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本文给出碳钢加热冷却过程相变热弹塑性应力分析的数值结果,分析中应用了连续弹性解的Mendelsor法程序。重点分析了加热时的A1和A3转变,冷却时的马氏体转变和珠光体转变。从相变应力应复计算结果可看出,快速冷却时的相变比缓慢冷却时的相变对应力应变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形变奥氏体→铁素体转变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斌  张鸿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12):1831-1834,1839
基于相变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并根据Schieil叠加原理和热膨胀实验结果,建立了形变奥氏体(γ)→铁素体(α)连续冷却相变动力学行为的预测模型,将其应用于形变奥氏体后的控制冷却过程,可以计算出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以及室温组织中的体积分数等参数.该方法的计算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表明这种理论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Fourier有源热传导理论,使用装有两支热电偶的分析样环,研究了铝合金凝固相变热的Fourier算法及其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测量了含Si量分别为6.34%、7.68%和8.46%铝合金的凝固相变热。计算结果分别为407、411和429kJ/kg。与差热分析法比较,最大误差为5%,其计算精度远高于Newton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使用凝固始点和终点的热扩散系数αs、αe和Newton迭代法来计算凝固区间的“零”曲线具有更好的精度,所确定的“零”曲线更接近凝固相变的自然过程。说明建立在这种算法上的合金凝固质量计算机辅助冷却曲线分析系统,可广泛地用于材料加工过程的信息和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4.
基于材料的固态相变理论,以钢材相变CCT曲线为基础,通过实例引入冷却路径控制思想.设计开发了冷却路径控制系统,动态设定关键点,灵活运用冷却策略和变粒度控制水流密度,进行了冷却路径柔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利用冷却路径控制系统仿真超级钢工业试验中的冷却路径,分析了不同组织性能产生的内在原因.为新钢种开发、冷却工艺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淬火冷却过程中瞬态温度分布及组织分布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微机,对大型铸锻件在淬火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相变行为及组织分 布进行了模拟和计算。在模拟方法中,考虑了大工件热处理的特点,对计算所用的热 交换系数、热传导系数、比热和相变潜热等物性值做了更合理的处理;提出了预测淬 火过程中组织分布的方法。利用IBM-PC机对40Cr钢圆柱体和42CrMo钢圆筒 件进行了淬火冷却过程中温度分布及组织分布的模拟计算,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的结果 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6.
热轧带钢冷却过程奥氏体相变与温度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精确模拟奥氏体相变行为,建立一种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考虑潜热影响的板带轧后二维温度场将相变体积分数和温度联系起来进行耦合计算.冷却过程释放的潜热通过双亚点阵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通过在热分析仪STA449C上进行DSC实验验证.在相同的变形条件下,热模拟实验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相变与温度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连续冷却相变体积分数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更接近实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大,潜热释放量也明显的增大,当碳含量(质量分数)高于0.45%时,潜热释放量也趋于稳定;通过对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系统的比较,证明相变与温度耦合模型的优越性和精确性,耦合模型与现有模型相比,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的计算结果精确度最高分别提高24.77%,21.07%和31.85%.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TC4635-Q型钢模台车的结构组成,为确保该台车的安全性,对其进行了强度、刚度校核。首先计算出台车在最不利工况下承受的混凝土载荷,然后使用Creo软件建立了台车的三维模型,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台车模板系统进行了静力学分析,由此计算出台车框架系统承受的载荷,并对框架系统进行了静力学分析,最后将软件分析结果与力学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设计与载荷计算合理,台车强度、刚度均处于合理范围内,且具有一定的安全余量。研究结论为可变式钢模台车进一步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膨胀仪测试研究了Q450NQR1钢连铸坯5℃·min-1及20℃·min-1冷却速率下的线性热膨胀(△L/L0)和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平均原子体积的相体积计算模型,量化研究了奥氏体相变过程中各相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并在将计算结果与显微组织观察结果对比分析基础上,讨论了连铸冷却速率对铸坯奥氏体相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铸坯的奥氏体相变过程,适用于多相连续析出相变;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铸坯热膨胀曲线中对应于铁素体和珠光体析出的两个变化峰向低温区移动,峰值明显增大;冷却速率由5℃·min-1上升至20℃·min-1时,铁素体及珠光体起始析出温度分别降低约32℃和37℃,最终体积分数分别由0.894和0.106变为0.945和0.055.  相似文献   

9.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中温度与相变耦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温度与相变耦合有限元模型,对带钢轧后冷却过程中带钢厚度和宽度方向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建模过程中,考虑带钢的各金相组织的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等物性参数为温度的函数,取各相的线性平均值用于计算.根据连续等温转变实验曲线,采用Avrami方程和Scheil可加性法则计算带钢相变潜热,实现温度和相变耦合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带钢经过层流冷却后,沿厚度方向存在着一定的温差,带钢温度沿宽度方向分布不均匀,和现场实测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附加相变微胶囊对织物内热湿传递的影响,发展了一个新的含有相变材料的织物热湿耦合模型.模型考虑了相交区间对相变及传热过程的影响及加热/冷却率对相变材料特征温度和相变热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纤维对蒸气的吸附/解吸现象引起的热湿耦合作用.使用等效热容法对相变微胶囊的相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用控制体积法对方程进行了离散求解.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一致,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含有相变微胶囊织物内的热湿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优化设计问题,根据正交设计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机优化方法——正交设计法。指出电机优化设计应属于求解非线性混合离散规划问题,正交设计法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有效材料费用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实用和有效的电机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级涡旋压缩机压力比与喷油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级涡旋压缩机的级间压力比与喷油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工作过程及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经实验验证,该模型合理可行,对多级涡旋压缩机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变压器优化设计中变量多数为离散型的特点,本文引入了网格法与虎克-杰夫法这两种能有效处理离散型变量的优化方法,着重说明了这些方法如何结合变压器设计这一具体问题的使用过程,论文还给出了某一变压器优化设计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气流干燥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最优化技术进行气流干燥过程分析与干燥器优化设计。提出能耗最低的空气预热温度、入口气速、固气负荷比等最优操作条件.以干燥器直径、高度、预热温度、气体速度及气固比5个因素、5个水平的正交实验,进行计算机模拟,实现了干燥器尺寸设计与操作条件的同时优化,并得到各因素对干燥过程能耗、热效率、物料处理量与终湿含量等技术经济目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  相似文献   

15.
模糊控制器的动态性能是设计模糊控制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模糊控制器设计中,合理地选择模糊控制器的参数非常重要。本文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并分析各种控制参数对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只有选择一组最优化的参数,模糊控制器才会发挥出最佳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供热蒸汽冷却系统节煤效果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节能系统——供热蒸汽冷却系统,并阐明了该系统节能的理论基础和节煤量计算的基本原理,综合分析了影响该系统节煤效果的因素.计算分析表明,供热蒸汽冷却系统存在最佳性,并且能使供热机组热经济性提高达1%.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预针刺机针板刺针排列的最优设计.这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最优化问题,其目标函数是一个取值离散的不连续函数.通过权函数,将多目标问题化为单目标问题,并采用积分型总极值方法,得出最佳设计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最优方案能使无纺织布网层上针点分布的均匀性及针刺效率匀比由国外引进的BG311型预针刺机相应指标好.文中提供的优化设计方案和有关指标的分折方法可供设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以系统优化思想为出发点定义了一种聚类中心,它是一线段而不是一个点,从而扩充了动态聚类分析方法。用于干支管网规划优化,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喷气纺纱中,喷嘴是决定成纱加捻包缠程度的关键,直接影响成纱质量,本文运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喷气纺喷嘴中的气流场以及有关参数对喷嘴中气流场分布的影响作了测试分析,所得的结果对掌握喷气纺喷嘴中的气流场的分布规律、合理地设计喷嘴、优化有关参数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成品油短缺的营销环境下,成品油销售企业对加油站进行科学合理的配送量选择与运输成本优化,是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减少利润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成品油物流配送中的二次运输成本为目标,应用运输规划原理,建立了缺货条件下的成品油运输成本优化模型,给出了模型优化过程与计算方法。以某市级大型石油销售公司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并在不同缺货限量约束情形下,讨论了加油站运输成本的灵敏度分析。研究表明:运输成本随加油站的最低需求限量提高而增大;通过变动模型的约束参数,编制计算软件,使模型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