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恒温培养与林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突圆蚧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突圆蚧各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龄若虫(6.99±0.23)℃,2龄若虫(8.74±1.06)℃,蛹期(13.08±1.56)℃,雌成虫期(9.44±1.22)℃,整个生活史(10.47±1.03)℃;有效积温分别为1龄若虫208.30℃.d,2龄若虫200.23℃.d,蛹期77.61℃.d,雌成虫期477.80℃.d,整个生活史810.87℃.d。用有效积温法估测松突圆蚧在福建省各县(市、区)和广东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估测值与实际年发生世代数基本相符,可作为松突圆蚧监测预警和防治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双斑长跗萤叶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5个恒温的条件下,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和"最小二乘法"统计分析计算出新疆北疆棉区双斑萤叶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双斑萤叶甲卵期长,卵发育历期受温度影响显著.在19、22、25、28和31℃时,卵期分别为131.2、100.1、73.0、64.1和58.2d.卵孵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有效积温为1182.2日度,有效积温预测式为N=(1182.2±100.30)/[T-(9.8±1.34)].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云 《菏泽学院学报》2001,23(4):23-25,31
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了甜菜夜蛾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在15~31℃范围内,该虫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反之则延长.经测定,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23±1.82)℃,有效积温为94.44日度;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96±0.58)℃,有效积温为112.8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为(16.61±0.98)℃,有效积温为34.13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32±0.75)℃,有效积温为70.58日度.  相似文献   

4.
甘草萤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4个恒温(21,25,27,30℃)和1个室内变温(平均温度23℃)对甘草萤叶甲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1~30℃范围内,甘草萤叶甲发育历期总体上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25,13.56,11.04,9.69,11.77,13.98,14.78℃,有效积温分别为136.77,53.70,57.66,66.22,176.11,63.67,108.82日度;整个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65℃,有效积温为492.75日度.  相似文献   

5.
日本恩蚜小蜂是烟粉虱的有效寄生蜂,在15、20、25、30、35℃这5个恒温条件下观察日本恩蚜小蜂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预蛹、蛹和卵-成虫的发育历期,计算日本恩蚜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日本恩蚜小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在15-35℃范围内,日本恩蚜小蜂的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日本恩蚜小蜂卵、幼虫、预蛹、蛹、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62、8.82、9.00、7.03、8.44℃,有效积温分别为29.10、108.32、14.29、90.59、239.08 d·℃。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沟眶象生物生态学特性,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并得出相应各虫态的历期预测式。结果表明:沟眶象卵(egg)、幼虫(larval)、蛹(pupae)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4、15.37、5.95 ℃,各发育期有效积温分别为190.50、667.06、322.50 ℃·d。沟眶象各虫态历期预测式分别为:Negg=(190.50±27.81)/T-(8.84±0.66),Nlarval=(667.06±92.29)/T-(15.37±1.4),Npupae=(322.50±32.37)/T-(5.95±1.63)。经林间验证,各预测式在沟眶象卵期、蛹期较为可行,幼虫期虽有一定偏差,但可以为预测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气候室不同温度下测定龙眼角颊木虱的各个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18-30℃)龙眼角颊木虱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在18℃时从卵发育到成虫需72.76d,在30℃时从卵发育到成虫需31.76d.龙眼角颊木虱室内人工饲养温度以24-30℃范围内发育历期最短,发育速度最快.全世代的理论发育起点温度C为6.966±2.0142(℃),有效积温K为770.224土88.2071(日度).根据在福州全年大于发育起点温度的有效积温约为4550日·度;计算出龙眼角颊木虱在福州地区一年发生的理论代数为5.91代,这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6代基本吻合.为龙眼角颊木虱在福州地区发生提供了预测依据,为化学防治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钝绥螨在20,23,25,28,30,32℃温度梯度下,发育历期从8.8d到4.3d,随温度上升而变短,与其呈双曲线型相关。雌性与雄性间发育各期均无显著性差异。黄瓜钝绥螨的卵孵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6℃,有效积温38.0日度。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发育的有效积温为97.5日度。  相似文献   

9.
以柞蚕剖腹卵为寄主材料,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85%,光照为14L:10D条件下,对寄生荔枝蝽卵的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nponicus Ashmead)和黄褐平腹小蜂(A.sP.)的若干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平腹小蜂的成蜂寿命和生殖力差异极显著。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得日本平腹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11.9℃,有效积温314.9日度;黄褐平腹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17.3℃。有效积温259.0日度。  相似文献   

10.
褐背小萤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蓼科杂草是东南烟区烟田的重要为害杂草 ,对烟叶的产质量造成重大影响。田间调查表明 ,褐背小萤叶甲是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 ,对蓼科杂草具有良好的自然控制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17- 33℃下 ,褐背小萤叶甲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卵、幼虫、蛹、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0 .70、12 .6 6、11.76、11.92℃ ,有效积温分别为 72 .91、14 3.80、5 3.94、5 7.4 5日度 ;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1.35℃ ,有效积温为 370 .80日度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使用萍乡地区自动站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每天24小时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综合上游长沙探空站08时850hPa的探空温度分析了一年内高空温度与地面温度差值的季节分布特征;并结合宏观天气形势和日降水量,讨论了各季节盛行的天气过程及降水对本地区温差的影响,为温度预报业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850hPa温度在天气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使用萍乡地区自动站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每天24小时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综合上游长沙探空站08时850hPa的探空温度分析了一年内高空温度与地面温度差值的季节分布特征;并结合宏观天气形势和日降水量,讨论了各季节盛行的天气过程及降水对本地区温差的影响,为温度预报业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谈谈温度     
本文以热力学第零定律为基础从两个不同角度去建立和认识温度的科学定义。对温度的测量着重分析几种常见的温标。最后以气体分子运动学说为依据揭示出温度的微观本质,从而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温度概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将经典的铁磁体畴壁运动方程量子化,然后从量子的畴壁运动方程和Egami的激活机制出发,给出了一些金属铁磁小粒子系统低温下矫顽力的温度依赖性,发现在极低温度区域,矫顽力是常数。这一结果至少定性地与实验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将经典的铁磁体畴壁运动方程量子化,然后从量子的畴壁运动方程和Egami的激活机制出发,给出了一些金属铁磁小粒子系统低温下矫顽力的温度依赖性,发现在极低温度区域,矫顽力是常数。这一结果至少定性地与实验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用电阻法和频率法同时测量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两种方法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18.
温度异常与地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地震前震区上空的气温会有所升高,其原因是地热通过地壳的裂缝传递到地表的空气中,这里我们通过因子分析和残差分析,建立起了适于描述地震级别和温度异常之间的关系回归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适用的范围,为预报地震震级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表面能的角度来解释液体的汽化热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并用卡诺定理导出了表面能与温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