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在500 nm和340 nm考察了由肽脂质—溴化N,N-二-十六烷基-Nα-6-三乙氧基硅基己酰基-L-甘氨酰胺((EtO)3SiC3N+C5Ala2C16)形成的阳离子脂质体——Cera-some,在还原型辅酶I(NADH)的作用下,以及在乳酸脱氢酶(LDH)和底物丙酮酸的存在下,其光密度(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DH浓度的增加,Cerasome悬液的光密度(吸光度)明显增加,脂质体产生了聚集,但是聚集体不能被乳酸脱氢酶重新分散;而由溴化N,N-二-十六烷基-Nα-6-三甲胺基己酰基-L-丙氨酰胺(N+C5Ala2C16)形成的阳离子脂质体聚集体,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可以被重新分散。  相似文献   

2.
将天然磷脂1,2-二-十四烷基磷脂酰乙醇胺(DMPE)与合成肽脂N,N-二-十六烷基-Nα-6-三甲胺基己酰基-L-甘氨酰胺混合,制得了混合双层膜囊泡,对制备过程中的超声条件进行了探讨.用透射电子显微照相、动态光散射及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表征了混合囊泡的形态及粒径大小,确认了混合囊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5种N,N-二烷基酰胺型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所成膜的状态进行了测定。表明当N,N-二烷基酰胺类物质单独成膜时获得的集油膜为多层膜,而当选用合适的溶剂与其配制成溶液以后,所成的集油膜则为转变膜或液态凝聚膜。在5种N,N-二烷基酰胺类物质中,酰基碳链越长、氨烷基碳链越短则其集油能力越强。应用N,N-二烷基酰胺类物质配制了4个配方,均具备良好的集油能力,并且对原油的集油能力大于对柴油的集油能力。  相似文献   

4.
发展了一种铜/铁协同催化的N-烯丙酰基苯甲酰胺串联加成/环化/偶联合成叔烷基化异喹啉二酮的反应.在廉价金属Cu/Fe协同催化作用下,烷基偶氮试剂介导N-丙烯酰基-N-烷基氯代苯甲酰胺发生串联加成/环化,区域选择性地切断C-Cl键而发生进一步交叉偶联,以41%~78%的产率合成了一系列远端双重α-官能团化叔烷基取代的异喹啉二酮骨架.该反应首次利用卤代苯甲酰胺去芳构化而形成的超共轭自由基为偶联体与偶氮试剂发生交叉偶联,选择性地在碳-卤键位置构建碳(叔)-碳键.此偶联策略将为深入拓展叔烷基-芳基交叉偶联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L-脯氨酸和L-丝氨酸为原料,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缩合剂,将C端和N端分别通过烯丙基和Fmoc保护的L-丝氨酸与乙酰基保护的L-脯氨酸缩合得到N-乙酰基-L-脯氨酸-Fmoc-L-丝氨酸烯丙酯二肽酯.脱去Fmoc保护后,再与2,3,4-O-三乙酰基-6-O-三氟甲磺酰基...  相似文献   

6.
为了高效制备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以N,N-二甲基辛胺、环氧氯丙烷、盐酸为原料,采用微波合成了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辛烷基二甲基)-2-羟基-1,3-氯化丙二铵盐(C_8-3(OH)-C_8·2Cl~-),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异丙醇作溶剂,反应时间140 min,溶剂体积15 mL,微波功率64 W,N,N-二甲基辛胺与环氧氯丙烷摩尔比2.1∶1,双子表面活性剂产率为75.1%,反应时间比传统给热工艺缩短78.8%,产率提高25.0%。  相似文献   

7.
以L-谷氨酸为原料合成了N,N-二苄基-L-谷氨酸(H2bbga),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通过N,N-二苄基-L-谷氨酸与MgCl2.6H2O、Ca(OH)2、MnCl2.4H2O、NiCl2.6H2O、CoCl2.6H2O、CuCl2.2H2O和ZnCl2反应,分别合成得到了相应的金属配合物.用比色法测试了N,N-二苄基-L-谷氨酸及7种金属配合物对三磷酸腺苷二钠分解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N-二苄基-L-谷氨酸与镁、钙和锰形成的配合物对三磷酸腺苷二钠的分解反应具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L-(+)-酒石酸为起始原料,经过酯化、甲基化、水解、酰化合成(R,R)-(+)-2,3-二甲氧基-N,N,N’,N’-四环己丁二酰胺化合物,其结构和(R,R)-(+)-2,3-二甲氧基-1,4-丁二酰氯的结构通过IR,^1HNMR进行分析确证,对合成条件和纯化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在木瓜蛋白酶作用下,N-酰基-DL-丝氨酸与苯胺作用合成了N-异戊酰-、N-正己酰-、N-苯甲酰-及N-苯甲氧羰酰-L-丝氨酸酰苯胺。 2.脂肪族取代基,正己酰-,取代的丝氨酸酰苯胺不对称合成反应的最适pH为4.9~5.1;芳香族取代基,苯甲氧羰酰-,取代的丝氨酸酰苯胺不对称合成反应的最适pH为5.0~5.2。 3.比较了四种酰基-丝氨酸的酰苯胺合成的速度。N-苯甲氧羰酰-L-丝氨酸酰苯胺最快;N-苯甲酰-,N-正己酰-其次;N-异戊酰-最慢。 4.在最适pH,酶浓度自1.31毫克蛋白N/毫升反应液提高到2.27毫克蛋白N/毫升反应液时,N-苯甲氧羰酰-L-丝氨酸酰苯胺的产率,在24小时自76.43%提高到100%。 5.在pH=5.0~5.2,柠檬酸缓冲液浓度自0.2M提高到1.0M时,N-苯甲氧羰酰-L-丝氨酸酰苯胺的产率,在12小时提高了1%。 6.选定了苯甲氧羰酰基为取代基;反应最适pH=5.0~5.2;酶浓度为2.2毫克蛋白N/毫升反应液;缓冲液浓度为0.2M;作为丝氨酸酰苯胺不对称合成的最适条件,在此条件下进行了实际析解,得到中间产物N-苯甲氧羰酰-L-丝氨酸酰苯胺,与此同时,还得到了N-苯甲酰-、N-正己酰-、N-异戊酰-L-丝氨酸酰苯胺。 7.水解N-苯甲氧羰酰-、N-苯甲酰-、N-正己酰-、N-异戊酰-L-丝氨酸酰苯胺,得到了L-丝氨酸,水解N-苯甲氧羰酰-D-线氨酸,得到了D-丝氨酸,两个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波合成仪制备双十六烷基胺,通过DCC交联反应,得到叔丁氧甲酰丙氨酰双十六烷基胺,再通过酸水解制备出丙氨酰类脂.利用丙氨酰类脂的季铵盐衍生物(丙氨酰肽脂质)构建人工二分子膜,研究了磷酸吡哆醛(PLP)与丙氨酰类脂的相互作用.紫外一可见光谱检测发现,在330nm及415nm处有亚胺的特征吸收峰,表明PLP可以识别人工二分子膜上的丙氨酰类脂,丙氨酰类脂可以用作人工细胞信号转导的受体.  相似文献   

11.
以生物体G蛋白耦联受体型信号转导过程为模拟原型,利用自组装方法构建了具有分子间信号转导能力的超分子体系。带正电荷的肽脂质分子与人工受体共同形成脂质体,乳酸脱氢酶(LDH)(效应器)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脂质体上,乳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Cu2+)抑制LDH活性(相对酶活性为11.6%),进而共同组成了一个酶活性处于关闭状态的超分子系统。向超分子体系中加入信号分子——磷酸吡哆醛(PLP)后,PLP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带正电荷的脂质体表面,并与人工受体形成希夫碱;希夫碱与LDH竞争铜离子,解除铜离子对LDH活性的抑制,恢复LDH的催化活性,使相对酶活性达到83.0%。实验结果表明,超分子体系完成了从信号分子到效应器(酶)活性变化的信号转导过程,可以利用超分子体系构建调控酶催化活性的超分子器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2-羟基萘醛、三乙撑四胺与ZnSO4·7H2O或NiCl2·6H2O的溶剂热反应,合成了三个新的Schiff碱的配合物,即[ZnII(L1)(H2O)](1)(H2L1=N,N’-二-(2-羟基萘甲叉基)乙二胺)、[NiII(L2)]Cl·H2O(2)(HL2=9-(9-萘甲叉基,3,6,9-三氮杂壬基)-3,4;7,8-二-(1,2-萘并)-2,6-二氧,9-氮-二环[3,3,1]-3,7-庚二烷)和[NiII2(L3)(Cl)2](3)(H2L3=N,N′-二-[(2-羟基萘甲叉胺)乙基]吡嗪).晶体结构分析揭示:这些配合物中的Schiff碱配体都经历了由金属离子主导的重构,从而例证了金属离子的模板作用.此外,荧光分析表明:1具有光致发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合成和表征了两个纯手性的单核Fe(Ⅱ)希夫碱配合物fac-Λ-[Fe(R-L)3〗(ClO4)2(1)和fac-Λ-[Fe(R-L)3〗(BF4)2(2)(R-L=1-(1-萘基)-N-(1H-咪唑-4-亚甲基)乙胺)。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结晶于手性空间群P213,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b=c=16.979(6)×10-10m,α=β=γ=90°,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b=c=16.704(2)×10-10m,α=β=γ=90°。在这两个配合物中,Fe(Ⅱ)中心与3个双齿配体提供的6个N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且R-L配体都诱导配合物呈现单一的fac-Λ构型。变温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在常温处于高自旋态(S=2),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中心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不同阴离子的引入未对金属中心的自旋状态带来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钼酸钠为钼源,乙二胺为有机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几何外形为长方体的紫红色晶体(C2H8N2)11[Na2Mo10P6O60],并利用XRD、SEM和DSC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晶体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最佳原料配比(摩尔比)为钼酸钠:磷酸:乙二胺:水=(0.41~1.00):(1.65~5.51):(0.063—4.07):111。  相似文献   

15.
利用^1H NMR技术、等温滴定量热(ITC)法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瓜环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相互作用时,将其苯环包进Q[7]内腔内,形成1∶1的包结物.而Q[8]将两个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两个苯环包进其内腔内形成1∶2的包结物.进一步通过热分析发现,包结物形成后,能够增强瓜环和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配合物[Ni(spa)2](Hspa=N3-水杨酰吡啶-2-羰基氨基腙)用Hspa与Ni(Ac)2.4H2O反应制备.标题化合物的单晶X射线研究表明,Ni原子是位于两个三齿配体中的吡啶氮原子,氨基腙上的氮原子和甲氨酰基中的氧原子配位的畸变八面体形式中.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63 58(3)nm,b=1.193 80(3)nm,c=1.26 354(3)nm,α=70.109 0(10)°,β=81.722 0(10)°,γ=87.476 0°,V=1.492 87(7)nm3,Z=2,Mr=642.32(C29H29N9O5Ni),Dc=1.429g.cm-3,μ=0.705 mm-1,F(000)=668,对于I>2σ(I)的4 487个反射点,R=0.030 8,Rw=0.080 4.在晶体结构中,存在两个羟基的O—H…N分子内氢键,此外两个N—H…O分子间氢键连接相邻的配合物形成一条平行于c轴的链,另一个N—H…O分子间氢键连接溶剂DMF分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2-二[5’-(2’-甲酰呋喃基)]丙烷(1)分别与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2)和N,N'-(3-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3)进行缩合,得到[2+2]型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1和[1+1]型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2,并采用元素分析、1HNMR、IR和质谱手段对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1和L2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在混合密度泛函B3LYP理论下,用6-31G(d)基函数对同位置取代[4,6]-C24所得的3种衍生物(C22BN,C22B2和C22N2)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分析,计算了前线轨道能级差、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绝对电负性和整体硬度.结果表明,所研究的C22X2(X=B,N)3种衍生物中,C22B2具有最小的电离势I、电子亲和势A和绝对电负性χ,这说明它更容易被氧化和与亲电试剂反应.与全碳分子C24相比,B,N的取代降低了富勒烯分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夹心型钼磷酸基“三明治”状有机一无机杂化化合物[C3N2H5]2[C7NH10]2{MnFMo8O12(OH)°(PO4)(H2PO4)3]2}[C5NH5]4·2H2O(化合物1),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单晶结构解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774(17)nm,b=2.0438(2)nm,c-2.5047(3)nm,a-90°,B=90°,y=90°,V=8.6908(15)nm3,Z=4。化合物1中的夹心结构阴离子是由2个{MnEM06O12(0H)3(PO4)(H2PO4)3]2}建筑单元通过1个八面体配位的金属Mn2+离子键连形成。化合物[C3N2H5]2[C1NH10]2{MnEMo6O12(OH)3(PO4)(H2PO4)3]2}[GNH5]4·2H2O中,具有夹心结构的Mn(P4Mo6)2与质子化的咪唑、N-乙基吡啶、吡啶及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接形成超分子化合物。室温固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在437nm处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化合物1的合成表明溶剂在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