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豆结瘤固氮对磷素的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条件下,利用水培技术,研究了磷对大豆生长、根生物量和根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在生长初期表现出缺氮症状,随着磷浓度的增加,根瘤数、根瘤干重、氮和磷累积量均显著增加.在移栽后0d~14d,磷对大豆根瘤的生长影响不大,而在21d后,磷对根瘤生长的影响逐渐增大,移栽后35d,高磷处理比低磷增长了138%.植株不同部位磷含量大小顺序是:根瘤>根>地上部分.图5,表1,参6.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培溶液添加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式,研究了化学调控物质浸种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小麦根系及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小麦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及根的干重、根系活力、SOD、POD活性等,并明显增加了根系MDA含量水平。化学调控物质浸种处理可以增加各种条件下小麦的总根长、叶面积、根活力及SOD与POD活性,且表现出在干旱胁迫下增加幅度高于正常处理的现象。化学调控物质浸种有利于缓解干旱胁迫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FA、GA、MET及稀土等化学调控物质浸种具有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小麦壮苗的突出作用。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对不同作物根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为平台,研究了不同作物(大豆、小麦和玉米)根系对根际微生物种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茵)组成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作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的数量显著多于放线茵和真菌的数量,作物之间的微生物总数量多少表现为大豆〉小麦〉玉米,各作物间差异显著(P〈0.05)。根际三大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情况为真菌、放线茵数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大豆〉玉米〉小麦,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为大豆〉小麦〉玉米。不同施肥处理中,玉米根际微生物总数变化情况为NPK〉NK〉PK〉CK,且施NK和NPK处理极显著增加根际微生物数量(P〈0.01),增幅为54.9%和243.2%;NK处理下,大豆根际真菌数量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0.05),而细菌显著性增加(P〈0.05);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在NK处理下极显著增加,增幅为64.9%(P〈0.01)。图4,表2,参19。  相似文献   

4.
间套种植对根系土壤酶及养分复合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玉米∥蚕豆、玉米∥鹰咀豆及3种单作作物生长盛期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蚕豆和玉米∥鹰咀豆地上生物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cm~30cm土层中玉米∥蚕豆根干重占总根重的比例较单作对照高10 78%,玉米∥鹰咀豆较对照低5 78%;根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4个类型区,0cm~20cm为高密度区、20cm~40cm为中密度区、40cm~60cm为低密度区、60cm以下为稀密度区;土壤酶活性可划分为4个层次:亚活跃层(0cm~10cm)、活跃层(10cm~30cm)、过渡层(30cm~40cm)和稳定层(40cm以下);根密度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3,参3。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围土壤线虫种类丰富,有些为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其中胞囊属线虫(Heterodera spp.),螺旋(Helicotylenchus spp.)、盘旋(Rotylenchus spp.)、拟盘旋线虫(Pararotylenchus spp.)及真滑刃(Aphelenchus spp.)等植物线虫在大豆田分布普遍,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贝漫浅盘法收集不同轮作体系下0~20cm、20cm~50cm、50cm~80cm大豆根围土壤线虫,研究不同深度大豆根围重要线虫分布情况,以从线虫生态角度评价土壤健康状况并探讨大豆合理轮作体系.结果表明,大豆各轮作体系土壤总体线虫、胞囊线虫、螺旋-盘旋-拟盘旋线虫及真滑刃线虫密度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20cm和20 cm~50cm,米豆和麦豆迎茬大豆根围胞囊线虫密度较大,轮作胞囊线虫密度大于连作,各轮作体系间土壤总线虫和真滑刃线虫数量在3个土层差异不显著,休闲区螺旋-盘旋-拟盘旋线虫为优势种群.图10,参24.  相似文献   

6.
采用NPK三因素多水平的不完全设计,通过连续多年的小区定位试验,在12个不同NPK用量的配方中筛选出适合东北地区大豆一玉米轮作条件下的玉米适宜肥料用量。由于每小区包含有连续多年的肥料效应,理论上可提供更多的养分信息,生产实践上更为实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适宜施氮量为162.1kg/hm^2。施磷不同用量之间,增产效果无明显差别。由于磷素的土壤积累,磷肥增产作用已经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玉米对施磷的需求量降低,但氮素对磷素有显著的协助作用,施氮能显著促进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建议当前玉米生产施磷量20kg/hm2—60.9kg/hm^2。图5,表2,参13。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液压放大压电点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分析了该系统的喷射过程和喷射条件,结合AMESim仿真软件,搭建了该系统的开环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系统结构的可行性.针对开环点胶系统的不足,重点引入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构成闭环控制点胶喷射系统,在仿真环境下,对开环和闭环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PID闭环控制可以改进和提高压电喷射点胶系统的性能,在喷嘴直径为0.1mm,胶体腔压强8 bar下,可以得到点胶速度为0.023 L/min、液滴直径为0.8 mm的稳定喷射液滴.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虎尾草和稗草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条件下,对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区虎尾草和稗草的光合作用日进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虎尾草和稗草叶片光合与蒸腾作用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胞间CO2浓度的日进程呈现早上最高、中午降到最低点、傍晚又升高的特点,基本与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相反;虎尾草和稗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值都是出现在上午蒸腾速率最强烈的时候;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虎尾草的相关性系数为r2=0.582 9,稗草的相关性系数为r2=0.636 9。图12,参8。  相似文献   

9.
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作为现代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研究了公司规模、每股收益、营业收入、流动负债和高管持股比例作用于高管薪酬不同分位点处的条件分位偏效应,结果表明它们在不同分位水平下的影响各异;然后为了获得这些因素的一般边际影响,利用无条件分位回归分析了它们的无条件分位偏效应,结果指出公司规模、每股收益和营业收入与各个分位水平的高管薪酬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流动负债则为负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低分位水平的高管薪酬正相关而对中高分位水平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每个影响因素的条件和无条件分位偏效应有所区别,并且无条件分位偏效应的解释意义更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蛋白颗粒料替代豆粕对绵羊瘤胃发酵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0±2)kg的杂交公羊(夏洛莱羊×无角陶赛特羊)4只,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用复合蛋白颗粒料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40%、60%和80%的豆粕。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颗粒料替代豆粕对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总体上随着替代豆粕水平的上升,pH随时间变化有变缓趋势;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的氨氮浓度分别比对照组升高4.66%,15.27%,21.05%,试验组Ⅲ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有降低的趋势,但试验组Ⅲ的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血清尿素氮、尿酸、肌酐无显著影响,但试验Ⅲ组的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也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复合蛋白颗粒料替代豆粕对绵羊瘤胃发酵影响不明显,替代80%豆粕对绵羊肝脏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替代60%的豆粕较好,对绵羊瘤胃发酵和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自然盐碱胁迫对燕麦植株水势、干物质积累率以及对K 、Na 选择性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升高燕麦叶片和根系的水势较对照均有所降低,其中裸燕麦较皮燕麦水势下降幅度大。干物质积累率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在盐碱胁迫下燕麦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率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各盐碱处理的干物质积累率大于对照(个别处理除外)。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植株对Na 的吸收增加,K 的吸收受抑制,从而使Na /K 和S Na K 值升高,在同一处理内叶片的Na /K 最高,穗中Na /K 最低。图1,表4,参14。  相似文献   

12.
磷肥与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有效磷含量很低的土壤中,施磷能够显著增加大豆产量,其籽粒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2287.9 6.5x-0.03x2;并且施磷能够增加大豆蛋白质含量1.0~1.5个百分点,蛋白质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1015 3.8x-0.017x2;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高度负相关,如果以生产脂肪为目标,那么大豆脂肪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427.4 0.7x-0.0038x2。表4,参4。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调查和分析了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重茬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可促进大豆出苗,增加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根瘤回氮作用增强,两年大豆根腐病防效分别为37.5%和58.74%,分别增产5.43%和25.86%。图6,表1,参13。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检测土壤中的胞囊数量和单胞囊卵量,旨在探讨作物轮作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数量和单胞囊卵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连作与轮作大豆田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胞囊数量15 a连作和轮作分别为62.7个·(100g干土)^-1和67.5个·(100g干土)^-1,16 a连作和轮作分别为63.7个·(100g干土)^-1和64.7个·(100g干土)^-1;麦豆区田间大豆胞囊线虫胞囊数量显著高于米豆区。连作15 a和16 a大豆田的胞囊线虫单胞囊卵量低于50个发生频率分别为93.0%和89.0%;麦米豆轮作区,多于200个卵的胞囊出现频率最高,轮作15 a和16 a分别是51.0%和48.3.%。长期连作大豆虽然没有减少土壤中的胞囊数量,但却使胞囊中的含卵量大大降低。图2,表2,参13。  相似文献   

15.
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真菌主要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豆长期定位试验区,取生育期内大豆连作16a、轮作、米豆迎茬和大豆连作1a根际土壤,调查真菌总数及其主要类群数量,探讨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真菌主要类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轮作系统大豆根际真菌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连作1a〉米豆迎茬〉轮作〉大豆连作16a;青霉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连作1a〉轮作〉米豆迎茬〉大豆连作16a;木霉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规律相差较大,木霉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米豆迎茬〉连作16a〉连作1a〉轮作;连作16a在苗期(V3)时镰孢菌数量最高,以后均低于轮作处理,鼓粒期(R5)和成熟期(R8)轮作镰孢菌数量最高。图4,参24。  相似文献   

16.
以多用户全球三维仿真为应用背景,研究P2P环境下海量数据的多点并行分发技术。通过依据地理空间的影像分块、编码协议和Tracker服务器所维护的资源拥有节点四叉树索引列表,实现P2P网络中的快速资源定位;利用基于数据预测、缓冲思想的优先下载策略和用户节点间的直接数据交换,提高数据分发效率。最后,通过对现有的多用户三维地形可视化系统进行改造试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以文丘里管空化发生器为对象,通过考虑水中空气析出与消解过程的时变性,建立了水气两相动态空化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水气两相流流动问题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文丘里管喉口直径、进口压力等对汽含率变化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相对比表明,汽含率随进口压力增加而增加;如果喉径增大,可通过增加进口压力作为补偿,以达到同样的空化效果;出口锥角为20°和8°文丘里管的空化效果对比依赖于进口压力、喉径等条件;模拟条件下串联文丘里管不能实现两级空化。  相似文献   

18.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因能获得更高的信道容量及频谱利用率而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对单天线收发全双工自干扰信道特性的研究尚未见到。针对此现状,采用基于网络分析仪的信道测量平台,对室内环境下 2.6 GHz共用收发天线全双工自干扰信道进行测量与分析。得到了均方根时延扩展与相关带宽的统计模型。分析了天线馈线长度与损耗对自干扰信道的均方根时延扩展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均方根时延扩展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相关带宽大致服从正态分布;相关带宽与均方根时延扩展基本成反比关系;均方根时延扩展随着天线馈线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