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交换相互作用和屏蔽参数对类锂原子能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讨论了类锂原子内壳层电子和外壳层电子的交换相互作用和屏蔽效应,采用变分法计算类锂原子的基态能量,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效应对Li,Be^+,B^2+基态能量的贡献约为6eV。  相似文献   

2.
用二态密耦R矩阵方法,在入射电子能量约1-20eV内,我们计算了电子与Br^+碰撞的2s→2s,2p弹性和激发截面,中列出了计算的结果,对比电子与Li原子碰撞截面,详细讨论了各分波对截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利用组合规则计算了Li-He与Li-Xe原子体系的Born-Mayer短程排斥势参数,采用Tang-Toennies势模型构成了Li原子与He及Xe原子间的全程势曲线,计算所得的势阱参数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组态相互作用模型的基础上对Be^2+等二电子系列基态电子关联能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变分原理,采用B样条处理径向基,用“混合L”法处理角向基,给出He,H^-,Li^+,Be^2+,B^3+等5种原子(离子)系列的有关计算结果,并与其它理论方法计算的结果作了对比,显示出B样条方法优越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双能级模型及凝聚态物质的低频涨落,耗散和驰豫行为的统一理论基础上,研究了非晶合金Fe50Ni30B20于480K退火2h以后,在250-350K范围的磁后效谱,计算得到红外发散指数n=0.11,特征驰豫时间τ∞=2.8×10^-17S.在驰豫峰温处,计算的表观激活能E为1.7eV,此结果与实验很好地一致。计算结果表明,对此非晶合金,磁后效是由于B原子跳跃引起Fe-B,Ni-B原子对的局域重排而导  相似文献   

6.
在双原子分子核运动的波动方程中,计入分子的振转相互作用项,在Morse势近似下得出的波函数除了与振动量子数有关外,还与转动量子数有关.用该波函数编程计算了高温空气中CO分子Angstrom带系B1∑+→A1Π和Herzberg带系C1∑+→A1Π的FranckCondon因子.计算中转动量子数的取值由J=0至J=200,结果适用于低温、高温和强激波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计算了掺入三价Fe3+离子和Li+杂质后,晶体RbCdF3和CsCdF3中的Fe3+-Li+缺陷中心的零场分裂参量,微扰计算进行到第六阶.将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确定了配体的位置,并将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反质子与原子核的电荷交换反应A(p,n)B.用严格的分波法计算反质子能量为46.8MeV和179.7MeV的16O(p-,n-)16N到达1-,3-态和17F(p-,n-)17O到达O+,2+态的微分截面.讨论了同位旋相似态跃迁和非相似态跃迁微分截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在纯锂铁氧体(Li0.5Fe2.5O4)基础上,用Zn2+离子代换其中Li+0.5Fe3+0.5离子,研究了(Li0.5Fe0.5)1-xZnxFe2O4(其中x=0.0,0.20,0.30,0.40,0.50)系铁氧体室温铁磁共振效应.结果表明,用Zn2+离子代换Li+0.5Fe3+0.5离子能有效降低内场和铁磁共振线宽,当频率高于6GHz时,铁磁共振线宽与频率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LaH分子基态X^1∑^+的量子力学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考虑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近似下,用G94W程序的QCISD方法计算了LaH分子基态X^1∑^+的Murrell-Sorbie解析势能函数及其对应的平衡几何与光谱参数,计算得到的Re,De,Be,ce,ωe和ωexe的理论计算值分别为:0.2125nm,2.623eV,3.7333,0.0723,1461.72和21.383(cm^-1),该结果与实验数据及理论数据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密度泛函的线性响应理论,通过第一性原理的赝势方法,对Fm-3m相Li3Bi的结构、力学和电子性质做了系统的研究.优化得到的平衡结构参数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计算表明,Fm-3m结构在零压下的焓最低,满足力学稳定标准,是最稳定的结构.计算得到的Fm-3m相Li3Bi的块体模量、剪切模量和弹性模量分别为30.2,25.5 GPa和59.6 GPa.德拜温度是312 K.Li3Bi具有小的弹性各向异性特征,是窄带隙的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为0.45 eV.  相似文献   

12.
用二态密耦R矩阵方法, 在入射电子能量约1-20 eV内, 我们计算了电子与Be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LiAlH4的吸放氢温度及提高其吸放氢速度,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计算了Ti掺杂在LiAlH4中取代不同位置的Li、Al前后的电子结构及相关热力学性质。结构优化之后,热力学稳定性较好的构型有4种:Li3Al4H16Ti、Li4Al3H16Ti、Li3Al4H17Ti、Li4Al3H17Ti,其对应的缺陷形成能分别为1.31、0.60、1.21、1.27 eV。掺杂前后LiAlH4的电子态密度并无明显变化。在LiAlH4化学势变化曲线图中,TiAl3的化学势变化曲线与反应物LiAlH4、Li3AlH6等的并没有相交。上述结果表明,单质的Ti对LiAlH4的分解并没有起到实质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子碰撞Li+离子(e,2e)反应微分截面中的干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修正BBK理论,计算了能量为145.6eV的入射电子碰撞Li (1s),(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讨论了交换,关联与干涉效应及入射道库仑场对TDCS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使用基于平面波展开的第一原理赝势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2MgSi在各种脱锂量下的锂脱嵌形成能、相应的体积变化、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脱锂量越大需要的能量越大,随脱锂量的变化,平均一个锂的脱嵌形成能在-1.21~-1.61 eV之间.脱锂过程中,体积先膨胀后收缩,整个过程中体积变化很大,是导致材料循环性能较差的重要原因.在脱锂过程中材料显示了由半导体性到金属性又到半导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使用Tang-Toenn ies势模型的两种形式通过密耦近似方法计算了惰性气体He与H2碰撞的弹性和转动激发散射截面及微分散射截面,原子入射能量分别为0.05 eV~0.65 eV,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BO分子电子亲合势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组态相互作用方法,从理论上计算了BO及BO~-分子基电子态的能量。从而,首次计算出了BO分子电子亲合势的理论值为2.97eV。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碱金属Li原子修饰缺陷蓝磷单层体系的储氢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双空位缺陷DV2的引入可以有效增强Li原子与蓝磷单层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有效阻止单层表面Li团簇的形成. 单个Li原子可以稳定吸附3个H2分子,H2分子平均吸附能为0.248 eV/H2. 电子结构分析表明,H2分子主要通过极化机制和轨道杂化作用吸附在Li修饰的缺陷蓝磷单层体系上. 此外,本文还研究了温度和压强对Li/DV2体系储氢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室温和低压条件下,H2分子可以稳定吸附在Li/DV2体系表面,从而实现室温条件下的可逆储氢.  相似文献   

19.
从等离子体噻吩聚合膜的反射谱和透射谱,运用传递距阵方法计算得到膜的光学常数:折射率n_f和消光系数k_f(受测量仪器限制,反射谱和透射谱以能量(?)ω表示的频率宽度为0.4~4.0 eV)。等离子体噻吩聚合膜在这个频率宽度内,没有显示出对光的强吸收。由膜的折射率谱及塞尔迈耶公式,可推断在大于4.0 eV紫外区,等离子体噻吩聚合膜存在一定强度的吸收。并进一步利用复数介电函数的实部与虚部之间的 k-k关系,以振子模型进行外推,对等离子体噻吩聚合膜的紫外吸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