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紫外分光光度———透析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各因素.结果表明,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最佳条件为孵化温度60℃,孵化时间30 m in,胆固醇3.3 mg.mL-1,此时包封率达到最高,且脂质体的包封率随着卵磷脂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茶多酚前体脂质体,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考察冷冻保护剂的种类、冷冻保护剂的用量、预冻时间、冷冻干燥时间等因素对茶多酚前体脂质体复水后包封率的影响。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海藻糖为冷冻保护剂,海藻糖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4∶1,预冻时间为6h,冷冻干燥时间为36h,制备得到的茶多酚前体脂质体复水后包封率45.5%,稳定性高。该法制备的茶多酚前体脂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可以长时间贮藏。  相似文献   

3.
研究菊苣酸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菊苣酸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优化制备工艺参数。结果显示最佳制备工艺为: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20:1,磷脂与药物的质量比为11.44:1,超声时间为6.54 min,采用最优工艺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75.18%。采用Box 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优选出了最佳制备工艺,所得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水飞蓟油脂质体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以包封率为检测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优选处方所制脂质体形态与粒径,并采用透析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最佳处方为制备的脂质体为药脂比1:15,卵磷脂和胆固醇质量比为5:1,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浓度为1/1。脂质体呈球状小囊泡,外观圆整,粒径范围(149.2±59.5)nm,包封率为95.67%。结论: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开发其新剂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氟比洛芬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薄膜蒸发-超声分散法制备氟比洛芬脂质体,通过鱼精蛋白凝聚法测定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包封率和载药率,研究了氟比洛芬脂质体载药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得的氟比洛芬脂质体的粒径为100~25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氟比洛芬定位于脂质体的疏水基团区域,它在卵磷脂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KD为815.6.当卵磷脂浓度为5.4×10-4mol.L-1时,所得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包封率和载药率比较理想;随着氟比洛芬与卵磷脂的质量比的增加,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载药率增大,包封率降低;胆固醇可以调节脂质体膜的稳定性,胆固醇与卵磷脂的质量比应该控制在0.3以下,过高浓度的胆固醇会大量插入膜内使得膜的刚性增强,导致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载药率和包封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来源的卵磷脂(蛋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猪脑卵磷脂)脂质体的重要载药性质:包封率、渗漏。进一步测定了三种脂质体的粘度分布,微粘度及氧化指数,並研究了脂质体结构参数与其载药性的关系。实验证明,三种卵磷脂中,蛋黄卵磷脂制成的脂质体药药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筛选rhGH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建立制备rhGH脂质体的乙醇注入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制备工艺,并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膜材乙醇溶液注入速度2m.lmin-1,磁力搅拌速度60 r.min-1,水浴温度45℃,最优处方为脂药比的用量8:1,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2:1,磷酸盐缓冲液的浓度为0.02mol/L。采用该工艺条件制备rhGH脂质体三批,平均包封率为64.9%,平均粒径为211.4nm。结论:乙醇注入法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掌握,优选得到的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采用乙醚注入法制备硝苯地平脂质体,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并用统计学方法考察磷脂量、脂药比和胆固醇磷脂比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二次回归模型最优处方制备的硝苯地平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6.54%;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遗传算法最优处方制备的硝苯地平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97.25%;与二次回归模型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更适于优化硝苯地平脂质体的制备.优化后得到最佳制备处方为:磷脂量612.4mg,脂药比为60.02,磷脂胆固醇比为6.401.  相似文献   

9.
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EA-FNL)的最佳制备工艺,验证其透皮效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卵磷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药物质量浓度、水化时间对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经Box-Behnken效应面法得到最优处方,测定其粒径,以大鼠腹部皮肤为材料,进行24 h透皮扩散实验.结果表明: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处方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中,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7.83∶1,脂质体制备水化时间为2.1 h,卵磷脂与吐温-20的质量比为2∶1,平均包封率为75.66%,粒径为(178.60±4.59)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15±0.01,电位为(-30.60±0.92)mV,EA-FNL稳定性良好;EA-FNL 24 h累积透过量为9.54 μg·cm-2,24 h后皮肤滞留量为13.77 μg·cm-2;文中方法制备的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可控,在皮肤滞留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溶菌酶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溶菌酶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确定了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工艺条件。采用逆相蒸发法,考察了溶剂密度、膜材浓度、制备温度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溶菌酶脂质体包封率、稳定性及形态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6 g卵磷脂和0.3 g胆固醇加入到12 mL密度为1 g/mL的混合有机溶剂中,37°C下用逆相蒸发法制备溶菌酶脂质体,并对其进行1.5 m in超声后所得产品包封率可达84%以上,所得脂质体形态圆整,粒径为150~400 nm,在4°C下保存40 d外观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载带姜黄素的卵磷脂/果胶锌凝胶球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滴制法制备载带姜黄素的卵磷脂/果胶锌凝胶球,以粒径、粒质量、载药量、包封率以及体外释药性能为评价指标,讨论工艺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实验制备的载带姜黄素的卵磷脂/果胶锌凝胶球成球均匀,平均粒径1.34~1.59,mm,平均粒质量1.74~3.45,mg.当卵磷脂与果胶的质量比为5∶4、药胶质量比为16∶20、氯化锌质量浓度为70,g/L、果胶质量浓度40,g/L、NaOH质量浓度为30,g/L时,载药量为18.03%,包封率为85.81%,模拟小肠液中8,h累积释药率为1.64%,再进入模拟结肠环境36,h累积释药率为68.72%.结果表明,卵磷脂的加入改善了果胶锌凝胶球对姜黄素的载带效果以及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枇杷叶中黄酮类物质,制备黄酮脂质体,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及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总黄酮脂质体制备处方,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中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为1:6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5h;黄酮脂质体最佳处方中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1,卵磷脂与黄酮的质量比为20∶1,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5.8.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比的黄酮及其脂质体对猪油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且随着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质量分数相同时,黄酮脂质体的抗氧化效果优于黄酮溶液,且与抗坏血酸有较好的协同抗氧化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乳化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雨生红球藻油柔性纳米脂质体冻干粉(Hpo-FNL-LP),并研究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微观形态及稳定性.采用桨法测定Hpo-FNL-LP体外累积溶出率,扩散池法测定皮肤累计渗透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虾青素血药质量浓度.结果表明:Hpo-FNL-LP的包封率为(89.16±1.21)%,载药量为(1.34±0.04)%,粒径为(165.75±0.11)nm,Zeta电位为(-18.45±0.48)mV,微观形态为双层膜的圆形结构,稳定性较好;与雨生红球藻油乙醇溶液相比,Hpo-FNL-LP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Hpo-FNL-LP中虾青素24 h的皮肤累计渗透量达到(12.84±0.36)μg·cm-2,显著高于雨生红球藻油普通脂质体;与虾青素油溶液相比,Hpo-FNL-LP的t1/2延长,ρmax与AUC0-t增大,相对生物利用度高达(422.53±3.3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司盘80(Span 80)和吐温20(Tween 20)对茶多酚(TP)脂质体进行修饰,优化TP脂质体的制备条件,考察不同性质的表面活性剂对TP脂质体的制备及透皮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用大豆卵磷脂制备的TP脂质体优于蛋黄卵磷脂制备的TP脂质体;以120mg大豆卵磷脂、30mg胆固醇、20mg Span 80和20mg Tween 20的配方制备的TP脂质体粒径最小(247.2nm),且稳定性良好.增大Span 80的用量会使TP脂质体制备困难,同时使TP脂质体的粒径变大,但能显著提高TP脂质体的透皮吸收性能;增大Tween 20用量使制备容易,同时可以显著减小脂质体的粒径,但当Tween 20用量超过20mg或用量超过Span 80用量时,制备的TP脂质体不够稳定,且TP脂质体的透皮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用薄膜超声法制备T 2毒素脂质体(LP-T2),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包封率, 并考察测定方法的线性、 加样回收率、 精密度和重复性; 用单因素法考察有机溶剂、 磷脂种类、 m(药)∶m(脂)、 水合体积、 m(磷脂)∶m(胆固醇)对包封率的影响及响应面法优化处方; 用高压均质法对脂质体整粒, 并测定粒径分布;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T-2毒素和LP-T2对5种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LP T2最佳制备工艺为以蛋黄卵磷脂(EPC)为膜材, 薄膜超声法制备, m(药)∶m(脂)=3.5, m(磷脂)∶m(胆固醇)=3.74, 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 20 mmol/L, pH=7.4)水合, 水合体积11.8 mL, 超声10 min; 高压均质整粒后平均粒径为267 nm; LP T2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活性与丝裂霉素相当, 对正常细胞的IC50值(1 881.54 ng/mL)高于T 2毒素(1 427.83 ng/mL), 即毒副作用减小; LP-T2的包封率和粒径均符合药剂标准, 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纳米SiO2微球组分及制备影响因素、微球表征以及利福平纳米微球的释放效果。方法:1)正交试验选出制备纳米SiO2微球各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2)乳化剂挥发法制备利福平纳米SiO2微球,并考察和表征其粒径大小、载药量和包封率等指标。3)利福平纳米二氧化硅微球释放评价试验。结果显示:最佳水平组合为A1B3C3D3,即纳米Si02粒径10nm、PLA 80mg/ml、明胶40mg/ml和二氯甲烷:丙酮=2:2。制备的利福平纳米SiO2微球外观圆整,大小均匀,粒径可控。影响载药量因素最主要为聚乳酸含量,其次为两种溶剂(疏水与亲水)的比例,然后是孔径和稳定剂的含量。结论:该方法制备的利福平纳米SiO2微球其载药量、包封率均在60%以上,且体外释放稳定,符合药物缓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选择固体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和液态油辛酸/癸酸三甘油酯,以制备一种新型固体脂质纳米粒——呋喃二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N—NLC)传递系统,并考察其理化性质.采用热融一超声分散法制备FN—NLC.以包封率、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了脂质的种类、固体和液态脂质的比例、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影响因素.经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确定单硬脂酸甘油酯与辛酸/癸酸三甘油酯为脂质材料,所制备的FN—NLC的平均粒径为125.1nm,Zeta电位30.19mV,多分散系数0.201,载药量4.2%,包封率93.5%.于4℃放置6个月,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无明显变化.本研究为NF—NLC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PLGA-PEG嵌段聚合物的两亲性质制备了3种不同PEG分子量的内部包载药物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胶束APRPG-PEG-M。通过对制剂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等方面的考察,确定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制剂学性质。制备的靶向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109.7~119.9nm、包封率89.2%~91.5%,在体外释药试验中48h累积释放量为47.8%~60.0%,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效果。制备的紫杉醇靶向胶束在体外对药物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