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传统民法人身权定论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权是财产权的对称,二者皆为我国民法确认和保护,而二者的区别则在于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同。由于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作为权利主体构成要素的人身及相关利益,因此人身权与财产权有着不同的法律属性。传统民法认为:人身权就是指民事上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即不能继承、不能转让、不能抛弃,并随着权利主体的消亡而消亡,这几乎成为传统民法的一个定论,令立法、司法、法学工作者等闲不敢越雷池一步。笔者认为,人身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不可分割这一传统定…  相似文献   

2.
在考察民事主体时应摒除近代以来权利本位的影响,不再从权利角度定义民事主体,而是扩展视野,从民事法律关系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并联系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确立民事主体。要在这种新思路下审视民事主体制度的建立,构建开放、统一的民事主体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部分,人格权是指以民事主体作为法律上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固有民事权利,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民事权利。人身权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法律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身权遭受损害的可能性与日俱增,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人身权民法保护体系的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民法上,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应区分而论,人是民法上的当然主体,而非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则其判断标准应是具有独立的意志和拥有可支配的财产并可成为财产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权利客体定义的分析,运用民法的基本原理,试图对知识产权客体这个概念进行界定,从而为我国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提供良好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6.
刘君丽 《科技信息》2007,(29):303-304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导致双轨生殖体制的形成,受精卵、胚胎这些遗传物质的法律地位问题对传统民事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提出了挑战。受精卵、胚胎这些遗传物质的法律地位如何?笔者认为,受精卵和胚胎不宜被视为民法上的"人",不能享有法律上的民事主体地位;受精卵和胚胎亦不同于民法上一般的物,不能成为物权或债权等财产权的对象;但理论和立法上可以把受精卵和胚胎纳入民法客体的范畴进行调整,完善其在控制权方面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必须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已经是环境法学界和民法学界的共识,但动物是否享有权利却引起学者们的争论,动物是否具有权利的争论焦点就在于动物是否具有法律主体地位.有的学者从传统的法理学角度出发,主张通过赋予动物以特殊的法律客体或特殊物来加强动物的保护;有的学者根据法律主体在不断扩展的事实,基于人类应将道德关怀扩展到非人类的价值理念.认为要真正的保护动物必须赋予动物以法律主体地位.关于动物主体地位的讨论甚至涉及到法学研究范式是否需要从"主客体二分"转变到"主客体一体化"的深度,这些无疑都对法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法律保护现状是重行政、刑罚保护轻民事保护。个人信息权兼人格权与财产权属性,有必要进行民法保护。在民事立法中,应当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及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保护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要注重对个人信息的事前保护;应明确规定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刑法方面的保护也存在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犯罪的主体需要进一步扩展,罪状描述要更趋严谨,"情节严重"应该明确化。  相似文献   

9.
浅析生育权的权利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生育权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由此而产生的男女双方的权利冲突也就日益明显。单纯的婚姻法理论和民法理论,难以解决生育权的权利冲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生育协议等方式解决生育权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0.
对法律援助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义务主体包括责任主体和服务主体,以及责任主体所指的机构;服务主体按法律所指派的人员;权利主体所指定的范围等进行了讨论.指出,现行的<法律援助条例>对民事、行政的法律援助范围过窄,应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至少应包括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人身损害的案件,以及涉及家庭暴力又无财产内容的婚姻案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存在主体和客体范围都比较狭窄等缺陷。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落实管辖制度的角度考虑,应当对现行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加以完善,进一步扩大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和客体范围,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管辖权异议权及对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上诉权。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隐私权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规定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造成许多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无法追究。建议新的民法应该明确界定保护隐私权,其内容可以有:第一,隐私权应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定位在人格权中;第二,隐私权保护的客体的范围可从三个方面界定:生活安定权、个人信息权、个人身份及社会关系保密权。  相似文献   

13.
民法主要是通过对民事主体的界定和民事行为的调控来调整社会关系。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民事制度形态.其既具有主体构造特性、又具有行为控制特性。禁驾制度的确立应当从限制剥夺民事行为能力为起点,而我国在此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要确立我国的禁驾制度,就应当首先完善民法上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罗马法的法律人格是罗马法主体制度的核心,对罗马法的法律人格理论的研究有利于理解民法中的主体制度,并能对我们今日的民事立法活动提供有益的经验,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对罗马法的法律人格理论对罗马实证法影响进行研究。罗马法的法律人格理论对罗马实证法的影响是:罗马法带有"权利"的烙印,罗马法上的人是法律上的抽象人,家父权成为罗马法的重要制度,法律人格可以继承。  相似文献   

15.
马建业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80-80,186
业主作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应该是物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主体,但是目前业主在物业管理中的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何更好的尊重、保护业主的应有权利正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6.
动物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履行了义务,动物应该享有生命权、不受虐待等多项权利。动物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动物权利并不影响人类利用动物,但人类利用动物时应该关注到动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李家有 《科技信息》2008,(32):282-282
从教的角度讲,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材是媒介;如果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而老师则是介乎二者之间的媒体。处于这种动态的、多边的复杂关系之中,面对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不管什么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具备这种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18.
侵犯名誉权,主要有侮辱、诽谤两种表现形式,视其行为和严重程度,分别承担民事、行政或者刑事责任。由于中国犯罪构成的闭合性,导致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法)和刑法之间界限不能明晰界分。为司法滥权和权利保护乏力留下了制度空间。在分析司法滥权和权利保护乏力的原因后,从实体法律完善、司法机制健全以及民事、行政、刑事诉讼交叉处理机制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传统知识及传统文化表达的法律保护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传统知识及传统化表达的目的既有化传承及化独立性的考虑,也有经济利益上的考虑。法律保护不应仅限于国家公法的干预,应依私法原理设计更完善的保护体系。传统知识及传统化表达作为某个地区或人群的共同智力成果具有财产性,但因其客体和主体不像其它知识产权那样容易界定,因此有人对将其纳入财产权范畴表示怀疑。本试图探讨在界定这种特殊智力成果的客体和主体时所涉及的要素,指出建立特殊权利保护权利人利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石静 《奇闻怪事》2010,(6):51-52
法律认识错误在我国目前只存在于刑事活动中,而在民事活动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民事与刑事毕竟有所不同,在民事活动中并没有规定法律认识错误,而仅规定了重大误解。民事活动与刑事活动中的法律认识错误处理不同。区分法律认识错误与重大误解的处理以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完善我国民法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