帮教有利于法学本科生了解社会常识,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并培养法律人社会正义、积极服务社会的品格。这一基地具有其他单一实践教学模式不具备的综合性功能,是法学本科实践课教学的新模式、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国际语言法学研究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Linguistic Law)(简称IALL)成立于1984年,是一个国际性的交叉学科学术研究组织。会员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既有法学家、语言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也有许多对法律语言问题感兴趣的普通成员。IALL侧重于从学术或职业的角度关注法律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或者对法律语言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比较语言法学”比较的是不同的法律规范、语言规范、法律语言和作为基本权利的语言权利。  相似文献   

20.
平等主要是一个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概念,平等权则是法律概念.在进入法学领域后,对平等的探讨应当被纳入权利的话语,也就是说,在法学领域对于平等的探讨,主要是探讨作为权利的平等,也就是平等权.平等权是人权法中与自由权相生相长的另一权种.深刻理解平等权的内涵与特征,实现主体的法律平等权,对于个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对平等权的概念和价值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以推动对平等权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