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稳定型心绞痛(SAP)3组;冠脉造影排除CHD的4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两者与斑块不稳定性、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IMT、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正相关(r=0.506,P<0.05;r=0.345,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两者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相似文献   

2.
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02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42)与非冠心病(n=60),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冠心病组空腹血糖、血清尿酸、TG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HDL-C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各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血清尿酸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呈上升趋势,且病变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风险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89例)及多支病变组(96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Cys C检测并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ys C水平的差异及Cys C与冠状动脉照影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多支病变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1.55±0.32)mg/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1.28±0.20)mg/L(P<0.01)。(2)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与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多支病变组r=0.78,P<0.01;单支病变组r=0.75,P<0.01)。结论 Cys C水平检测能预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且随着Cys C水平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ACS患者496例,根据冠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40例,多支病变组15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记录入院患者首次测得的实验室指标: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G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Tn)Ⅰ、脑尿钠肽(BNP)、D-二聚体.结果多支病变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左前降支病变、左回旋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冠脉TIMI血流0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住院天数、最大支架长度、总支架长度明显长于单支病变组,溶栓治疗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TC、TG、LDL、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Mb、Tn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Glu、GHb、HDL、Scr、CK-MB、BNP水平在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左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冠脉TIMI血流0级、高血脂及D-二聚体水平是早发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治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蒙医辩证分型的相关性,为冠心病蒙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按照2010年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要求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经诊断为冠心病的300例患者均行蒙医辨证分型分组,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蒙医辩证分型的关系。结果:赫依型心刺痛以冠脉正常或单支病变、轻度狭窄为主;粘型心刺痛以单支病变、重度狭窄为主;齐素型心刺痛以多支病变、中-重度狭窄为主。结论:冠心病蒙医辩证分型与冠脉病变狭窄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1例为试验组,40例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s-CRP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试验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高于对照(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hs-CRP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体表静息心电图T_(V1)T_(V5)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造影结果及入院时常规心电图,并对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组,分析T_(V1)T_(V5)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心绞痛组中符合T_(V1)T_(V5)的阳性率为66.7%,而正常组(非冠心病组)符合T_(V1)T_(V5)的阳性率仅为7.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血管病变为53.6%,双支血管病变为75.0%,三只血管病变为77.3%.表明随着T_(V1)T_(V5)的阳性率增加,冠脉病变支数也随之增加,冠心病在各组间检出率亦有显著差异(χ~2=6.59,P0.05).结论 T_(V1)T_(V5)综合征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并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采用平行随机单盲观察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别给予生脉注射液(20例)和硝酸制剂治疗(20例)20天,计算治疗前后QTd和QTcd(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结果显示生脉注射液显著降低QTd和QTc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分布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并结合临床分析46例冠脉造影结果。结果与结论:冠脉狭窄的好发部位为前降支,其次为右冠及回旋支;心肌梗塞、心绞痛冠脉造影的阳性率高,而临床仅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阳性率低;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仅凭ST-T改变,对高心病患者拟诊合并冠心病应慎重。临床无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单以不典型胸痛为表现,冠脉病变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CHD患者39例及健康对照者21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血清脂联素及ISI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高胰岛素血症(P〈0.05)、ISI增高(P〈0.05)和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FINS和ISI明显增高,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FINS和ISI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各亚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之间呈负相关(r=-0.291,P=0.040),与ISI呈正相关(r=0.325,P=0.021),而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明显相关。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发生率成正比,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MSCT对42例拟诊冠心病,4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予以评价,分析其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索.结果 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3.3%(35/42).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较可靠的冠状动脉评价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MSCT对42例拟诊冠心病,4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予以评价,分析其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3.3%(35/42)。结论MSE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较可靠的冠状动脉评价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脏冠状动脉数字造影图像增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配准的数字减影图像增强算法,在注入造影剂前,首先聚取一系列连续掩图像(30帧/s),然后注入造影剂摄造影图像,将造影图像与掩膜序列图像进行全局配准,找到其中匹配的掩膜图,最后再用块匹配方法对该造影图像和四配的掩膜图像进行局部酏 准,在进行局部匹配时为了达到像不精度和较快的速度,运和一种快速样条插值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配准后的减影图像质量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冠状动脉血流时相性特征的仿真装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仿真装置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复现冠状动脉血流时相性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5.
Magnetocardiography(MCG) has been investigated as a tool for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In this study, the area ratio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magnetic induction extracted from an extrema circle in the magnetocardiogram was analyzed at specific time points in the cardiac cycle: P maximum, R peak, J point, T onset, T peak and T end. The area of the positive propor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relative to the total area within a circle encompassing the field extrema was determined and proposed for fast-speed CAD diagnosis. MCG was performed with a 61-channel biomagnetometer in a shielded environment in 38 healthy subjects and 15 CAD patients. A notable difference in area ratio was found between healthy and CAD subjects at the peak time of T wave: 0.416 ± 0.090 versus0.465 ± 0.065(p = 0.013). Using a cutoff value of 0.4506resulted in a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86.7 % and 73.8 %,respectively. This approach may enable a fast-speed CAD diagnosis in a clinical sett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变化,了解血脂分析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临 床意义。方法设置病变组和对照组,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RDL)、载脂 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结果病变组APOAI、APOB与对照组比较 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TC、TG、HDL、Lp(a)次之(P<0.01);各项指标检测异常比例以 APOAI、APOB、LP(a)最高(69.5%、72.O%、65.9%)。结论血脂6项指标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均有 临床意义,建议这6项指标均应成为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7.
用血管造影图像分析的冠脉参数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血管直径的测量是冠心病诊断的基础.该文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了冠脉直径的测量,采用了103个病例进行统计研究.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分段准则,把整个冠脉树分成了27段,给出了每一段冠脉的直径百分比这个新的参考值,列出了冠脉平均、中点这2个直径百分比表.在每个表中给出直径百分比的均值和标准差.这2个表在冠状动脉病变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冠脉直径百分比参考值可作为新评判依据,它比传统意义上的百分比狭窄率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ST/HR斜率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应用ST/HR斜率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与运动介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显像同时进行,检测60例临床怀疑CHD患者,并对3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了ST/HR斜率检测。结果表明:ST/HR斜率与SPECT心肌显像二者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r=0.58,P<0.005),符合率为80%,SPECT阳性者其斜率值高于SPECT阴性者及正常人群(均P<0.05);若以SPECT为标准,ST/HR斜率与普通运动试验诊断CHD的敏感性分别为81.6%和73.9%(P>0.05),特异性分别为77.3%和45.5%(P<0.05),以正常人为ST/HR斜率与普通运动试验的特异性分别为93.3%和70.0%(P<0.05);SPECT显示2个以上节段心肌缺血者,其斜率值明显高于单一节段缺血者(P<0.05)。  相似文献   

19.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以其具有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等特征,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疾病检测的一个新方法.对含支架的OCT冠脉血管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研究,以期直观地显示三维空间结构图.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降噪算法对图像预处理,根据OCT图像的特性,利用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对冠脉血管进行分割,并利用一个新的自动算法对冠脉支架进行检测.由于图像存在大量可视支架,在对极坐标图像序列预处理之后,用全局的强度轮廓检测候选的像素,去除伪影,确定支架上下边界和位置,并合并相邻的候选像素为一个支架点,成功标记出检测到的支架点,可有效地排除伪影造成的干扰,提升聚类算法的精确度.在此基础上,利用Amira软件实现了对冠脉血管和支架进行三维重建和融合.  相似文献   

20.
24例儿童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冠状动脉扩张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线索及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KD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心脏彩超测量冠状动脉内径。结果:KD发病以3岁以下的男性患儿居多,发热、唇及口腔黏膜改变、皮疹、球结膜充血(非化脓性)、手足硬肿和颈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高达100%、88%、83%、79%、21%、2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血沉增快,CRP升高,血小板计数,分别占87.5%、83.3%、82.6%、75%和83.3%。结论:发热患儿早期出现唇充血皲裂及口腔黏膜充血、皮疹、球结膜充血(无分泌物),同时伴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血沉增快和CRP升高要高度怀疑KD的诊断,及早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冠状动脉扩张,以确定KD的诊断。3岁以下的男孩,ESR、CRP、肿计数明显升高是冠状动脉扩张(CA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