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辅助下通过共同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可色控的CMC-Tb/Eu复合物,并通过SEM-EDS、TEM、XPS、UV-Vis,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检测等方法考察了复合物的形貌、结构、荧光性能以及能量转移特征.结果表明:CMC-Tb/Eu复合物的表面与CMC的相比裂痕多,有小粒子集聚于CMC表面,颗粒为实心结构,平均直径为75~98 nm;纳米复合物中金属离子都与CMC分子链上的—OH、—COO~-以及—COC—中O原子发生配位键合和离子;CMC为主要的光能量吸收体,在其与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中,传递给Tb~(3+)的效率要远大于传递给Eu~(3+);在激发光为350 nm下,CMCTb/Eu发射光谱中存在~5D_4→~7F_5(544 nm)和~5D_4→~7F_6(489 nm)Tb~(3+)跃迁峰;589 nm和616 nm附近的两个发射峰是由Tb~(3+)的~5D_4→~7F_3和~5D_4→~7F_4跃迁以及Eu~(3+)的~5D_0→~7F_1和~5D_0→~7F_2跃迁叠加所致;实现了荧光光色可控.Tb~(3+)的~5D_4→~7F_5跃迁峰强度变化以及纳米复合物的荧光寿命变化证明了纳米复合物存在Tb(Ⅲ)Eu(Ⅲ)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2.
合成5种Eu(Ⅲ)—β—二酮—二苯胍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其组成分别为Eu(AA)4DPG(Ⅰ)、Eu(BA)4·DPG(Ⅱ)、Eu(DBM)4·DPG(Ⅲ)、Eu(PMBP)4·DPG(Ⅳ)和Eu(TTA)4·DPG(Ⅴ),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Ⅰ-Ⅴ在室温(298K)和液氮温度(77K)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应用群论方法和Judd-ofelt理论对低温精细光谱作了归属。发现Eu(Ⅲ)的配合物的吸收光谱超灵敏跃迁振子强度P与发射光谱的荧光相对参数η之间存在相关性,由此得出Eu(Ⅲ)与配体键的共价程度是影响f-f跃迁强度的主要因素,而与Eu(Ⅲ)点对称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4种新型2-羟基-6-甲基尼古丁酸(HA)二元稀土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法、元素分析法确定其组成为LnA3.3H2O(Ln=La、Eu、Gd、Tb),配体的羧基与稀土离子以螯合双齿配位.重点研究了铕和铽的配合物的荧光性能:EuA3.3H2O的电偶极跃迁与磁偶极跃迁强度比值η(5D0→7F2/5D0→7F1)为5.9,TbA3.3H2O的η(5D4→7F5/5D4→7F6)为1.9;2-羟基-6-甲基尼古丁酸对铕离子和铽离子有较强的An-tenna效应;EuA3.3H2O和TbA3.3H2O的荧光寿命分别为0.84和0.58 ms;2种配合物均具有比较优异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Pr~(3+),Nd~(3+),Eu~(3+)-pmbp配合物LnA_3及其刘易斯碱三元配合物LnA_3·tbpo,LnA_3·Phen(A=pmbp~-,Ln=Pr~(3+),Nd~(3+),Eu~(3+))在乙醇、丙酮和苯中的超灵敏跃迁现象,发现Nd~(3+)的~4I_(9/2)→G_(7/2),~4G_(9/2)和~4I_(9/2)→~2G_(7/2)+~4G(5/2)跃迁;Pr(3+)的~3H_4→~1D_2,~3H_4→~3P_0和~3H_4→~3P_1+~1I_6跃迁以及Eu~(3+)的~7F_0→~5D_2跃迁具有超灵敏性.由实验数据计算了Nd(3+)配合物超灵敏跃迁光吸收振子强度值及其增大值,初步讨论了有关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配合物Eu(DBM)(TPPO)_3(NO_3)_2(DBM:二苯甲酰甲烷;TPPO:三苯基氧化膦)能发出很强荧光的特性,以Eu(Ⅲ)离子为荧光探针,77K下测得其高分辨激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中Eu(Ⅲ)离子仅有1种晶格格位.~5D_o→~7F_j(j=0~4)跃迁光谱表明中心Eu(Ⅲ)离子具有C_(2v)格位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了配合物Eu(NO3)3(phen)2的晶体结构(phen=1,10 -邻菲NB035罗啉).该配合物以单核分子形式存在,中心离子Eu(Ⅲ)分别与硝酸根上的氧原子和1,10 -邻菲NB035罗啉上的氮原子以双齿螯合方式配位,配位数为10.荧光光谱表明该配合物有Eu(Ⅲ)的特征发射光谱,其中5D0→7F2(615nm)跃迁发射强度最高.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CaAl_2_O4:Eu~(3+)的制备、结构及光致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蔓延燃烧合成技术成功制备了纯净的单相CaAl_2O_4:Eu~(3+)红色荧光体,并采用XRD分析及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胞属立方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870 0 nm,b=0.810 2 nm,c=1.522 2 nm,β=90.148 5°,Z=12.激发光谱在260~290 nm处带状强激发峰为O~(2-)→Eu~(3+)的电荷迁移带(CTB)跃迁吸收,322,365,387和397 nm处的激发峰分别来自~7F_0→~5H_3,~7F_0→~5L_8,~7F_0→~5G_2,~7F_0→~5L_6的跃迁吸收.发射光谱在579,589,617,655和701 nm处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u~(3+)的~5D_0→~7F_J(J=0,1,2,3,4)跃迁发射.SEM显示样品表面光滑、结晶好.  相似文献   

8.
先制备4-乙烯基吡啶(4-VP)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PMMAVP),并以此为大分子配体,进一步与苯甲酰丙酮的二元铕配合物Eu(BA)_3(H_2O)_2反应,合成了键合型的稀土高分子配合物Eu(BA)_3(PMMAVP).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PMMAVP中的4-乙烯基吡啶单元可通过吡啶环上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Eu(BA)_3(PMMAVP)发射Eu~(3+)离子的特征荧光;与二元配合物Eu(BA)_3(H_2O)_2相比,Eu(BA)_3(PMMAVP)具有更为优异的荧光性能,其在611 nm处的荧光强度是Eu(BA)_3(H_2O)_2的2.2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_(2-1.5x)Eu_x(WO_4)_2(0≤x≤4/3)固溶体微晶,通过XRD、SEM和荧光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微晶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重点探究组分x对制备微晶的微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分x的变化对Ca_(2-1.5x)Eu_x(WO_4)_2微晶晶相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当0≤x1.0时,所得微晶为四方晶相结构,当1.0≤x≤4/3时,晶相由四方晶相转向单斜晶相.2)组分x的变化对Ca_(2-1.5x)Eu_x(WO_4)_2微晶形貌和颗粒尺寸没有明显影响.所制备的微晶皆为类球形,晶粒较均匀,平均尺寸约为0.5μm.3)制备的Ca_(2-1.5x)Eu_x(WO_4)_2微晶的激发光谱包括位于200~300 nm之间的宽带峰(源于WO_4~2-电荷跃迁)以及Eu~(3+)位于393 nm(~7F~_0→~5L_6)处和464 nm(~7F_0→~5D_2)处的尖锐峰两部分.所有样品均在592和615 nm处呈现2个特征发射峰,分别归因于Eu~(3+)离子的~5D_0→~7F_1和~5D_0→~7F_2特征能级跃迁.当0≤x1.0时,随着x的增加,微晶的发光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x=0.7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一凝胶技术两步法把Eu(BA)3掺入到SiO2中制备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的晟佳工艺条件是水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4,正硅酸乙酯、盐酸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摩尔比为17.5×10-45×10-3,陈化温度为40℃,掺入SiO2中的苯甲酸和铕离子的摩尔比为31,苯甲酸铕掺入量为1%.对Eu(BA)3粉体和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荧光光谱进行比较发现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激发光谱最大吸收峰变窄,同时发生蓝移,由288 nm蓝移到280 nm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发射光谱在594 nm和618 nm处分别出现Eu3 的5D0→7F1和5D0→7F2跃迁发射,单位质量稀土配合物的发光强度是Eu(BA)3粉体的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个新型双β-二酮有机配体1,3-双[3-(2-噻吩基)-3-氧代丙酰基]苯、2,2'-联吡啶和铕(Ⅲ)的3元配合物,并应用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确定和结构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发射光谱612 nm处为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属5Dn→7F2跃迁带,峰形尖锐,单色性好,表明该固体铕双β-二酮配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CaY_(1-x)AlO_4:xEu~(3+)荧光粉,对样品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以及荧光光谱(PL)等表征,探讨反应的合成温度、时间及铕离子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1 000℃时,晶体初步形成,在1100~1350℃时,可生成很纯的四方晶体结构。在温度1 200℃和铕离子的掺杂量x=0.01时,样品在反应时间为6h时发光强度最强。在λ_(ex)=273nm光激发下,发射光谱位于589nm、623nm和704nm处的三个尖峰,分别归属于Eu~(3+)离子的~5D_0→~7F_1、~5D_0→~7F_2和~5D_0→~7F_4能级跃迁,当铕离子的掺杂浓度x=0.02时(温度1200℃及时间6h),样品发光强度最强,荧光体发射红光。铕离子浓度猝灭的作用机理为邻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其荧光寿命为1.325ms。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比较研究一系列氨羧配体与稀土元素配合物极谱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用于分析测定的Eu(Ⅲ)-MTB配合物吸附波.在乙酸-乙酸钠-邻苯二甲酸氢钾(pH3.60)缓冲溶液中,其峰电位为-0.83伏(对s· c· E),Eu~(3+)在2.0×10~(-7)~3.0×10~(-6)M范围内,波高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5.0×10~(-8)M.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测得Eu(Ⅱ)-MTB配合物中Eu:MTB为1∶1.  相似文献   

14.
LaOBr:Tb是制造与感蓝X线胶片匹配的希土增感屏的荧光材料。1967年Blasse研究了多种Tb~(3 )激活的发光材料,报导了LaOBr:Tb(5%)的光谱能量分布,测定了LaOBr:Tb(5%)的~5D_4-~7F_6,~5D_4-~7F_5,~5D_4-~7F_4,~5D_4-~7F_3跃迁的相对强度。1971年Rabatin研究了LaOBr:Tb(Ce)和LaOCI:Tb两种发光材料,发现当铽的浓度增加时,导致了LaOCI:Tb的3700(?)-4700(?)发射峰的减弱和5400(?)发射峰的增强。1979年JormaH(?)ls(?)研究了铽含量对LaOBr:Tb的~5D_3-~7F_5和~5D_4-~7F_5辐射的影响。报导了在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8月 ,美国 CELO实验组在对 1 .9× 1 0 7个 B介子衰变事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对 4个B→ Kη(′) 衰变道衰变分枝比的新实验测量结果 :B( B → K η′) =( 80 10-9± 7)× 1 0 -6B( B0→ K0η′) =( 88 18-16± 9)× 1 0 -6( 1 )B( B→ K η) <6.9× 1 0 -6B( B0→ K0η) <9.3× 1 0 -6( 2 )在所考虑的参数空间范围内 ,对 B → K η和 B0 → K0 η衰变道 ,采用次领头阶对数近似 ( N LO)有效哈密顿和因子化方法的标准理论预言值分别为 ( 3- 6)× 1 0 -6和 ( 2 - 5)× 1 0 -6,与 ( 2 )式所示 CLEO实验上限值符…  相似文献   

16.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橙红色发光材料Sr_2MgSi_3O_9:Eu~(3+).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此发光材料与Sr_2MgSi_2O_7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同属四方晶系.样品的一次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100 nm左右.样品Sr_2MgSi_3O_9:Eu~(3+)的激发光谱在220~300 nm内出现一宽带吸收,归属于Eu~(3+)-O~(2-)之间的电荷迁移带,300 nm以后出现的锐线峰为Eu~(3+)的f→f跃迁吸收峰,其最强锐线峰位于400 nm,对应于Eu~(3+)的基态到~5L_6激发态跃迁吸收,因而,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紫外辐射有效激发.发射光谱由2个强发射峰组成,位于592 nm和618 nm处,分别属于典型的Eu~(3+)的~5D_0→~7F_1和~5D_0→~7F_2跃迁.此外,研究还发现共掺杂适量Ti使得发光颜色由橙红色向红色转变,发光强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盐法合成了NaCa_2Mg_2(VO_4)_3:Eu~(3+)白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荧光光谱仪(FL)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得NaCa_2Mg_2(VO_4)_3:Eu~(3+)样品为纳米棒状,平均直径约为50nm,平均长度约为100nm;在279nm紫外光激发下,NaCa_(2-x)Mg_2(VO_4)_3:xEu~(3+)的发射光谱由一个宽带谱(400~580nm)和若干个尖锐特征峰组成,宽带峰属于VO_4~(3-)的~3T_2→~1A_1辐射跃迁,特征峰分别位于592 nm、612 nm、655 nm和710 nm处,属于Eu~(3+)的~5D_0→~7FJ跃迁,其中,对应于~5D_0→~7F_2跃迁的612nm发射峰强度最高。样品的最佳合成温度为600℃。当Eu~(3+)掺杂量为x=0.100时,NaCa_(1.9)Mg_2(VO_4)_3:0.1Eu~(3+)的色坐标(0.3242,0.3268)接近标准白光色坐标(0.333,0.333)。  相似文献   

18.
以HCG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Sp2/0—Ag14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反复筛选和再克隆化,获得8株能稳定分泌抗HCG特异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6个高效价单抗进行了特异性和抗原决定簇检测,选出两个抗相距较远不同决定簇的单抗(2D_4,4F_4)作进一步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2D_4为IgGl亚类,4F_4为IgG2a亚类;亲和力常数(K_(affi)),2D_4为5.41±0.94×10~(-10)mol/L,4F_4为1.37±0.33×10~(-9)mol/L。证实该两种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研制有关临床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19.
槲皮素-钴(Ⅱ)-核酸三元配合物荧光法测定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条件下,槲皮素与Co(Ⅱ)形成具有荧光的二元配合物.热变性小牛胸腺DNA与槲皮素-Co(Ⅱ)形成三元配合物,并使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大幅增强.激发波长334 nm,发射波长470 nm.基于此测定核酸,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在pH5.0时,线性范围0.4×10-5~3.0×10-5mol/L,检测限6×10-7mol/L,且共存物质干扰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Eu3+、V共掺杂的SiO2材料,通过差热-热重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等测试手段对粉末的晶型、结构、发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Eu3+、V共掺杂的SiO2样品的结构基本稳定,只存在SiO2的网状结构; 激发光谱显示,Eu-O电荷迁移带随着V掺杂量的增加而消失,产生强度较大的320nm处的7F0→5H3跃迁; 发射光谱显示,随着V的掺入,最佳激发波长由393nm向320nm转移,同时出现了467nm,577nm,588nm,612nm处的发射峰,它们分别归属于Eu3+的5D2→7F0跃迁与VO3-4的蓝色发射的叠加跃迁、Eu3+的5D0→7F0跃迁、5D0→7F1磁偶极跃迁和5D0→7F2的电偶极跃迁,实现了同一物质同时产生蓝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同时发现,VO3-4对Eu3+的发光有较好的敏化作用,并通过所得的能级图对样品的跃迁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