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教材试用以来,发现其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贯穿新教材的一根“红线”。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要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我谈一些体会与做法,与大家商榷。一、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发言,发…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进步,用积极性的评价、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情境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心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苏珊 《科技知识动漫》2009,(16):102-102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而小学阶段正好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有利时期,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教育的契机,学生日后所面对的困难将束手无策,甚至气馁。为此,我通过创设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在赏识中树立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朋友的孩子被保送上了大学,他父母置办酒席,我去贺喜,问他,有没有烦过学习。他说:“这倒没有。烦的只是教育。”这话让我诧异。看来我们这些大人总是把学习与教育混为一谈的,以致认为只要学生的功课好,就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成功。这样一想,也就可以换句话说,目前的教育可能并不成功,尽管有很多功课好的孩子。说到我们的家庭教育,其实很简单化:一要孩子功课好,二要孩子听话。早期,我也是不知深浅地在这两方面对我儿子唠唠叨叨,他一挤眼——那时,他正读小学二年级——急了,说:“为什么都要你满意,你生我,我满意了吗?”想想也对,当初我把孩子…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各项措施都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具体说,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要贴近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白羽 《奇闻怪事》2007,(3):34-35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人生,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终生发展,这是叶圣陶先生一贯的教育思想。我们通潭路小学正是信守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提出“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成长;以德治校,促进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并以此构建了我校“为生命之树浇灌,为生命成长奠基‘3+1’育人工程”。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当前,要落实“三个代表”的“三进”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工作稳定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8.
“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直接表扬或者其它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不但符合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还体现了“多元智能”的理论要求。它应该是我们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中必备的一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事业所追求的崇高目标。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就是要坚持“两个为本”,一是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二是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就高等教育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和职工,依靠广大学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要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刚组建了新班级,一般都踌躇满志,想象要把它管理得多。然而作为非重点中学的老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种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能摆正心态,面对现,积极的想办法来适应新环境,以建设好新班级。一、改变教育理念,用成功事例激励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对受挫折的学生多讲讲是可的,但我这里要对大家说:“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有新观念——成功是成功之母!”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成功的完成了某件情,在下次再遇见类似情况时我们都能轻松的把它做好。因为们早已有了心理优势,我们知道“我能行!”但如果我们屡次失,我们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成功教学模式( B-SLIM)和内容依托教学理念( CBI),以文化主题内容为依托,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手段,探讨了外语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实践证明:成功教学模式和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符合“做中学,学中做”的高职教育精神;该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使学习者对内容进行意义构建,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语言技能、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树立公众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做好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政治辅导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得出以下几点体会: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树立为人师表好形象;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学分制体系中去;以党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干部、核心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教育进宿舍,依托社区和学生社团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占据网络阵地,发挥现代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要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要遵循学生道德的发展规律去进行我们的德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量的不断上升,改变教育思想,树立“外语教育”理念,重新定位外语教育,推进外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要将“人”视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人本理念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应从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育内容贴近学生、教育方法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外语热”升温,英语更被视为走向成功的一张“通行证”。“疯狂英语”、“新东方英语”等各式新概念更让人跃跃欲试,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外语学习方法呢?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又如何让学生对你的授课方式感兴趣呢?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利君 《科技信息》2008,(6):269-269
近年来关于情感态度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研究表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的学习效果。消极的情感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孙光远 《甘肃科技》2009,25(10):163-164
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确立学生在大学的主体地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利;加大师资管理与培养力度,保持学科不败的地位,防止优势高校“边缘化”;认真学习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方法,日常管理要松严适度,防止师生关系异化;因势利导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律己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最新阶段,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要挖掘这个学科的人文精神内涵,就是要使这个学科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人文精神能够有机的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与个性自由的有机融合,对人“终极关怀”的哲学思考是其内在逻辑主线,因此,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地位,贯彻“文化自觉”理念,推动新型意识形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张爱民 《甘肃科技》2010,26(6):183-184
学生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如果能够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出发,探索了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