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8-9月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资源调查数据,对捕获的长鳍金枪鱼群体组成、性比、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平洋延绳钓渔业捕获的长鳍金枪鱼个体较大,叉长为77.5~112.9 cm,优势叉长为93~103 cm(67.2%),平均叉长97.6 cm,雌性与雄性个体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2)体重(W,kg)与叉长(FL,cm)关系分别为:W=4×10-5FL2.829(9总体),W=10-4FL2.565(9雄性),W=6×10-5FL2.764(7雌性);(3)雌、雄性别比为1:1.94,成熟期雌性个体性以Ⅴ、Ⅵ期为主(94.4%),雄性个体以Ⅲ、Ⅳ期为主(65.7%)。推测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在调查海域及调查期间存在产卵行为;(4)长鳍金枪鱼在繁殖期间摄食水平较低,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81.1%),其中空胃率占56.6%。平均饱满度指数较低,且与个体大小无关(P>0.05)。  相似文献   

2.
盐度对岐脊加夫蛤幼虫与稚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盐度对岐脊加夫蛤Gafraiumdivaricatum(Gmelin)幼虫及不同大小稚贝(壳长0.8~1.4mm)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水温30±1℃时,加夫蛤幼虫阶段的适盐范围为19.93‰~33.22‰,最适盐度为22.59‰.其下限和上限分别为15.95‰和38.53‰,其存活率低于30%.水温25±1℃时,稚贝Ⅰ(壳长0.8~1mm)适盐度范围为19.93‰~33.22‰,最适盐度为22.59‰;较大稚贝Ⅱ(壳长1.3~1.4mm)适盐范围为15.95‰~38.53‰,最适盐度为25.24‰,其下限和上限分别为9.30‰和45.17‰.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不同海水盐度对全长为(13.70±0.91)cm,体质量为(9.74±0.85)g的军曹鱼幼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方法:将30 d 70%存活率的盐度作为适宜存活临界盐度,将增长率为最佳增长率70%时所对应的盐度作为适宜生长临界盐度,最适存活盐度、最适生长盐度范围则为多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存活率、日生长率最高的几个实验组所对应的盐度范围.结果:在水温为26.5~28℃,溶解氧大于6 mg/L的条件下,军曹鱼幼鱼的适宜存活盐度范围为3.68~37.43,最适存活盐度范围为10~34;适宜生长盐度范围为5.91~37.15,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22~31.结论:军曹鱼作为广盐性鱼类,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性,当盐度变化超出最适范围时,养殖军曹鱼幼鱼对高盐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金枪鱼类仔鱼的分布和产卵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鉴定的八种金枪鱼仔鱼:鲔Euthynnus Yaito Kishinouye,扁舵鲣Auxis thazard(Lacepede)圆舵鲣Auxis fapeinosoma Bleeker舵鲣属Auxis sp(Cuvier),青干金枪鱼Neothunnus tonggol(Bleeker),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Bonnaterre)金枪鱼Thunnus thynnus(Linne),和鲣Katsuwonus pelamis(Linnaeus)等.它们分布在本渔场的台湾堆及外科渔场周围,分布区水温22.5—29.2℃,盐度22.9—34.7‰,根据仔鱼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期推算其产卵期:鲔4—9月,扁舵鲣3—9月,圆舵鲣4—8月,舵鲣属4—7月,青干金枪鱼3—7月,鲣6月,黄鳍金枪鱼4月,金枪鱼6、7月’金枪鱼为黑潮指标种,它的出现可作为黑潮暖流支梢流入本渔场的佐证。根据八种仔鱼的分布区及棲息水深、水温和盐度,可作为探索金枪鱼渔场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2015年11月与2016年5月在舟山沿岸渔场测得的温盐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知:舟山沿岸渔场的水温季节变化是春季为增温期,秋季为降温期,秋季水温高于春季,且秋季水平温差更大,春季近岸海域出现低温中心,外侧水温度高于近岸,秋季,舟山沿岸渔场中北部出现若干低温区;无论春秋,温度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春季温度随水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秋季表层至20 m水层出现逆温现象。春秋两季舟山沿岸渔场的盐度偏低,水平盐差偏大,春季近岸海域盐度低,等盐线自西向东递增,秋季表层盐度比春季更低,水平盐差更大;垂直分布上,春秋季变化规律相似,表现为表层盐度最低,5 m水层以下盐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均匀递增,其中秋季的20 m水层之下出现势力较弱的盐跃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盐度、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耐高温角毛藻(Chaetoceros sp.)藻株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盐度(2.5、5、10、15、20、25、30和35)、温度((15℃、20℃、25℃、30℃和35℃))和光照强度(1 000 lx、3 000 lx、5 000 lx、7000 lx和9 000 lx)对耐高温角毛藻藻株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耐高温角毛藻藻株在本研究设置的不同盐度、温度和光照梯度下均能生长,具有广温、广盐和广光照的特性,可适应高温、高盐;盐度、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耐高温角毛藻藻株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耐高温角毛藻藻株适宜盐度范围为17.3~46.0,其中最适盐度为31.6,当盐度低于5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适宜水温范围为23.0℃~41.8℃,最适水温为32.4℃,当水温低于15℃时生长缓慢;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2 403.9~7 596.2 lx,其中最适光照强度为5 000.0 lx,当光照强度低于1 000 lx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温度的变化能够显著影响耐高温角毛藻藻株的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7.
盐度对龟足胚胎及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盐度对体外培育的龟足胚胎及幼虫发育的影响 .水温 2 5± 1℃时 ,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 1 5 .33~ 4 1 .78;最适盐度为 2 1 .38~ 2 8.5 5 .幼虫发育耐盐上限为 4 1 .78,下限为 2 1 .38;最适盐度为 2 8.5 5~ 35 .1 6  相似文献   

8.
根据舟山海洋渔业公司近3年在东海南部暗鳍兔头鲀钓作业记载的日志和生产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东海南部暗鳍兔头鲀渔场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暗鳍兔头鲀渔场的变动和渔获量与水温环境因子的关系较为密切.当水温在17~23℃时,暗鳍兔头鲀渔获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致增加;当水温高于23℃时,暗鳍兔头鲀渔获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黑潮、台湾暖流、冷水团等海流的变化影响着暗鳍兔头鲀渔场范围大小及其移动,近3年渔场基本稳定在26°0'~28°30'N,122°30'~126°00'E的海域;浮游生物的分布与垂直移动影响暗鳍兔头鲀栖息集群及鲀钓渔法,暗鳍兔头鲀作业渔场的浮游生物量为25~50 mg/m3.  相似文献   

9.
红鳍东方纯(Fugu rubripes)属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鲀亚目(Tetraodontoidei),鲀科(Tetraodontidac),东方鲀属(Fugu Abe)的一种温水性海洋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渤海、东海以及日本本州中部以南沿海,喜栖于沿岸的砂质海域,能在4~29℃的海水中生存,最适水温为16~25℃;耐低氧,水中溶氧量降到0.1mg/L时,仍能生存:广盐性,盐度降到8‰时仍能存活。其血液、肝脏、性腺和消化道等内脏含有剧毒,但肌肉无毒或含微毒,只要加  相似文献   

10.
蓝鳍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选择性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析了采自日本九州海域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和台湾海域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9 对选择性引物在 2 种金枪鱼中共扩增出675个位点(100~750 bp),其中蓝鳍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多态位点分别为388个和368个.蓝鳍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 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7.48%和54.52%,0.330 1和0.301 8.AMOVA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种间遗传分化中,83.79%的遗传变异由种间贡献,而16.21%的变异分布于种内个体之间.同其他鱼类比较,2 种金枪鱼显示了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种质资源处于较好的水平.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蓝鳍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6月,在浙江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28°30′-30°45′N,121°30′-123°15′E)进行了产卵场生态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鱼卵和仔稚鱼的采集分别使用水平和垂直浮游生物拖网,结果表明:凤鲚卵占该海区各种鱼卵总数量的第四位。表层网和垂直网采集到的凤鲚卵占同网型鱼卵总量的6.08%和2.56%,凤鲚卵出现在5-6月,以5月数量最多,5月份平均分布密度4.82粒/网(表层网),最高密度值150粒/网,6月平均分布密度3.02粒/网(表层网)、0.11粒/m(2垂直网),最高分布密度110粒/网。产卵场主要在杭州湾水域,表层水温17~23℃,表层盐度13~31.5,最适表温21~23℃,最适表盐13~26,水深15 m以内,透明度0.02~0.3 m。凤鲚仔稚鱼在表层网的4-6月和垂直网的6月均采集到,分布面较广,其中表层网采集的凤鲚仔、稚鱼累计居各鱼种仔稚鱼首位,最高分布密度值分别为4月8尾/网、5月2尾/网、6月696尾/网(表层网)和5.9尾/m(2垂直网)。仔、稚鱼分布的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4~23.5℃、13~33,透明度0.05~1 m。  相似文献   

12.
采用突变和渐变两种方法初步探讨了温度和盐度的改变对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显示: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适宜生长存活在盐度范围14~40 psu内,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14~19 psu.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适宜温度范围为21~30 ℃.温度实验中,在18 ℃以下的水中,幼鱼摄食能力减弱,活力低下,导致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病原菌;在高于33 ℃的水中,幼鱼运动过频,导致消耗大量能量,抑制生长.研究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幼鱼对盐度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适当降低盐度有益于提高其生长速度,且幼鱼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舟山以东浅水海域夏季水团分布及温、盐日变化规律,基于舟山以东浅水区域时间分辨率为1h的温盐深(CTD)站点数据,首先对数据剖面取平均以研究其温、盐场结构特征,然后利用Fuzzy聚类法对该区域进行水团划分,最后根据水团划分结果分区域统计分析跃层特征,并计算温、盐日变幅极差值以研究其日变化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可分为沿岸流水团、近岸混合水团、黑潮水团、东海中-深层水团、东海中-深层混合水团;受黑潮支流与沿岸流混合下沉的影响,调查海域中部中-深层水体相对高温、低盐;沿岸流区与黑潮水区10~20m深度层的温、盐日变幅较大,与跃层深度对应较好,表层、次表层的较小,底层的近似为0;近岸混合水团跃层上界深度最大、平均强度最小,该区域表层、底层日变幅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金藻0898培养的生态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pH值和营养盐对金藻0898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藻0898的适宜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0~25℃;适宜照度为500~10000lx,最适照度为3500~10000lx;适宜盐度为5~70,最适盐度为30;适宜pH值为3~9,最适pH值为7~8.培养液的较佳配方是在天然海水中加入NaNO3-N10g·m^-3,NaH2PO4-Plg·m^-3,FeC6H5O7-Fe0.1g·m^-3,维生素B1 1g·m^-3和维生素B12 0.05g·m^-3.  相似文献   

15.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水域春、夏季鱼类群聚结构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5月和8月进行的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选取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水域(27°00′~31°00′N,121°30′~126°30′E)为研究海区,通过聚类分析和非参数多维标序方法(NMDS)分析调查海区鱼类群落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大致可分为两种群聚类型:近海群聚和外海群聚,且两种群聚类型具有较稳定的空间格局。近海群聚的特征种类为带鱼、刺鲳、小黄鱼等;外海群聚的特征种类为带鱼、鳄齿鱼、六斑刺鲀等。单个环境因素(水深、底层温度、底层盐度)中,鱼类群聚与水深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天柱县地豆冲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流体包裹体镜下观察、温度和成分测定,获取贵州省天柱县地豆冲金矿石英包裹体以原生液体包裹体为主,大小3-16μm,气液比集中于5%-15%;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142.3-307.1℃;流体盐度为2.74-10.11 wt%NaCl,密度为0.81-0.93 g/cm3,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N2、CH4;成矿压力为265.25-451.67 bar,成矿深度为1001.43-1705.25 m.该矿床属成矿压力低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其成矿流体具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2012-2013年在浙江宁波市象山港湾苗种有限公司育苗场,以野捕岱衢洋大黄鱼驯养繁育的后代性成熟鱼2 260尾为亲本,通过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催产,共获得受精卵1.58×108粒,在水温23~24℃、盐度22~24、pH 8.0~8.3、光照1 000~1 500 lx条件下,共孵化出仔鱼苗1.13×108尾。鱼苗培育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为系列饵料,在水温22~24℃、盐度22~24、pH 7.9~8.3、光照1 000~3 000 lx条件下,经过42~47 d得到全长2.5~3.0 cm鱼苗3.21×107尾,成活率为28.4%。育苗过程中应注意亲鱼的培育、饵料系列的转换与搭配、水质的管理以及密度的控制等技术关键。本试验结果为今后岱衢洋大黄鱼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温度、光照、盐度对刚毛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法研究了水温、光照和盐度对刚毛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5℃~40℃时,随着水温的增加,刚毛藻的净产氧速率和毛产氧速率先增加后减少,20℃时,刚毛藻净产氧速率和毛产氧速率达最大.在光照强度为50lx~1.4×10^4lx的范围内,刚毛藻的净产氧量和毛产氧量与光照呈曲线相关,光照为5.75×10^3lx时刚毛藻光合作用的产氧量最高,光补偿点为1280lx,光饱和点为5480lx.盐度为2~40的范围内,刚毛藻的净产氧速率、毛产氧速率变化不大,表明刚毛藻对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几种环境因子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盐度、温度、pH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在15~35,最适生长盐度在25~35之间,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适宜pH为6.00~9.00,最适pH为8.0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冲绳海槽南部46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研究,初步鉴定96个种,其中泡沫虫目在种和个休数量上均占绝对优势,与国内外有8在资料对照,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组合属热带暖水动物群,根据定量统计资料,将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分布四个分布区,探讨了沉积物类型,沉积物化学性质,海水温度,盐度,深度以及海流等地放射虫数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