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观察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甲状腺瘤患者9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小切口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22.45%(P0.05),观察组瘢痕遗留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16.33%(P0.05)。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且出血量少,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切口小易于愈合,伤口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中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接受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的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术后血栓组(简称血栓组,15例)与术后非血栓组(简称无血栓组,33例).术前外周血中检测血小板(p...  相似文献   

3.
探讨胃周血管离断联合胃底环扎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并消化道出血方面的应用。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PHT并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来观察手术的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消化道出血停止。术后门静脉高压和压力梯度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周内死于肾功衰竭者2例,随访中因肝脏衰竭死亡2例,因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术后2年因出血性胃炎致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患者术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白蛋白(ALB)水平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期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切口感染、门静脉血栓各1例。胃周血管离断联合胃底环扎术应用在肝硬化PHT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因此,在临床治疗的应用和推广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脾切除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处理及疗效。通过对2012年至2015年用脾切除断流术治疗91例门脉高压症并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回顾性总结和随访,探讨脾切除断流手术方式术后的再出血发生率、食管下段与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和并发症治疗及疗效。用脾切除断流术治疗90例,单纯脾切除术1例。在随访的84例中再出血2例;静脉曲张消失78例;门静脉血栓6例,给予抗凝治疗治愈;肠系膜下动脉血栓1例,介入溶栓治疗治愈;1例术后一月出院再入院死亡。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后随访,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及时正确地治疗并发症,脾切除断流术的手术方式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儿童鼻窦炎与成人鼻窦炎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旨在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的适应症及手术方法,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经系统药物治疗、辅助性手术无效的儿童鼻窦炎患者32例(59侧)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切除钩突和开放前筛(mini-FESS),解除鼻窦口的阻塞,处理严重的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并术后处理、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其中15例治愈(46.9%),11例好转(34.3%),6例无效(18.8%),总有效率81.2 %,其中9例(13例/59侧)发生鼻腔粘连(22.0%),再次手术4例,未见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是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鼻窦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适应症的把握、手术中鼻腔结构的处理、术后鼻内镜下换药和综合治疗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月至2006年2月46例结直肠癌并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2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91.3%)。术后并发症8例(17.39%),其中吻合口瘘1例(2.17%),腹部切口感染4例(8.69%),不全性肠梗阻1例(2.17%),肺部感染2例(4.35%),其余均治愈。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彻底结肠灌洗,仔细精确地吻合,完善的术后处理,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2016年9月-2017年6月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患者术后随访三个月,术后1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71±0.84、1.73±0.71、1.44±0.52,均显著低于术前的6.94±1.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5.00%(34/40)、90.00%(36/40)、92.50%(37/40)。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月至2006年2月46例结直肠癌并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2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91.3%).术后并发症8例(17.39%),其中吻合口瘘1例(2.17%),腹部切口感染4例(8.69%),不全性肠梗阻1例(2.17%),肺部感染2例(4.35%),其余均治愈.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彻底结肠灌洗,仔细精确地吻合,完善的术后处理,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月至2006年2月46例结直肠癌并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2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91.3%).术后并发症8例(17.39%),其中吻合口瘘1例(2.17%),腹部切口感染4例(8.69%),不全性肠梗阻1例(2.17%),肺部感染2例(4.35%),其余均治愈.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彻底结肠灌洗,仔细精确地吻合,完善的术后处理,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郭振亚  刘德运 《甘肃科技》2010,26(8):144-145
总结和分析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对肝硬件化合并门静脉高压及脾亢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间庄浪县人民医院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亢病人采用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资料,探讨其疗效;全组并发症发生率46%(13/28),1例死于全身感染及呼吸衰竭,其余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并发症少,是县级基层医院外科开展的最佳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1.
96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脾静脉内径的关系和出血情况。方法分析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镜检查所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腹部B超所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比较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内径及其与食管静脉、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出血组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内径均比非出血组增宽(P〈0.01)。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正相关(rs=0.332,P=0.001),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s=0.184,P=0.073)。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脾静脉内径正相关(rs=0.281,P=0.006),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也与脾静脉内径正相关(rs=0.330,P=0.001)。结论通过腹部B超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增宽程度可判断门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并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6~2006年确诊的6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6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呕血4例(4/6),黑便6例(6/6),贫血6例(6/6),脾大6例(6/6).肝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均行胃镜、B超、CT检查.结论胰源性门脉高压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治疗前门脉血流量增加,治疗1个月后重复检测门脉血流量明显下降,前后测值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彩色多普勒检测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简单易行、无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实验性大鼠肝硬化时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了解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80只健康Wistar大鼠(注射前为对照组)及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后(实验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过程中其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实验性肝硬化过程中肝细胞经历了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在注射四氯化碳(CCl4)2周后明显升高(P〈0.05或P〈0.01);15周时由于形成了侧枝循环,上述测值又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门脉压力与充血分数除在10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2、5、15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门静脉压力与内径、充血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36(P〉0.05)。结论:大鼠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随着病理变化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均发生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以鉴别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方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中,应用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环各点舒张早期峰值数率(Ea)、舒张晚期峰值数率(Aa),计算Ea/Aa,并与PWD测量E/A相比较。结果(1)E/A〈1组,二尖瓣环Ea/Aa和二尖瓣血流E/A有较高符合率。(2)EVA〉1组,Ea较正常明显减低,二尖瓣环Ea/Aa和二尖瓣血流E/A相比有较显著的差异。结论DTI评价血流多普勒E/A“假性正常”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在高血压防治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为药学监护对象,对监护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用药依从性及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等进行比较.结果:药学监护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药学监护前(P<0.01);监护后血压达标率、用药依从性好率明显高于监护前(P<0.01);监护后饮酒率较监护前明显下降(P<0.01),参加适当体育锻炼率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药学监护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发病危险因素,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的肝脏形态、侧支循环、腹水、脾脏以及胆囊等CT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寻找对肝功能最有评价价值的CT表现,以期为肝硬化的肝功能评价、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肝硬化的99例住院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18.2%,Child—PughB41.4%,Child—PughC40.4%)及CT检查结果,探讨肝硬化患者的CT表现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肝硬化CT表现纳入参数的有形态改变、侧支循环、腹水、脾大、胆囊改变。将上述观察指标与Child—Pugh分级作对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脏CT形态改变和胆囊改变与Child—Pugh分级呈明显相关性;侧支循环、脾大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不大。结论肝硬化CT改变能提示肝功能状态,有望作为Child—Pugh分级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HO-1及CO在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HO—1及CO系统在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作用。建立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并分为早(12只)、中(11只)、晚期(11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测定门静脉血液中CO浓度,观察肝组织HO—1表达。肝硬化早期、中期和晚期大鼠门静脉血中CO浓度、肝组织HO—1的表达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大鼠门静脉CO浓度在中、晚期显著升高,肝硬化大鼠肝组织HO-1表达明显上调,说明HO—CO系统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e dimethylarginine)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选择石河子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2例,以151名汉族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潜法(RP—HPLC)分别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浆中ADMA水平,同时检测肝、肾功,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ADMA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浆ADMA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呈正相关(r=0.645,P〈0.01)。由此可知,石河子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ADM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ADMA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具有相关性,ADMA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异地协同设计技术,构建了一种满足造船信息化异地设计需求的共享平台.选用成熟商业软件结合自开发软件作为平台的组成部分;建立统一门户接口集中管理用户的使用权限和功能定制;运用网络加速设备和终端服务优化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以满足大型三维图面的设计要求;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共享标准建模库及作业文件以提高设计效率;部署远程通讯系统以方便设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在造船企业投入使用后表明:该技术具备造船企业的定制功能,并可兼容M3等商业软件;具有较强的扩展性、灵活性和安全性;提高了设计和交流效率,且容易实施、成本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