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坚持真理的本质的特征是普遍有效性,现代西方认识论把对真理的“普遍有效性”的追求看成了认识的根本任务,从而引发了后现代主义对其全面的拒斥和反叛。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出发,对现代西方认识论和后现代主义认识论进行比较研究,重建真理的“普遍有效性”维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柏格森直觉主义、佛教之唯识宗和儒家传统哲学共同促进梁漱溟直觉认识论的形成。他立足儒家文化,以西方现代哲学与佛教唯识宗为基底,重新诠释了感觉、理智与直觉的异质性,进而剖析了直觉认识论的内在特质。在他看来,直觉不仅是意味之知、先天本能,更是认识自我的途径。现梳理梁漱溟直觉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并略置评论,以展现其形上致思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课程研究由求"同"的程序开发范式走向求"异"的多元理解范式,即由追求普适到追求多元话语的理解,这种由对"同"到对"异"课程文化的关注给后现代社会科学带来重要影响,表现在文化认识论上由"党同伐异"向"求异存同"的转化。从德里达的"延异"概念到德勒兹的他者命题,表明对全球化的"同"之负面效应的警觉。而"体验性知识"和"地方性知识"的命题,则是挑战西方社会科学一元构架,保留人类智慧多样性生态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王浩丽 《科技信息》2009,(31):209-209
算法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算法科学的研究与哲学的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算法科学的出现使认识论的研究迈进入了新的阶段。而认识论的发展也直接导致了算法科学的理念与方法的进步。算法科学的发展映射出了认识论的演变过程,算法发展的初期体现出了完全西方的思维方式:严密的逻辑、演绎的分析思维。随着认识理念的发展,现代的算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体现出了东方思维的特点:注重综合、整体和直观的层面上对算法科学进行研究。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对应着还原论与生成论——分别是西方思维与东方思维认识论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比东西方思维在算法科学研究中的差异,提出了东西方思维方式各有优劣,只有辩证的使用它们,才能在包括算法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门类中为我们提供认识论的有利武器。  相似文献   

5.
本文剖析了康德先验的认识论,指出了康德先验的感性学说、知性学说和理性学说的历史进步性及缺陷,分析了康德认识论在西方认识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控制论的认识论是一种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本文结合控制论早期和197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从知识、认知形式、层次、目的这些最基本的认识论和控制论概念着手,挖掘出控制论在认识论上的意义。控制论的知识就是模型,认知不是被动反映而是能动建构,认知建构的多层次以及它对目的的新的解释都丰富和发展了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7.
休谟从其不可知论的现象论出发,承认感性经验为我们知识的唯一来源。休谟关于观念的学说,特别是关于两类知识的学说是英国分析哲学家认识论学说的基础。英国哲学家麦克纳布在描述休谟哲学对现代实证主义的影响时断言,休谟划分知识为两类“成了现代经验主义的主要基石和最重要的武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认识论中不同认识层次的哲理,数理和物理之间的正确关系。指出把作为认识论基础的哲学(理)看成是"对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概括与总结"(《现代汉语词典》,等)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方法以认识发展史为基础,利用历史的,分析与综合的,演绎与归纳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进行了论述。结果哲理是自然观形成的初级阶段。数理是自然观发展中思维成熟阶段,数理是认识论的中级层次。数理对思维过程的应用形成数理逻辑。数理应用于自然过程就发展为物理。因此,物理是认识论的最高层次。结论认识论的哲理,数理,物理这3个层次并不是在时序上分阶段建立的。它们在历史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着发展的,从而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文化中,数学一直是作为“真”、“善”、“美”的典范。然而,本文指出,数学同样是西方文化危机的认识论根源:机械论、怀疑论、科学对人性的丧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都根源于怀特海称之为“实际性误置”的错误。数学与诗歌、逻辑推理审美直觉的协调发展,是人类文明健康延续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约翰·洛克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奠基人。在哲学认识论上,他坚决反对惟理论的"天赋观念"说,提出双重经验论:认为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知识来源于后天的经验,包括感觉和反省两个方面。在经验论的哲学认识论基础上,提出了"绅士教育"论、德智体相结合的教育内容观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1.
“融知—发酵”模型是知识管理领域一个新的理论 ;该理论建构的一个基础问题涉及了知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本质问题。该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与以往的单纯逻辑分析、一般的社会学、哲学的解释有所不同 ;它的建立是基于组织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 ,历史和现实地剖析了组织知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并建设性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基础问题和模式。本文主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解释这个理论的合理性、逻辑性、实践性等。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哲学史上, 休谟是近代怀疑主义的主要代表, 怀疑主义是休谟哲学的一个标志。休谟的怀疑主义是建立在经验论证的基础上的。休谟的感觉经验主要是作为一个认识论的范畴, 以论证主体的认识能力的基础为出发点, 得出了怀疑这种能力的结论。本文主要就其认识论意义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2 1世纪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社会的主要财富。传统知识论正在淡出 :知识真理符合论与怀疑论 ;知识本体论与内在主义 ;非基础非内在主义和现象论。把知识作为对象 ,从存在论进路研究知识论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 :因为一是知识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知识的社会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三是信息化知识产业突飞猛进 ,四是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论趋于成熟。针对“德鲁克疑难”提出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一些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14.
复杂性是当代科学与社会的热门话题。文章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探讨复杂性及其认识论的哲学问题,首先给出关于复杂性的一种定义及其三种表现形式,然后归纳得出关于复杂性的六种认识规律,最后研究了复杂性与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辩证关系。同时,在文章中还介绍了一些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是康德认识论哲学的核心和难点,蕴藏了康德认识论哲学的源头。康德创造性地提出"先验自我意识"概念,解答了休谟在认识论上的遗留问题,并突破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藩篱,在认识论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由此影响了费希特、谢林以及黑格尔,开启了自我意识问题研究的不同流派。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软件认识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于处理和基于反映的两种不同的软件认识观。方法从数据处理的变换过程的角度入手,将软件视为数据处理的工具或将软件看作人的认识基于机器的特殊反映。结果第一种观点,强调软件对数据的加工处理过程,是在软件出现早期,对软件形成的一种简单、片面性理解。第二种观点,从认识论角度,将软件看作是人的认识基于机器的特殊反映。它强调了软件对认识的反映,体现了软件具有的承载性、实体性和类主体性,是人们对软件的一种本质和较全面地理解。结论两种软件认识观是人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软件形成的认识,并对软件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对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闻 《科技信息》2013,(22):187-188
From the epistemolog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ng sense is to pursue truth,while translating flavor is to pursue beauty.Rational knowledge is aimed at"fidelity";perceptive knowledge the"beauty".Literary language approaches fidelity because of beauty while non-literary language approaches beauty because of its fidelity.  相似文献   

18.
对于早期的传统中国社会来说,“知识”既是“我们所相信的事”,也是其中所包含的认识论.文章主要探讨中国古代社会主要存在两种知识类型:其一是一直占据中国社会主流的儒家知识,这也是我们认知中的正统的知识类型;另外一类是常常被人忽视的作为经学的补充而存在,甚至未得到主流价值认同的知识,它往往以神话、想象等方式呈现出来.这两类知识都在中国独特的时空观影响下形成,具有其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庄子》怀疑主义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怀疑主义建立的根据是认识的相对性,怀疑主义的结论是“吾恶乎知之”、“不谴是非”和悬置判断等。《庄子》的怀疑主义可用当代怀疑主义所提出的模式来表示,其怀疑主义的论证方式有“闭合论证”和“无知者的论证”二种,《庄子》的怀疑主义是局部的怀疑主义,而不是全面的怀疑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