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盐酸氯普鲁卡因三种剂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盐酸氯普鲁卡因(I)的水针、无菌粉针、无菌冻干粉针3种剂型的比较。直观说明了这3种剂型的特点和优劣,给临床使用剂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盐酸氯普鲁卡因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盐酸氯普鲁卡因是新药,样品在光、热、湿及室温条件下,其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盐酸氯普鲁卡因样品具有较强的抗光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优化盐酸普鲁卡因合成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盐酸普鲁卡因合成工艺的影响因素,探索盐酸普鲁卡因合成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β-二乙胺基乙醇与对硝基苯甲酸质量之比(A)、催化剂甲酸用量(与对硝基苯甲酸用量的质量百分比)(B)、反应时闻(C)三个因素对盐酸普鲁卡因产率的影响.结果:盐酸普鲁卡因合成的最佳条件为A3B2C3.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盐酸普鲁卡因产率为69.74%(以β-二乙胺基乙醇的投料量计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在骶管麻醉中的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及麻醉痛觉出现时间。方法:选择择期肛门直肠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混合液20mL,对照组用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分别在注药后1,3,5,7,9,12,15min测定痛觉和运动消退情况。术后每隔15min评估痛觉及运动阻滞平面的恢复情况。结果: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在骶管麻醉中具有麻醉起效快、运动恢复快、痛觉恢复慢及麻醉药毒性低的特点。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骶管麻醉可缩短手术等待时间,患者术后不愉快感及疼痛明显减轻,血压及心率基本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PBA—PVC共混膜盐酸普鲁卡因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及聚氯乙烯(PVC)的共混物为成膜材料,四苯硼-盐酸普鲁卡因离子缔合物为电活性物,制备了盐酸普鲁卡因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1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硬膜外麻醉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择期或急诊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采用3%氯普鲁卡因行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3%氯普鲁卡因复合0.1mg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C组行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结果B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A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5),但麻醉效果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时使用3%氯普鲁卡因复合0.1mg芬太尼能明显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是通过神经肌肉接点(N--M接点)得以实现的。本通过四种阻滞剂(过量Mg^2 和K^ 、盐酸普鲁卡因、硫酸阿托品)对N--M接点的阻滞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量的Mg^ 和K^ 、盐酸普鲁卡因、硫酸阿托品对N--M接点有明显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适当的酸度下,利用盐酸普鲁卡因与硫氰酸钴铵形成稳定的离子对缔给物,通过测定其中金属离子钴,来间接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研究了该离子对缔合物的开及其萃取条件。采用国产摄谱仪的进行测定,数量统计表明,本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活性碳为载体,考察了4种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催化正丁醇和盐酸气相反应制备1-氯丁烷的性能。离子液体分别为盐酸三乙胺([Et3NH]Cl)、盐酸吡啶([PyH]Cl)、盐酸N-甲基咪唑([HMIM]Cl)和氯代1-丁基-3 甲基咪唑([BMIM]Cl)。前3种为离子液体的前驱体,[BMIM]Cl为室温离子液体。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负载量和停留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载量为15%,停留时间为1.5min,温度140~180℃条件下,正丁醇的转化率最高可达99%以上,1-氯丁烷的选择性最高可达98%以上。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有机物在活性碳表面结焦所致。  相似文献   

10.
以甲苯、乙基苯、异丙基苯为原料,ZnCl2和盐酸为催化剂,多聚甲醛和盐酸组成氯甲基化试剂,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合成了甲基苄氯、乙基苄氯和异丙基苄氯,探讨了原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烷基苯氯甲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烷基苯氯甲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烷基苯与多聚甲醛的摩尔比为4∶1,催化剂ZnCl2的摩尔用量为多聚甲醛的0.6倍,盐酸用量为6 m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 h;在此条件下3种苄氯的收率分别可达84.9%、90.6 0A和86.7%.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抗癌药物的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外中草药抗癌药物新剂型主要有动脉栓塞剂型、脂肪乳剂型、前体剂型、脂质体剂型、聚酯微粒剂型、聚合物胶束剂型、埋植剂型及纳米粒剂型等,这些新剂型不仅增加了给药途径,而且有服用方便、生物利用度提高,给药剂量及不良反应减少等诸多优点,使用药更加科学合理.新剂型在中草药抗癌药物研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开发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2.
应用初均速法和室温留样观察法对兽用盐酸环丙沙星透皮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盐酸环丙沙星透皮剂的稳定性好,预测在室温下有效期达3年以上,完全能够满足兽药制剂和临床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盐酸普鲁卡因(PC)对类脂立方液晶中甘油单油酸酯(MO)分子构象的影响。研究表明,PC对MO分子疏水部分的影响较大,同时促进了MO分子极性头中羰基的氢键作用,证明PC可以参与形成脂质双层膜。同时研究了PC在MO/水立方液晶中的释放行为,发现PC浓度不同时,其释放行为相似,释放的两个阶段都符合Higuchi平方根定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考察了辅料的选择、制粒粒径、助流剂、辅料的配比以及溶出介质对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体外溶出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100mg,甲基纤维素(MC)为25mg,制粒目数为16目,微粉硅胶质量分数为2.5%,以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溶出介质时,制备的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5.
黄芩具有广泛的中药用途,其药效成分黄芩苷已被应用于不同剂型的药物中。将黄芩苷不同剂型的制备引入药学专业本科生的药剂实验中,结合黄芩苷的性质和不同剂型的特点,设计并制备出了适合本科生实验教学的黄芩苷片剂、滴丸和栓剂三种固体剂型,并分别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均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构建的实验方法可作为实验教学素材引入本科生药剂学开放性实验课中。  相似文献   

16.
检测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表面张力、电导率等,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盐酸普鲁卡因(PCN)与酸性形态中性红(NRa)的相互作用.中性红能降低SDS的临界胶束浓度.在SDS稀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减弱NRa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的强度.随着SDS溶液浓度的增大,NRa的光谱强度增大.NRa吸附于球状胶束表面,定位于棒状胶束膜相较深处.在SDS胶束体系中,随着PCN的加入,NRa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7.
研究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去除效果, 并考察n(H2O2)∶n(Fe2+)、 H2O2投加量、 溶液初始pH值、 反应时间和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n(H2O2)∶n(Fe2+)=5~25时, 盐酸左氧氟沙星、 化学需氧量(K2Cr2O7法, CODCr)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随二者物质的量比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当H2O2投加量为15 mL/L时, 盐酸左氧氟沙星、 CODCr和TOC去除率分别为88.40%,5952%,3380%; 当pH=3时, 盐酸左氧氟沙星、 CODCr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240%,5952%,3451%; 盐酸左氧氟沙星、 CODCr和TOC的去除率随反应时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去除率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当反应时间为3 h时, 去除过程基本完成. 在pH=3, 温度为20 ℃, H2O2投加量为15 mL/L, n(H2O2)∶n(Fe2+)=10的条件下, 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去除效果最好, 达9640%.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的测定芳胺类药物含量的新方法,是以亚硝酸钠法为基础的示波电位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终点敏锐、直观,且不受药物中常见添加剂的干扰。用此方法测定了磺胺嘧啶原料药、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磷酸伯氨喹片等芳胺药物中各有效成分芳胺的含量,方法标准偏差<0.4,回收率>99%。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法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