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海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的选择规律.利用项目组在12个旅游热点城市的市场调查结果,结合近些年国家旅游局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运用旅游地理学和市场学的基本原理,总结出海外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和路线的规律性,即海外旅游者多前往经济发达、资源丰富的旅游目的地;传统的旅游黄金线路仍然是海外旅游者在境内移动的主要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博彩业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中国大陆已然成为最重要的客源市场之一.基于这一现实背景,通过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等方法,揭示大陆居民博彩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发现,目的地可进入性、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个人基本情况等因素对大陆居民博彩旅游目的地选择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向博彩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智慧旅游发展的成果和趋势,从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部门、游客、旅游企业和旅游资源与环境四个方面,构建目的地旅游管理体系。利用此体系,提升目的地旅游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为旅游目的地游客提供更加健康、安全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蜜月旅游现状基础上, 收集蜜月旅游网络游记数据, 利用内容分析法考察消费者选择蜜月旅游目的地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确定若干个理想目的地的主要指标, 并由此构建一套蜜月目的地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 利用基于网络的目的地属性及消费者评价内容分析, 得出对于中国客源市场的全球蜜月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排名, 为目的地形象定位及消费者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推进一批有代表性的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中国旅游业“十一五”时期的重点工作,长江三峡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优势明显。从发展理念、政府主导、空间布局、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行业管理、市场主体、产业协调等方面,提出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对策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出境旅游市场的特征有:时间分布集中指数较大,但年际间变化不大;空间分布比较分散,出境旅游目的地集中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境旅游市场以受教育程度较高、年龄结构在26~44岁之间、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成都男性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多数为第一次出国旅游.出游目的以观光旅游为主,获得目的地信息的途径以网络为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四川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是非农业人口数和与出境旅游目的地空间距离.  相似文献   

7.
基于引力模型的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规模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旅游引力模型的两种形式:Grampon模型和Wilson模型进行了科学的修正,并以此为基础,推导出特定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规模模型,同时分析了引力模型成立的条件和功能.其次,以神农架为案例,构建了该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规模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进行了市场规模预测和市场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8.
倪瑞 《科技信息》2007,(31):326
旅游形象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对于任何旅游目的地而言,拥有良好的旅游形象定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旅游形象定位的优势与不足,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辽宁省旅游形象地措施。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旅游新概念,由于缺乏明确的内涵,出现了产品体系泛滥和市场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以泰安市为例,针对逍遥游的现代载体——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提出了营建休闲型城市、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打造优雅的旅游环境、完善服务、加强交通方式多样化、住宿餐饮特色化等措施,为营建终极型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构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促进新乡市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乡市DMS建设的措施,提出了它能够充分展示新乡旅游目的地形象,使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同时受益。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科学》2016,(12):2098-2104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其旅游业协调发展意义深远,前人的研究表明,我国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旅游空间错位现象.建构了旅游目的地空间错位的评价标准体系,以二维矩阵模型评价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空间错位,发现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与旅游地资源并不错位,验证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存在旅游经济与旅游景观资源的空间错位,提炼出辽宁省域游目的地全域全产业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中洁 《科技信息》2008,(9):264-264
旅游形象大使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程度加剧而产生的一件新兴事物和全新概念。它通过名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宣传、促销旅游产品的目的。旅游目的地通过评选和推介旅游形象大使,可以强化旅游产品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吸引公众注意力,刺激旅游者消费,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3.
选取十堰市城市居民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调查问卷的结果研究并分析居民家庭的出游动机、出游信息搜集、出游决策、出游时间和天次、出游交通方式及范围、旅游目的地偏好及出游年均旅游花费等旅游行为,总结十堰市城市居民家庭出游行为的基本特征,以期指导家庭旅游市场的开发,促进城市旅游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韩国旅游发展局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角度出发,通过截取韩国旅游发展局官方微博共9个月的微博内容文本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使用ROST CM 6.0内容挖掘软件提取描述韩国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进行语义网络构建,提炼出韩国旅游形象的主题和内容,并对韩国旅游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进行了分析,尝试着探索韩国官方旅游微博的投射形象,研究发现:在韩国旅游发展局微博博文中,"韩国"作为国家目的地的品牌名称,是目的地形象宣传的首要概念.韩国旅游发展局向潜在旅游者传递出热情、享受、轻松、幸福、兴奋、刺激的韩国旅游情感形象;以及"韩国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特色风味的韩式美食、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完备发达的购物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的认知形象.研究结果为中国出境赴韩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微博中的建设提供依据.论文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目的地营销对于目的地旅游产品销售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同时,信息化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渗透更有利于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营销.本文从DMS、网络营销及虚拟社区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应用的角度,对信息化与旅游目的地营销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鲜明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个性不仅能吸引游客,并能提升游客重游和推荐旅游目的地的意愿。基于前期研究结果以及品牌个性理论研究,构建了34个项目的妈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量表;以福建湄洲岛为研究对象,收集了712名湄洲岛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妈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主要包括原始、忠诚、耀眼、闲适和刺激等5个特征。提出要突出独特和鲜明的品牌个性,目的地品牌个性与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相匹配,建立积极的品牌体验,加强品牌传播和推广,做好品牌维护和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分析为基础,分析总结出旅游目的地系统的三大功能:客流、信息流和收益流.影响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的因素包括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企业、旅游政策环境等,目的地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系统是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产生的根源,在旅游目的地唯一且不考虑旅游客源地的影响情况下,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吸引力可表达为:R=B*n∑i=1Ai*M^-di。  相似文献   

18.
莫凡 《山西科技》2009,(3):71-72
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旅游目的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帮助其形象提升,可以扩大知名度。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顶梁柱”。因此,从旅游文化角度来看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曦 《科技信息》2011,(36):I0090-I0090
节庆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是目前节庆旅游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贵州镇远龙舟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节庆旅游开发对当地饮食、节庆和城市文化、传统文化、居民思想文化等产生的影响,文章指出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游客的往往是当地社会文化中易于被商品化的一类;传统的社会文化一旦被推向旅游市场,它必然要遵循市场运作的原则,为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而发生形式和内容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品是旅游规划的核心问题,因此旅游产品问题应该放到和市场问题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考虑.依据昂谱理论考察潍坊市旅游产品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潍坊市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市场化特性,通过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分析模式对潍坊市旅游产品发展状态进行深度解读,是规划潍坊旅游产品开发的未来之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