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桩间"加筋与遮帘"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桩间"加筋与遮帘"作用的计算方法.单桩的桩土作用关系采用荷载传递曲线,根据弹性理论Mindlin方程求解群桩间相互作用.依据弹性叠加原理,建立了杆系结构有限单元法与荷载传递迭代法相耦合的群桩沉降计算混合法.在编制的群桩沉降分析计算程序GPSA1中,采用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成功地计算了群桩间的"加筋与遮帘"作用.同时,在计算桩间影响系数时,考虑了桩周介质压缩层厚度有限的边界条件.本文的计算方法,可作为群桩沉降分析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型多纵梁矩形渡槽槽身结构及其受力特点,提出了实用空间分析法,使复杂的空间结构计算分离成相互联系的两个平面问题.横向计算中,底部弹性支承在各纵梁上,可求得结构的横向受力与弹性支承反力;然后将弹性反力作为荷载,反向作用于侧墙和中间纵梁上,进行纵向梁的受力计算.算例分析表明,该计算方法合理、快捷,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弹性稳定理论的有限元法.探讨了门式钢管脚手架各种搭设状态下的实际受力性能,分析了影响脚手架承载力的各主要因素.文中还提出了承受非比例荷载的结构稳定计算新方法。通过计算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对门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计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石油化工装置控制室的结构设计,允许在一次爆炸事故后,结构处于非弹性状态而不至于倒塌,用允许延性比表示结构构件的工作状态。根据这些特点,文章结合工程设计实例,对抗爆结构设计理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论述,并介绍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桥梁设计中采用古典的弹性理论计算超静定钢筋混凝土拱,既不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也没有充分发挥结构的潜力。 本文从结构的塑性分析原理出发,对钢筋混凝土两铰拱考虑内力重分布时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试验与研究,并提出一个钢筋混凝土拱在平面内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比较,本方法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有限层法研究钢筋混凝土矩形厚板的变形规律.分析计算表明,当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较小时,用层状体系理论和有限层法计算应力、位移,都与薄板理论结果十分接近;当钢筋混凝土板厚度较大时,有限层法的计算结果,较薄板和中厚板理论的结果小,而与层状体系理论的相同.这说明对于弹性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厚板,按薄板理论计算是偏于保守的.本文的方法对于弹性地基上钢筋混凝土薄、厚板计算通用,不受层数、层间接触条件、地基模型、荷载类型和位置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计算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承载结构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将路面结构视为黏弹性地基梁.在Kelvin地基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路面结构与路基土界面摩阻效应的影响,进而分析交通荷载下黏弹性地基有限长梁的瞬态问题,通过三角级数展开法和Laplace-Fourier积分变换以及逆变换得到黏弹性地基梁在半正弦波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解析解.并研究分析了路基路面摩阻效应、荷载移动速度、路面结构刚度、路基竖向反力系数、路基阻尼等因素对路面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路面沉降随车辆移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路基黏滞阻力系数及路基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路面结构刚度及结构层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与此同时增大路面结构刚度还可减小路面的波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依赖于结构失效路径的分枝和约界技术,导致主要失效模式难以识别、体系失效概率计算工作量巨大.鉴于此,本文结合弹性模量缩减法和随机有限元法,提出了一种不依赖失效路径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利用随机有限元法计算结构的随机响应量,据此定义单元承载比和基准承载比,以判别结构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高承载单元.然后利用变形能守恒原理建立结构内力重分布和损伤演化模拟的随机弹性模量缩减法,进而根据塑性极限状态下高承载单元的弹性模量缩减幅度确定结构主要失效模式,并利用多失效模式的联合失效概率计算结构体系可靠度.研究表明,该方法消除了传统方法中潜在失效路径对主要失效模式识别和失效概率计算的干扰,能够取得更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弹性模量缩减法研究结构体系可靠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现有体系可靠度理论的两大难点,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理论研究建立了体系可靠度分析的弹性模量缩减法:首先以单元的可靠指标为控制参数,定义结构的可靠指标均匀度和基准可靠指标,并建立新型的弹性模量调整策略;进而通过系统地缩减各单元的弹性模量,以模拟结构的可靠指标重分布和失效状态转移,通过一系列弹性有限元迭代分析确定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该方法从根本上回避了现有体系可靠度理论的两大难点,避免了繁琐的失效模式分析和多模式联合失效概率的相关性分析.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静定结构,而且适用于超静定结构,计算格式简单,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用于代替粘土砖住宅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柔性梁柱加"人字"支撑形成的复合结构,采用1∶2的试验缩尺模型,根据抗震试验规程和理论计算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及7,8和9度地震作用,设计出加载方案,进行了拟静力-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该复合结构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刚度和裂缝.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结构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首先在2个支撑上出现多条较均匀的裂缝;然后梁截面和柱顶、底截面混凝土相继开裂.在水平力相当于9度多遇地震作用时,其裂缝最大宽度小于0.3mm、最大层间位移小于弹性层间位移限值,即复合结构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引入了综合循环刚度的概念,绘出了刚度退化曲线,探讨了复合结构刚度及强度的退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