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运动波数值扩散的洪水演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运动波方程差分解的数值扩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模拟扩散波物理扩散的新途径,对马斯京根-康吉洪水演算方法和具有预见期的洪水演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方法的稳定性条例。对两条天然河道的应用表明,洪峰流量、峰现时间和过程线等的预报精度均达到了《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顺德水文资料的整理、分析,初步归纳出各种水文特性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对洪水特性的具体分析,对于做好该区的洪水预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水氡异常在地震观测预报中的应用,展示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前兆预报方法乃是地震预测、预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和光明前景。通过对怀4井水氡异常的分析,发现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水氡异常在地震观测预报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华南沿海地区的台风暴潮预报工作,在文化大革命后陆续开展。特别是1972年以后,许多水文观测站点,创建了不少新的方法,预报准确率较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需进一步提高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性和延长预报期。几年来,我们不断向广东省水文总站、各地区水文分站和沿海测站学习,搜集资料,经过分析研究,认为用长浪方法辅助台风暴潮预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和川枢纽水文预报的重要意义与特点,探讨了水文预报基本资料的搜集及审查,指出完善的水文预报方案一定能使和川枢纽发挥其设计的最大效益,助推山西省兴水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杨晓红 《甘肃科技》2011,27(17):57-59
中长期水文预报模型库是水库中长期水文预报系统的核心。本研究面向预报对象,利用多要素预报法探索外界各种因素对水文预报对象的影响,分析预报对象与影响因子的相互联系及其变化的物理成因,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7个基于径流及其影响因子的成因统计关系的预报模型,重点介绍了其中的多维混合回归、模糊分析、门限回归模型,这些模型为有效地进行水文对象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晓红 《甘肃科技》2011,27(18):67-69,119
中长期水文预报模型库是水库中长期水文预报系统的核心。本研究面向预报对象,利用多要素预报法探索外界各种因素对水文预报对象的影响,分析预报对象与影响因子的相互联系及其变化的物理成因,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3个基于径流及其影响因子的成因统计关系的预报模型,分别为投影寻踪回归、时间序列—马尔可夫分析、非线性动力系统学以及神经网络模型,这些模型为有效进行水文对象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文预报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文预报在防洪减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水文预报方面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对经验相关法、传统模型、现代模型和PUB方法分别进行了评述和分析,并对今后的水文预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水文组合预报方法是对多种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组合分析的一种预报方法.针对历史洪水数据不丰富的流域难于利用多种水文组合预报模型进行洪水预报的现状,构建了以贝叶斯分析为基础,同时结合专家经验、马尔科夫蒙特卡洛模拟、Gibbs抽样法,并引入实时校正的组合预报模型.以嫩江流域为实例,对基于贝叶斯分析的组合预报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而且实用,预报精度明显高于单个模型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0.
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归纳了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的来源与分类,综述了国内外对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文献、方法与模型,展望了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研究的发展前景.水文预报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并制约防洪调度决策的正确性,水文预报结果应该描述为概率的而不是确定的形式,概率水文预报实现了预报与决策的耦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发展有效、准确的溢油溯源预测技术,为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防治以及责任认定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基于"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的油粒子数值溯源预测模型,利用集合预报方法,结合渤海海域气象、海洋环境驱动场,针对秦皇岛岸段发现的油污,通过溯源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其可能来源,分析油污可能发生的原因。【结果】受海面风和海流的综合作用,冬季在秦皇岛北部海域的油污,多会在春季漂移至秦皇岛海域。【结论】本研究模拟预测方法针对不同的海域进行预测分析,可给出油污的可能来源,为溢油源的排查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南汇嘴-崎岖列岛海域海床演变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春季水文泥沙测量资料和历史海图资料,在分析水动力条件、悬沙和沉积物特征基础上,对海床冲淤量进行计算,探讨了南汇嘴 崎岖列岛海域海床演变的基本规律.得出最近50年来海区呈现淤积减弱和冲刷加强的趋势,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海洋动力作用、长江入海泥沙变化以及近岸大型海岸和海洋工程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上海1873—2001年的冬季和夏季降水量与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计算上海冬季和夏季降水量与太平洋海温的同期和超前相关以及滑动相关系数,讨论上海冬季和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趋势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场的相关关系在不同年代和不同空间区域上的显差异.分析发现,上海冬季和夏季的降水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阶段性变化,但总体雨量增加的趋势不明显,降水量和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在不同年代和不同空间区域上存在着显的差异,这种年代际相关关系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用统计方法做短期气候预测时产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常用预报因子之一的太平洋海温场在进行统计预报的应用过程中,适当地考虑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相关差异,将有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减少统计预测方法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工工作基础上建立了海冰的数值模型,建立了动量方程的迭代差分格式及连续方程的分裂差分格式。数值试验表明所建模型及差分格式的可行性,所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冰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人工神经网络在潮汐预测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海洋环境中,精确预测潮汐是关系到建筑物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工作.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单测站潮位和多测站对应潮位预测,并结合潮汐现象的特点,提出了在预测之前有针对性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周期分析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潮位预测当中,实例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解决潮位预测中存在的时滞问题,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同时根据不同测站潮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潮汐数据规律性较强这一特点,进行了不同潮位测站之间的对应潮位预测,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改进算法的洪水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由递推最小二乘算法估算出的自回归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最佳的统计特性,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往往难以动态地把握水文现象的动态特性.为提高自回归洪水预报模型的精度,分别用衰减记忆、有限记忆及2种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基本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改进,并利用这几种改进算法对白马寺水文站的实测径流序列进行了模拟演算.结果表明,这3种改进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都可以使自回归洪水预报模型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但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预报的侧重点选择相应的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验证Aquarius海表盐度遥感产品数据在不同大洋和波束的反演精度,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自沉浮式剖面探测浮标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盐度观测数据评估Aquarius卫星在重点海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不同波束对应的海表盐度产品精度。【结果】相对于波束2和波束3,波束1海表盐度与Argo观测最为接近,偏差和均方根差分别为0.003psu和0.397psu。与大西洋和印度洋相比,太平洋反演精度最高。在中纬度地区,盐度偏差较小,约为0.1psu;在南北纬20°和高纬度区域,盐度偏差较大,约为0.2psu;低海温和高风速对盐度误差也有重要贡献,低海温对应的弱亮温信号和高风速下的不准确的海面粗糙度模型是导致盐度偏差的主要因素。此外,利用Argo月平均海表盐度观测数据评估了Aquarius卫星海表盐度三级产品,均方根差在0.27~0.34psu之间,平均值为0.31psu。在二级和三级产品中,V3.0SSS_bias_adj的均方根差相比V3.0SSS均降低约0.04psu。【结论】与V2.0数据产品相比,V3.0二级产品精度有了的较大提高,三级产品无明显改善,升轨和降轨的偏差依然存在。海表温度校正能够提高盐度反演的精度,使得均方根误差下降0.04psu。  相似文献   

18.
Schefuss E  Schouten S  Schneider RR 《Nature》2005,437(7061):1003-1006
Past hydrological changes in Africa have been linked to various climatic processes, depending on region and timescale. Long-term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the regions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Africa influenced by the monsoons are thought to have been governed by precessional variations in summer insolation. Conversely, short-term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the northern African tropics have been linked to North Atlant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ffecting the northward extension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and its associated rainbelt. Our knowledge of large-scale hydrological changes in equatorial Africa and their forcing factors is, however, limited. Here we analyse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errigenous plant lipids, extracted from a marine sediment core close to the Congo River mouth,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past central African rainfall variations and compare this record t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We find that central African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past 20,000 years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ifference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betwee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of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whereas we find no evidence that changes in the position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moisture availability in central Africa. We conclude that changes in ocean circulation, and henc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patterns, were important in modulating atmospheric moisture transport onto the central African continent.  相似文献   

19.
供水系统水文干旱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文干旱识别和枯水期流量预估,建立了供水系统水文干旱的预测模型。它可以给出确定的干旱历时及干旱程序,为关键供水期内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灌河口沙咀成因分析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